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新智元报道
一图看透全球大模型!新智元十周年钜献,2025 ASI前沿趋势报告37页首发
熬夜,正在悄悄「偷走」你的智商。最近,一项长达10年的科学研究表明:熬夜不仅伤身,还伤脑。许多自诩在夜间「灵感爆棚」的人们,可能还没意识到: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依托「生命线队列研究」(Lifelines Cohort Study),对两万多名4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健康数据进行了分析。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7458072500113X在研究中,他们让参与者在调研开始和十年后,各自完成一次智力的「灵活度」测试(评估思维流畅性和执行能力等关键认知能力指标),结果发现:
而且,学历越高,认知分数掉得也越快。
高学历人群,更容易成为「晚睡受害者」,而中低学历人群,在这方面受到的影响不如前者显著。
通过进一步拆解,研究人员又发现,晚睡,通常伴随着睡眠质量下降和抽烟,这两项因素综合起来,解释了很大一部分认知下降的原因。相对来说,喝酒、运动缺乏等带来的影响较小。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样本总体以及教育分层的特征:
学历:低学历组整体更年长(中位数≈50.7岁)且女性比例更高认知水平:认知水平(RFFT)基线随学历递增(73.4/82.0/90.3分)饮酒:高学历更多为轻度饮酒(80.4%),重度饮酒更少(5.3%);低学历禁酒与重度饮酒比例都更高(23.4%与8.9%)吸烟:呈明显社会梯度,低学历当前吸烟最多(18.4%),高学历从不吸烟最多(49.6%)睡眠质量(PSQI):三组中位数相同(3.4),但高学历组IQR更低(1.7–4.3),提示睡眠质量略好表2中显示了变量相关性。该研究证实,长期晚睡,会让认知更容易下降。
10年认知分下降0.80分(路径C);调整饮酒、体力活动、睡眠质量与吸烟后,间接效应仍显著,10年认知分下降0.59分(路径C’);所有中介的合并间接效应显著。四个中介合计解释了约25.7%的关联,其中睡眠质量约占13.5%、当前吸烟约占18.6%(两者有重叠)。研究人员认为,在高学历者里,晚型作息与认知下滑有关,部分通过睡不好与继续吸烟这两条通道发生;而运动与酒精不是主要路径,但并不据此鼓励饮酒。
从中介分析来看,晚时型与睡眠质量差和当前吸烟相关,而这两者与认知下降有关。吸烟方面,晚时型者更易吸烟,或部分因尼古丁的短期「提神」效应来应对社会时差,以及更高的压力水平。而长期吸烟与脑白质退变和加速脑老化相关。既往也有研究提示,吸烟可中介时型与心理健康、抑郁的关系。在高教育组,时型每推迟1小时,10年RFFT下降0.80分;若最极端晚时型与最早时型相差约9小时,理论上差异可达7.2分,对应小到中等标准化效应量(effect size)约0.36。鉴于约四分之一的效应由睡眠与健康行为中介,这提示我们,干预策略应同时关注减少社会时差(如更灵活的作息/工时)与生活方式改善(如戒烟)。在中老年高教育人群中,较晚时型与更明显的认知下降相关。其中约13.2%和16.8%的关联分别由睡眠质量差与当前吸烟所中介。这提示我们需要推进戒烟等干预,并为高教育人群推动更灵活的工作制度,以减轻与时型不匹配带来的不利影响。
文章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