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高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I-AIIG
一、战略竞争
算力核心竞争力构建的时代命题
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竞争核心场域的当下,算力已与能源并列为现代社会的两大“硬通货”,是支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底座。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为破解算力资源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关键契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指出,西部丰富的绿色能源与低成本土地资源,与东部密集的算力需求形成天然互补,而实现这种互补的核心路径,是构建类电力网的全国一体化算力调度体系,让用户“无需感知算力来源,任务提交即得结果”,这一“透明服务”愿景正是中国算力网(China Computing NET, C²NET)的核心目标。
然而,这一战略构想的推进面临内外双重挑战。在内部,算力供给呈现区域分散化特征,缺乏规模化统筹布局,同时超低时延传输、异构算力协同调度以及数据跨域流动中的安全保障,构成了必须突破的四大技术瓶颈。在外部,全球算力主权争夺日趋激烈,美国“星际之门”等计划加速算力资源的全球布局与垄断,而高端芯片、核心设备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直接威胁着国家算力主权的完整性。
高文院士明确界定了算力主权的三维度内涵:地域主权(算力中心物理布局)、云商主权(算力服务商国籍属性)与芯片主权(芯片设计与生产自主性),当前中国算力主权核心短板便在于芯片主权的缺失。他强调:“算力主权涵盖芯片主权、装备主权与供应链主权。突破封锁需以自主技术体系为盾,以算力网络为矛,唯有集中力量实现规模化建设与技术突破,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二、技术攻坚
四重挑战下的中国方案
1. 算力供给:自研超算筑基
针对算力供给的规模化与自主性难题,鹏城实验室牵头构建了三级算力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从核心技术突破到全国协同布局的完整链条。作为我国首个全面自主可控的E级智能算力平台,“鹏城云脑Ⅱ”采用华为昇腾910芯片,将智能算力从100P提升至1000P,相当于24小时内可完成100亿张图像或1000万小时语音的训练任务,凭借其卓越性能问鼎全球IO500存储性能榜单十连冠、AI算力500榜单五连冠。
“鹏城云脑Ⅲ”的建设正加速推进,其算力将达到16000P,是前代产品的16倍,融合高带宽网络与大规模组网技术,可支撑万亿参数大模型的完整训练需求。在全国层面,已部署超20个万卡集群,三大运营商与头部企业深度协同,逐步形成“重点区域引领、全国多点支撑”的算力供给网络,为算力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2. 连接革命:100T级“算力光网”
算力的高效调度依赖于超高速、超低时延的传输网络支撑。我国突破传统400G/800G带宽局限,首创基于多芯光纤(SDM)技术的超低时延直连光网,实现千公里级100T-1000T的超大容量传输,为算力跨区域流动搭建起“国家高速公路”。
其中,粤港澳-贵安算力通道(深圳-贵阳,1100公里)将于2026年贯通,这条骨干通道将直接打通东部算力需求与西部算力供给的连接瓶颈,助力东西部智算资源的高效协同。同时,鹏城实验室正联合前海管理局推进国际光网络出入口建设,为中国算力网与全球算力网络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
3. 智能调度:异构算力“一盘棋”
为破解算力资源分散、调度低效的难题,我国构建了“汇聚-调度-协同”三阶演进的智能调度框架,推动实现全国异构算力的“一盘棋”管理。在资源汇聚层面,建立国家算力资源池,对“东数西算”八大节点的算力资源进行实时归集,通过标准化接口接入国家数据局,实现资源可视可管。
在调度执行层面,开发云原生调度引擎,对云算力、智算、超算等不同类型资源进行统一封装,支持跨地域任务的智能拆分与分布式训练。目前,30亿级参数大模型已在深圳-贵安之间开展跨域协同训练验证,验证了该调度体系的可行性与高效性。高文院士强调,这种统筹协调的调度模式,正是解决我国算力建设“分散化、非规模化”问题的关键。
4. 数据安全:自主可控“防水堡”
数据安全是算力网建设的底线保障,尤其在跨境协作中,数据信任难题亟待破解。我国研发联邦学习增强型隐私计算技术,通过“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技术路径,在保障数据所有权与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多主体的数据协同计算。
这一技术体系构建起自主可控的“安全防水堡”,既满足国内数据安全合规要求,又为国际算力协作中的数据交换提供了可信解决方案,消除了跨境算力合作中的安全顾虑,为开放型算力生态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三、国际合作
构建开放共治的算力新秩序
面对全球算力霸权的潜在风险,高文院士明确提出:“闭门造车无法赢得算力竞争。中国以开源开放换取技术互信,以联盟机制重塑治理规则。”我国通过技术开源、联盟共建、大科学计划协同三大路径,积极构建开放共治的全球算力新秩序。
在开源生态建设方面,鹏城实验室联合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中国算力网开源开放试验场,可调度总算力超过5E Flops,面向全球AI开源开发者提供普惠算力资源,目前已惠及国内外开发者17万人。同时,“鹏城·脑海”大模型体系全面开放,适配昇腾芯片,在金融、医疗、制造等垂直领域实现深度赋能,其中星辰语义大模型完成从1B到万亿参数模型的全尺寸开源,下载量达40多万次。
在国际协作机制层面,2024年3月,由鹏城实验室牵头,联合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三大运营商及华为、中兴等机构,在深圳前海共同发起“世界算力网联盟(WCNC)”,以“推动全球算力网络一体化,惠及全球企业及个人”为愿景,设立技术与产业双委员会,次年召开首届大会,凝聚全球算力产业优势力量。
在大科学计划领域,我国主导“数字文化遗产保护”计划,同时深度参与SKA射电望远镜、GEO地球观测等国际大科学工程,通过算力资源共享与技术协同,推动全球科技共同体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四、未来愿景
从“电力网”到“智算网”的升维之路
中国算力网的建设并非简单复制电力网模式,而是基于算力特性实现的技术与模式升维,其终极目标是建成普惠高效的国家新型基础设施,让算力服务如水电般“随需可得、质优价平”。
在短期规划(2025-2026年)中,核心任务是打通东数西算“南北双通道”,完成100T级算力光网的技术验证与规模化部署,实现跨域调度体系的全面落地,进一步提升算力资源利用率与调度效率。同时,开源开放试验场计划提供超过100万卡时的普惠算力,加载500T以上公共数据集,繁荣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长期来看,我国将聚焦算力网国际标准制定,推动自主技术体系与调度方案的全球化适配,逐步输出“智算融通”的中国范式。通过世界算力网联盟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全球算力一张网”,让算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高效流动,既保障国家算力主权安全,又为全球数字经济繁荣贡献中国力量。高文院士指出:“城市实验室打造算力网,力图使中国在算力主权和AI领导力方面占据主动,这是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关键通道。”
在智能时代的全球竞争中,算力主权争夺关乎国运兴衰,而算力的普惠化应用则关乎人类共同福祉。中国算力网的建设走出了一条“自主可控与开放合作”并行的发展道路:以自研超算、算力光网、智能调度、安全防护四大技术体系为根,筑牢算力主权屏障;以开源生态、国际联盟、科学协作为翼,拓展全球发展空间。
这种发展路径既回应了“卡脖子”技术突破的迫切需求,彰显了“中国人能做出核心技术”的坚定信心,又打破了算力霸权的垄断逻辑,为全球算力治理提供了新选择。正如高文院士所言:“唯有掌握核心算力,方能于智能时代执技术之牛耳。”未来,中国算力网不仅将成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更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的“智算动能”。
(本文基于高文院士2025算力网发展大会演讲、媒体访谈及技术白皮书综合撰写,数据截至2025年8月)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