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2024年09月12日
国内电池产能被低估?摩根大通:潜在额外产能达700GWh,至少需要3年才能消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主要电池制造商开始调整产能扩张计划,宁德时代、志存锂业等企业已停产或检修,不少企业缩减了投资计划。摩根大通指出,尽管产能扩张放缓,但仍有超过700GWh的潜在产能未被消化,预计到2027年底才能完全消化。二线电池制造商面临更大挑战,其产能转化率较低,设备供应商收入受到影响。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保持稳定市场地位,三线企业可能退出市场。中国电池制造商也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这将对国内产能利用率形成一定压力。

🤔 **产能扩张放缓,但仍有大量潜在产能未被消化**:中国主要电池制造商已开始调整产能扩张计划,宁德时代、志存锂业等企业已停产或检修,不少企业缩减了投资计划。尽管如此,摩根大通预计,仍有超过700GWh的电池产能处于“在建固定资产”状态,这些产能需要到2027年底才能完全消化。这表明市场对电池的需求增长速度可能低于预期,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

😥 **二线电池制造商面临更大挑战**:二线电池制造商为了避免在财务报表中计入折旧费用,选择推迟将“在建固定资产”转化为正式的固定资产。这导致了这些企业的设备供应商,如无锡先导和杭科的收入受到影响。二线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将“在建固定资产”转化为固定资产的比例不到20%,而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转换率则达到了约40%。这反映出二线电池制造商的资金压力更大,难以快速消化产能,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

📈 **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龙头保持稳定地位**:中国前五大电池制造商(CR5)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约50%提高到目前的87%,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始终稳定在73-74%左右。预计未来三到五年,集中度可能继续上升。三线企业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耗尽现金并悄然退出市场。这表明市场已经集中,头部企业拥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而中小企业则难以生存。

🌍 **中国电池制造商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对国内产能利用率形成压力**: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计划于2026年后在匈牙利等地启动新的生产线,这将对国内产能利用率形成一定压力。随着国际产能逐渐释放,这可能加大对国内产能利用率的压力。

⚠️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近年,随着市场供需变化,中国主要电池制造商开始调整产能扩张计划。

近日,宜春某大型锂云母企业证实,宁德时代在宜春的矿山确实已停产;国内碳酸锂巨头志存锂业集团“检修”的消息在业界传开,不少业界人士将此视之为行业“减产保价”信号。

据新浪财经,在电池上游领域的正负极、电解液、结构件等环节,寒锐钴业、中元股份、新宙邦、多氟多、震裕科技等诸多企业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公告终止、缩减了部分投资计划。

然而,摩根大通表示,尽管产能扩张放缓,但仍有超过700GWh的潜在产能未被消化,一些二线电池厂商行业消化产能仍需时日。

超过700GWh的电池产能仍处于“在建固定资产”,预计2027年底消化

摩根大通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目前业内人士指导的2025年的产能计划将比两年前设定的目标下降25-80%。根据公司指引,2025年的产能预测较2022年底减少了35%。这反映出电池制造商们对市场需求变化的谨慎态度。 行业产能利用率正在改善, 预计2025年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将提高2-3个百分点。

那么,计划中的产能项目去了哪里?摩根大通认为,有大量的产能现在被搁置为“在建固定资产”。

目前中国有超过700GWh的电池产能仍处于“在建固定资产”状态,这些项目大多尚未启动或处于待转固状态。

摩根大通预计,这些产能需要到2027年底才能完全消化。这一现象在二线电池制造商中尤为明显,例如中创新航在2023年底的固定资产建设规模已达460亿元人民币,高于宁德时代的250亿元人民币。

二线厂商的挑战

摩根大通还指出,二线电池制造企业为了避免在财务报表中计入折旧费用,选择推迟将“在建固定资产”转化为正式的固定资产。但是,这也导致了这些企业的设备供应商,如无锡先导和杭科的收入受到影响。据计算,其收入在2024年上半年同比下降了10-20%。

具体来看,二线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将“在建固定资产”转化为固定资产的比例不到20%,而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转换率则达到了约40%。

市场集中度提升、海外扩张,国内产能竞争加速

尽管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但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市场地位。

摩根大通的报告显示,中国前五大电池制造商(CR5)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约50%提高到目前的87%。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始终稳定在73-74%左右。CR10则从60%升至97%。预计未来三到五年,集中度可能继续上升。

过剩产能主要来自三线厂商,摩根大通指出:

三线企业可能会在未来几年耗尽现金并悄然退出市场。然而,考虑到市场已经集中,前10名以外的企业退出与行业的竞争格局几乎无关。

除了国内市场外,中国电池制造商也在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报告指出,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计划于2026年后在匈牙利等地启动新的生产线,这将对国内产能利用率形成一定压力。随着国际产能逐渐释放,这可能加大对国内产能利用率的压力。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电池 产能 市场 宁德时代 二线厂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