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官员星期五(11月14日)表示,从下阶段情况来看,尽管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空间逐步拓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星期五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他评估,总的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经济平稳运行面临不少挑战。

付凌晖续称,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积极推动宏观政策持续落地增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记者提问环节中,付凌晖回应了中国能否如期达成官方定下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他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外部不利影响加深,国内市场供求虚弱,价格运行低迷的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顶住压力,保持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付凌晖分析,从宏观经济四大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态势没有改变,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今年1月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6.1%和5.7%,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需求潜能也继续释放。付凌晖指出,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各项措施作用下,市场销售稳步扩大,前10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快于上年全年。旅游出行、文化体育、网上消费持续活跃,为消费扩大注入新的动力。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多元化市场拓展不断加力,中国外贸韧性持续彰显,前10个月对亚细安、欧盟、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9.1%、4.9%和5.9%,快于全部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速。

付凌晖认为,下阶段,做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继续发力,将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促进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

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打造,新产业新动能茁壮成长,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智能产品制造增势较好,前10个月,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4.7%、25.5%。绿色材料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生物基化学纤维、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量分别增长18.9%和12.8%。

付凌晖指出,今年以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加紧实施,“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和“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力显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带动需求扩大和生产增加,促进经济循环,对于稳定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还推出5000亿元人民币(914亿新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盘活使用地方债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同时,出台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将有助于增强经济上行动力。

近期中国市场供求也出现积极变化,企业效益逐步改善,积极因素继续累积,有利于经济向好发展。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1月至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2%,增速连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