每个职场人想升职加薪,都跳不过从做事到管人这个坎。但刚学管理时,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突然从团队里最靓的仔,变成了最累的崽。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我最近看《不上班咖啡馆》,里面讲技术人转管理的“四大天坑”,好多瞬间都像在照镜子。它让我终于明白,管人到底是在管什么,希望这点分享,能让你带团队时少走点我的弯路。
第一个坑,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救火队员”模式。 一看到技术难题,是不是忍不住冲上去自己解决?享受那种“看,还是得我吧”的瞬间快感。书里形容得特别对:结果就是你越救火,大家越觉得你厉害,自动往后退。最后,所有难题真的就只等你一个人了。你累死累活,团队原地踏步,彻底恶性循环。说到底,这是成就感的来源没转过来——管理的成就感,不该是自己多牛,而是让团队变得多牛。
那不当救火队员,是不是干脆当个“甩手掌柜”就行了?这就是第二个坑:被动管理。 忙完一波累得要死,没事的时候只想休息,根本顾不上搞什么计划、检查和预警。结果呢?小问题拖成大灾难,最后只能用100分的力气去补救,而这在前期花1分力气规划就能避免。
书里那个 “1-10-100定律” 特别形象:事前计划成本是1,事中改进是10,事后修正是100。好的管理,追求的根本不是“有惊无险,力挽狂澜”,而是 “无惊无险”——No Surprise。你细想,那些总在救火的领导,是不是反而说明平时管理没到位?
那为什么我们明知道该管理,却还是做不好呢?这就说到技术人的第三个坑了: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团队。
我们总觉得,“这么简单你怎么不会?” 或者希望大家都像我们一样,对技术有纯粹的热爱,牛人带团队,为什么最容易把团队带怂,就是总觉得队员的动力和能力都该和自己一样。其实大部分人打工,底线是图个心情舒畅,中线是想学到东西,高线才是升职加财。如果你只跟团队谈理想不谈钱,他们表面点头,心里可能已经在刷招聘网站了。
知道了问题,那怎么有效激励呢?别光画大饼! 书里给了几个特别实在的建议:向上汇报时,多提提下属的名字,帮他们争取露脸的机会;平时多聊聊他们自己的职业发展;最关键的,是当团队被外部门欺负、莫名其妙被投诉时,你要第一个站出来保护他们。成就他们或许需要时机,但保护他们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担当,也不枉人家叫你一声“头儿”。
最后一个坑,也是最根深蒂固的,叫“技术崇拜”。 就是我们骨子里觉得自己的技术最牛,看产品、运营提需求,都像“外行指挥内行”。这种“技术最优”的思维,反而成了跨部门协作的最大障碍。书里说得特别好,真正的转变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内心。技术只是实现业务目标的手段,不是目的本身。当你真心去理解业务和客户需求时,心态才能从“我最牛”变成“我们怎么一起赢”。
说到底,从执行者到管理者,最大的挑战不是学一堆方法,而是换一种心态。你的价值不再是你个人多耀眼,而是你能让整个团队发出怎样的光。这条路确实很多坑,但看清了,就是成长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