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4月01日
介绍一种新型食用油:蟑螂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利用昆虫炼制食用油的可能性,以应对未来的蛋白质和食物短缺问题。研究者选择了杜比亚蟑螂、家蟋蟀、黄粉虫和黑菌虫四种昆虫进行实验,通过用水萃取的方式提取油脂,并对所得油品的颜色、气味和熔点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不同昆虫油的特性各异,其中家蟋蟀油展现出丰富的香气,而蟑螂油则有待改进。这项研究为昆虫食用油的开发提供了初步的科学依据。

🐛 食用昆虫的潜力:文章指出,昆虫是世界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具有巨大的养殖潜力,有望成为解决未来食物危机,尤其是蛋白质短缺问题的方案之一。

💧 提取方法与油品特性:研究者采用用水萃取的方式从杜比亚蟑螂、家蟋蟀、黄粉虫和黑菌虫中提取油脂,并对油品的颜色、气味、熔点等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不同昆虫油的特性差异显著,如家蟋蟀油香气丰富,而蟑螂油有待改进。

👃 香味分析与挑战:研究对各种昆虫油的芳香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家蟋蟀油展现出复杂多样的气味,而蟑螂油的气味则有待改善。研究者认为,提取方法可能会影响油品的最终气味,未来仍有改进空间。

什么?蟑螂也能炼油?还是食用油?

你没看错,就像我们厨房里的那些食用油——用花生提炼的花生油、用菜籽提炼的菜籽油那样,这种新型食用油就是用蟑螂提炼的

先别急着呕掉晚饭。它们现在还只处于实验阶段;而且,这里用的蟑螂,并不是出现在你家墙角和垃圾桶的美洲大蠊或德国小蠊,而是同属于蜚蠊目的另一种昆虫,叫杜比亚蟑螂(。

似乎没那么恶心了?那我们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做的吧。

未来蛋白质短缺?昆虫补上

当然啦,这是个正经实验,并非为了猎奇。

实际上,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食物危机,尤其是蛋白质短缺的问题,食用昆虫一直被视为解决方案之一,毕竟昆虫纲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是整个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纲,多样性十分丰富,养殖潜力巨大。之前的研究也发现,如果我们少吃肉而改吃虫子,可以有效减少耕地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而且,不少地区的人们都有吃昆虫的习俗,例如中国的云南。如今,现代的食虫行业也应运而生。单是欧洲就有300多家昆虫公司,昆虫产品也丰富多样,既有整条的虫子,也有衍生品,例如面包虫肉酱、黑菌虫馅饼、蟋蟀粉薯片等。

但吃归吃,要拿来炼油的话,昆虫有足够多的油脂吗

其实,不同种类的昆虫,油脂含量差别很大,少则不足10%,多则能高达50%。这比起脂用型猪55~60%的体脂率,也并不逊色多少。昆虫的油脂类型也很丰富,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都有,必须通过食物获得的亚麻酸和亚油酸也在多种昆虫里都有发现。

所以这一次,研究者选择了四种常见的食用昆虫,试图以食用油的方式,将它们带进厨房。除了上面所说的杜比亚蟑螂之外,还有家蟋蟀黄粉虫黑菌虫)。

后两者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其实,黄粉虫的幼虫就是大名鼎鼎的面包虫,是养蜘蛛、蜥蜴或是养鱼养鸟时的常用饲料;黑菌虫则是一种储粮害虫,喜欢吃谷物,对粮库、大米加工厂、面粉加工厂都是严重的危害。

研究者将四种冰冻昆虫分别泡在水里,用声波震动、打碎、混匀,再经过两轮的旋转离心来分层,最终得到四种昆虫的油。据研究者介绍,相比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这种用水萃取的方式更加绿色环保,油的质量也更好。

E即为萃取得到的油|参考资料

食物的什么最重要?色香味

光是炼出油当然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它们适不适合被端上餐桌。研究者从颜色、气味、熔点等多个方面,对这四款新型食用油进行了详尽而严谨的评估。

下图是他们得到的四种昆虫油——在室温下,它们都是显而易见的黄色液体。研究人员不单单是靠肉眼来判断,他们还用了一种分光光度法,对颜色进行专业系统的量化。从数据上看,四号选手蟑螂油有着最深的黄色,一号的黄粉虫油则黄色最浅;同时,这四种液体中都透着淡淡的红色,尤其以家蟋蟀油最为明显。

黄中透红|参考资料

研究者猜测,这种黄里透红的颜色,可能跟类胡萝卜素有关,这种天然色素存在于昆虫的外壳和它们体内流动的血样液体中。如果这个猜测能被证实,那昆虫油也会成为类胡萝卜素的一个食物来源,跟我们吃西蓝花和胡萝卜的效果相似。另外,这种颜色和我们习惯的花生油、菜籽油等都很相似。在研究者看来,这些特点能让消费者更好接受这种新奇的食用油

为了评价气味,研究者分析了每一种油当中所含有的芳香化合物,每种化合物都有各自对应的气味特点。从数量来看,这些油里面的芳香物质都比较丰富。家蟋蟀油以20种芳香化合物位列榜首,杜比亚蟑螂油以19种紧随其后,黄粉虫油与黑菌虫油则相对较少,分别是10种与11种。

从气味类型来看,家蟋蟀油也是遥遥领先的。你可以从中闻到有如芝士和黄油的甜味,混合了香蕉、椰子和柑橘柠檬的果香,以及一些像薄荷、青草、松柏之类的植物气味;但又不尽然是这样清新甜腻的,它还有像威士忌一样的酒味、像醋一样的酸味——这些混在一起,应当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富有层次感的气味。美中不足的是,家蟋蟀油还含有一种萜烯类物质,闻起来像呕吐物和发馊的牛油。

黄粉虫油和黑菌虫油的气味则相对单一。前者以甜味为主,兼具一些像樟树和草本的植物气息,以及醋酸味和鱼味。后者也多是甜味、青草味和果香,搭配了一点酸味和馊味。

这三种昆虫油所含有的芳香化合物,不少都存在于我们现有的食用油当中——这样看来,它们似乎还挺有希望能够通过气味这一关,成为新型的食用油。

相比之下,杜比亚蟑螂油就太令人失望了。虽然它也有杏仁味、青草味、甜味和果味之类的香气;但它有足足7种闻起来不那么令人愉悦的芳香化合物,要么是发馊的,要么就是呛鼻刺激的。研究者在论文里也如实吐槽,他们在提炼蟑螂油的过程中,就闻到了一些糟糕的味道。

这些油脂的气味,可能会受萃取方式的影响。先前有过另一个研究,认为昆虫油是无味的;研究者解释道,之前的那个研究有蒸发的步骤,在一定温度下,可能会让特定的芳香化合物从油里蒸发掉。所以,等提炼方法有所改进的时候,我们或许还是能够享用到杜比亚蟑螂油呢!

可惜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用这些昆虫油做上几道菜,从味觉上给出进一步的评价。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测量了这四种昆虫油的结晶点和熔点,并计算了它们的萃取效率。他们认为,这四种昆虫的炼油方法都有待优化,我们还可以从虫体中获得更多的油脂;同时,已经炼出来的油也可以继续萃取分离,从而得到品质更高的食用油

或许未来,我们不吃炸鸡炸猪排了,餐桌上摆的是家蟋蟀油炸面包虫、黑菌虫油炒蟑螂……想象一下,嘎吱嘎吱脆的似乎也不错?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蟑螂炼油 食用昆虫 食物创新 可持续饮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