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一座废弃的苏联时期科考站意外成为北极熊的新栖息地。摄影师利用无人机记录下了北极熊在科柳钦岛科考站内的活动,展现了它们对人类遗迹的适应。这座建于1943年的科考站曾是苏联极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北海航线和极地数据观测至关重要。苏联解体后,科考站因故关闭,建筑逐渐荒废,却为北极熊提供了宝贵的生存空间,也吸引了观光者的注意,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独特景象。
🐻 北极熊占领废弃科考站,展现了自然对人类遗迹的适应性。在俄罗斯远东的科柳钦岛上,一座建于1943年的苏联时期科考站,在关闭后逐渐荒废,却意外成为了北极熊的理想栖息地。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显示,这些庞大的白色身影在站内自由活动,有些对镜头充满好奇,有些则表现出警惕,甚至带有攻击性,生动地记录了动物在人类活动痕迹上的新生活。
🔬 该科考站曾是苏联“北方开发”战略的关键节点,在1943年建立,其主要目的是支持苏联急需打通的北海航线,并通过极地观测站获取气象、海冰和水文数据,以保障航运安全和资源开发。它作为苏联北极观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北极-1”号浮冰站等协同工作,服务于重要的极地战略。
⏳ 科考站的运营持续至1992年苏联解体,随后因经费缩减和战略重心转移而被关闭。在关闭前,这里是北极东部最偏远的常年观测站之一,工作人员需要在零下5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环境下进行数据收集工作,体现了当时极地科研的艰辛与重要性。其关闭后的废弃状态,为北极熊的到来提供了契机。
🌍 如今,这座废弃的科考站不仅是北极熊的家园,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观光者。它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自然景观,展示了在人类退却后,自然界如何重新占据并利用被遗弃的空间,也引发了人们对人与野生动物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思考。
当人类退去,动物们自然会开辟新栖息地。近日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摄影师瓦迪姆·马霍罗夫旅行时用无人机拍摄到一群北极熊占领了一座无人岛屿上废弃的科考站。面对无人机,北极熊们表现不一,有些好奇,有些淡然,还有些想要发动攻击,无人机也得以拍到不少珍贵的画面。
资料显示,科柳钦岛上的科考站建于1943年苏联时期,正值苏联推进 “北方开发” 战略的关键时期,是苏联北极观测网络的重要节点,与 “北极-1” 号浮冰站等形成互补,共同服务于极地战略。
当时苏联急需打通北海航线(Northern Sea Route),并通过极地观测站获取北极气象、海冰和水文数据,以支持航运安全与资源开发。
科考站持续运行至1992年,苏联解体后因经费缩减和战略重心转移而关闭,关闭前,这里是北极东部最偏远的常年观测站之一,工作人员需在极端环境下(冬季气温低至-50℃)开展数据收集。
科考站关闭后,站内建筑逐渐废弃,但意外成为北极熊的栖息地,吸引了不少旅游观光者的目光。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