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前天 14:53
巴菲特告别伯克希尔:61年征程的回顾与传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沃伦·巴菲特即将卸任伯克希尔·哈撒韦CEO,结束长达61年的管理生涯。他以一封充满感恩与智慧的信件,回顾了伯克希尔从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蜕变为市值万亿美元投资集团的历程,这既是其价值投资哲学的实践,也包含了他正视失误、持续迭代的成长轨迹。文章探讨了伯克希尔当前面临的市值增长乏力、巨额现金储备待盘活等挑战,并深入剖析了巴菲特职业生涯中的几次重大失误,如情绪化决策、误判趋势、资本错配等,以及他如何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投资逻辑。文章还介绍了即将接任CEO的格雷格·阿贝尔的成长经历和管理风格,并转述了巴菲特在信件中对财富、忠告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感悟,强调了坚持、反思与善意的重要性。最终指出,巴菲特的卸任是公司发展中的一次正常权力交接,伯克希尔的未来在于延续务实的管理与投资逻辑,以及有效应对行业挑战。

💡 **伯克希尔的百年蜕变与当下挑战:** 伯克希尔·哈撒韦从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哲学指导下,历经61年发展成为市值超万亿美元的多元化投资集团。然而,当前公司面临股价增长乏力、同期跑输大盘以及巨额现金储备(占总资产29%)待盘活的挑战,这预示着继任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有效利用这笔资金。

📉 **巴菲特的失误与深刻反思:** 巴菲特职业生涯中并非一帆风顺,他坦诚了包括情绪化决策(收购纺织厂)、误判趋势与资本错配(德克斯特鞋业)、盲目追高与拖延纠错(卡夫亨氏、乐购)以及能力圈局限(错过科技股)等多次失误。这些经历促使他确立了理性投资、及时止损、审慎对待周期性行业、坚持“不懂不投”以及“发现错误立即纠错”等更成熟的投资原则。

🚀 **稳健传承:格雷格·阿贝尔的接班之路:** 即将接任CEO的格雷格·阿贝尔,出身普通工薪家庭,凭借稳健的管理能力在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逐步晋升至伯克希尔非保险业务副董事长。他的成长经历与巴菲特相似,注重成本控制,被巴菲特高度信任。尽管市场对其领导下的不确定性存有疑虑,但其务实的管理风格契合伯克希尔“不冒进、重长期”的经营底色。

🌟 **巴菲特的临别箴言与人生价值:** 在告别信中,巴菲特分享了对财富、忠告和人生意义的深刻见解。他提醒投资者美国经济的复苏潜力,并劝诫面对市场波动保持耐心。他特别强调了警惕管理层健康风险、避免薪酬对比引发的嫉妒,并提出了“汲取教训持续改进”、“榜样引领成长”、“活出质感人生”以及“助人是真正的伟大”等人生忠告,这些都源于他一生经历的总结,朴实而富有价值。

来源:财华社
作者:吴言

巴菲特即将告别伯克希尔长达61年的帅印,他以一封满载感恩与智慧的节前信件,为自己的管理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片来源:彭博

从新英格兰地区的纺织厂到市值超万亿美元的投资集团,伯克希尔-B (BRK.B.US)的百年蜕变,既是巴菲特价值投资哲学的实践成果,也镌刻着他正视失误、持续叠代的成长轨迹。

现如今,接力棒即将交到阿贝尔(Greg Abel)手中,这场跨越世纪的传承,在辉煌与困境、坚守与试错的交织中更显真实。

从纺织厂到投资帝国:伯克希尔的涅槃与当下处境

伯克希尔的起点远非辉煌。

这是一家诞生于1839年的纺织企业,在1955年合并后虽一度承担全国四分之一的棉花需求,但到1965年巴菲特接手时,已陷入十年股东权益腰斩、累计亏损超千万美元的绝境。

巴菲特的到来开启了颠覆性转型:1967年收购保险公司注入现金流,1988年布局可口可乐 (KO.US),2010年后并购伯灵顿北方圣达菲铁路等巨头,逐步构建起覆盖能源、金融、消费、制造的多元化帝国。

然而,到了多事之秋的2025年,这家巨头正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伯克希尔-B (BRK.B.US)市值约1.07万亿美元,虽仍稳居全球企业前列,但2025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不足10%,显著跑输美股大盘——同期 道琼斯指数 (.DJI.US)标普500指数 (.SPX.US)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IXIC.US)涨幅分别为11.34%、16.17%和21.83%。尤其自5月官宣巴菲特将退休后,股价从历史高点回落7.93%,而同期标指上涨20.15%,这种反差让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巴菲特溢价”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伯克希尔持有的现金储备达到3,543亿美元(扣除未结算交易的应付款净额),相当于其资产总值的29%,如何盘活这笔资金成为继任者需要应对的首要问题之一。

光环之下:巴菲特的失误与深刻反思

被外界冠以“股神”标签的巴菲特,职业生涯中从未摆脱过失误的困扰。

他多次在股东信中剖析自己的判断偏差,这些经历反而让伯克希尔的投资逻辑更趋成熟。

1.情绪化决策的代价:收购伯克希尔纺织厂

这是巴菲特自称“一生最大的错误”。

20世纪60年代,他因原股东临时压低股票回购价,出于报复心理赌气买入伯克希尔控股权。尽管他很快意识到纺织业的衰退趋势,但因「责任感」拖延至1985年才关闭业务,20年间消耗大量资金与管理精力。

他后来反思:“若当初直接投资保险公司,如今价值可能翻倍”,并告诫投资者“投资需理性,避免情绪化决策,及时止损比'捡便宜'更重要”。

2.误判趋势与资本错配:德克斯特鞋业的悲剧

1993年,巴菲特以4.33亿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收购德克斯特鞋业,当时坚信其「坚固的品牌护城河」。

但他严重低估了全球化冲击,来自中国的低成本竞争者迅速瓦解了其竞争优势,2001年公司倒闭,股权价值归零。更惨痛的是,用于支付收购的股票到2020年已增值至120亿美元,这笔交易让他深刻认识到:“护城河并非静止不变,用优质股权置换低质资产是双重损失”。

3.盲目追高与拖延纠错:卡夫亨氏与乐购的教训

2013年至2015年,巴菲特联合巴西3G资本收购亨氏并推动其与卡夫合并,巅峰时持股市值达300亿美元。但因过度削减成本、品牌创新不足,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股价累计暴跌近69%,伯克希尔两次计提减值合计68亿美元。

2025年,他因管理层未经股东投票推进分拆计划公开表达「失望」,不排除清仓可能。而在2006年投资英国乐购后,面对会计造假丑闻,巴菲特因拖延减持导致数亿美元损失,他坦言:“发现错误应立即行动,而非'吮拇指'空想”。

4.能力圈局限与过早离场:错失科技股与减持苹果

巴菲特曾因“看不懂商业模式”错失谷歌-C (GOOG.US)亚马逊 (AMZN.US)等科技巨头的长期增长,他承认“低估了贝佐斯的能力,但不懂的领域不投仍是原则”。

2023年以来减持苹果 (AAPL.US)的决策再次引发争议,错失后续苹果大涨行情。事后他虽未直接认错,但市场普遍认为他未能履行自己“对优质公司保持耐心,长期持有比波段操作更可靠”的投资准则。

这些失误涵盖情绪化决策、趋势误判、风控不足等多重类型,但巴菲特总能将教训转化为规则:此后他极少用股权支付收购,对周期性行业保持审慎,确立“不懂不投”的能力圈原则,更强调“发现错误立即纠错”的执行力。

传承已定:从草根逆袭的继任者格雷格·阿贝尔

即将成为接班人的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于1962年出生于加拿大埃德蒙顿的普通工薪家庭,早年靠分发广告传单、捡空瓶等零工攒学费,大学毕业于加拿大最顶尖的阿尔伯塔大学并获商业学位。毕业后进入普华永道担任会计师。

他于1992年加盟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BHE)的前身加州能源公司,于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间,他参与的并购为该公司积累12亿美元的净收益,于2008年接任BHE的CEO后,主导超150亿美元的能源并购案,还在美国中西部建设锋利发电厂,将该公司打造成北美横跨电、气、LNG的超级能源集团。

2018年,获巴菲特提拔为伯克希尔的非保险业务副董事长,管理包括铁路运输、制造、零售等领域的90多家公司。

2025年,伯克希尔官宣他会在2026年1月1日巴菲特退任后,接任伯克希尔的CEO。巴菲特对这位继任者充满信心,他表示会保留大量A股直至对阿贝尔建立信任,而“这不会太久”。

这份信任,源于阿贝尔数十年如一日的稳健管理,也源于他与巴菲特一脉相承的成本控制意识——正如巴菲特评价“”他每花一美元都像在掏自己口袋”。

但市场对此仍有疑虑,投行KBW将伯克希尔评级下调至“跑输大盘”,核心担忧之一便是领导层更叠带来的不确定性。

临别箴言与现实图景:财富、忠告与时代交接

在这封特殊的节前信件中,95岁的巴菲特褪去「股神」光环,以感恩之心回望一生,更留下穿越市场周期的投资忠告与直击人心的人生感悟,其中不少思考源于过往的失误教训。

从财富维度看,巴菲特的身家与伯克希尔深度绑定,其排名随市场波动与捐赠行为动态变化。从福布斯网站的最新数据看,巴菲特以总财富1,540亿美元,在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六位,位列特斯拉 (TSLA.US)CEO马斯克(3,420亿美元)、Meta Platforms (META.US)创始人扎克伯格(2,160亿美元)、亚马逊 (AMZN.US)创始人贝佐斯(2,150亿美元)、甲骨文 (ORCL.US)创始人埃里森(1,920亿美元)、LV大股东阿尔诺及家族(1,780亿美元)之后。

作为伯克希尔的最大股东,巴菲特持有的伯克希尔股份主要为A股,现每股交易价格约74.45万美元,身价起伏与公司股价直接挂钩。而他加快向子女基金会赠款的决策,更多是出于对三名子女年龄(分别为72岁、70岁、67岁)的现实考量,而非对公司前景的担忧。

面对投资者,他坦诚伯克希尔股价终将反复无常,但劝诫切勿绝望:「伯克希尔会继续以成为美国资产的方式管理,美国会复苏,伯克希尔的股票亦然」。

在感恩节信件中,除了感激长寿与幸运女神的眷顾,以及他的人生中遇到的人和事外,巴菲特还结合自身经历,他特别提醒两大风险:

一是需警惕CEO及核心管理层的健康风险,即便是优秀忠诚的管理者,也可能因阿尔茨海默等疾病导致决策失误;

二是披露CEO与员工平均薪酬对比容易滋生嫉妒,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

对于人生,巴菲特的四条忠告质朴而深刻,恰是他一生的写照:不要为过往错误自责,汲取教训持续改进永远不晚(这与他正视投资失误的态度一脉相承);找到值得效仿的英雄,让榜样引领成长;不负韶华,活出应有的质感(live the life to deserve it);真正的伟大无关财富、盛名或权力,而是以万千方式助人,善意虽无价却不费分文。

结语:谢幕不是终点,传承仍在继续

巴菲特的卸任,只是伯克希尔发展历程中一次正常的权力交接,而非某个“传奇时代”的终结。

回望他执掌公司的61年,本质上是一个普通人凭借对“长期价值”的坚持,在商业浪潮中不断做选择、试错、调整的过程——他选对了保险业务这个现金流引擎,也为情绪化收购纺织厂付出过代价;抓住了可口可乐这样的优质标的,也因误判趋势在德克斯特鞋业上栽过跟头;打造了万亿美元的企业帝国,却也在卸任前遭遇股价跑输大盘的困境;即便坐拥千亿财富、跻身全球第六富豪,也仍要面对捐赠后排名下滑的常态。

他的价值,更多在于愿意坦诚面对这些失误与变化,并把教训转化为可复用的经验,让伯克希尔的经营逻辑在叠代中越来越清晰。

阿贝尔的接棒,同样是基于“能力匹配”的选择:他从基层会计起步,靠稳健的管理在能源领域做出成绩,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路径,和巴菲特当年从投资新手到成熟管理者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也符合伯克希尔“不冒进、重长期”的经营底色。

未来伯克希尔能否持续走稳,关键不在于能否复制巴菲特的“光环”,而在于是否能延续这套经过时间验证的、务实的管理与投资逻辑,更在于如何盘活巨额现金储备、应对保险与能源业务的行业压力。

说到底,巴菲特只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到了“坚持正确的事、及时修正错误”的普通人。他留下的伯克希尔,是一家有明确经营原则、经历过市场考验的公司;而他分享的人生与投资思考,更像是一位老者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没有高深的理论,只有“不纠结过去、选对方向、多做善事”的平实道理。这些,或许比“股神”的标签更有价值,也让伯克希尔的传承少了些传奇色彩,多了些脚踏实地的可能。

牛牛AI:你的持仓管家!你的选股智囊!快来体验吧>>

编辑/melody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沃伦·巴菲特 伯克希尔·哈撒韦 价值投资 公司传承 投资失误 格雷格·阿贝尔 Warren Buffett Berkshire Hathaway Value Investing Corporate Succession Investment Mistakes Greg Abe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