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快讯 2024年08月14日
我国科学家突破硅基闪存器件尺寸极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从界面工程出发,首次实现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成果发表于《自然·电子学》。

🎯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开展研究,从界面工程着手,进行了闪存阵列集成的相关工作。他们的努力使得在国际上首次达成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成为现实,这一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该团队的工作为闪存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进步。

💥此次研究成果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其超快特性。该团队成功证明了这种超快特性能够延伸至亚10纳米,这意味着在更小的尺度上实现了高性能的闪存功能。这一突破为未来电子设备的微型化和高性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电子学》,这不仅是对该团队研究工作的高度认可,也为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这一发表成果将吸引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闪存技术的发展,促进相关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格隆汇8月14日|据科技日报,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周鹏-刘春森团队从界面工程出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并证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亚10纳米。相关研究成果12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电子学》。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复旦大学 闪存阵列 超快特性 自然·电子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