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 11月12日 11:30
余承东解读晕车成因:感官信息冲突导致身体“误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通过视频详细解读了晕车的科学原理。他指出,晕车的核心在于大脑接收到的视觉和内耳前庭系统感官信息不一致,导致神经系统误判身体可能中毒而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引发不适。在乘车时,内耳感知运动,但眼睛看到的车内静止物体与此矛盾,大脑因此混乱。电动车因动力响应快,急加速刹车易加剧此现象。他建议通过观察车外远处景物来协调感官信息,减轻晕动反应。类似原理也适用于3D眩晕。

🚗 晕车根源在于感官信息冲突:余承东指出,晕车的根本原因是大脑接收到的视觉信息与内耳前庭系统传递的运动感知信息不一致。当身体在车辆中移动时,内耳会感知到运动(如加速、转弯),但眼睛看到的车内环境(如座椅、仪表盘)却是静止的,这种矛盾信号使大脑产生混乱,误以为身体可能受到毒素影响,从而触发头晕、恶心等症状。

⚡ 电动车与晕车风险:余承东特别提到,电动车因其动力响应迅速,起步和制动更为迅猛,如果驾驶过程中频繁出现急加速或急刹车,会更容易加剧视觉与内耳感官的错位,从而增加乘客的晕车风险。这表明驾驶习惯对晕车体验有直接影响。

👁️ 缓解晕车的方法:为减少晕车不适,余承东建议乘客在乘车时,尽量将视线投向车外远处的固定景物,如远处的树木或建筑物。这样做可以使视觉系统也捕捉到运动的信号,从而让眼睛和耳朵传递的信息更加一致,帮助大脑准确判断身体正在运动,有效缓解晕动反应。

🫨 3D眩晕的相似性:文章还指出,晕车现象与3D眩晕有相似之处。在观看3D电影、玩VR游戏或体验3D内容时,屏幕上呈现的运动场景与身体实际静止的状态之间的冲突,也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类似晕车症状的出现,尤其容易影响本身易晕车或平衡能力较弱的人群。

2025-11-11 19:20:39  作者:狼叫兽

2025年11月11日,华为常务董事、产品投资委员会主任及终端业务负责人余承东通过一段视频对“为何会晕车”这一现象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晕车的核心原因在于大脑接收到的感官信息出现矛盾,从而激活了神经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引发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等反应。

余承东指出,晕车主要涉及人体的视觉系统与内耳前庭系统的协调问题。内耳中的前庭器官负责感知身体的运动状态,而眼睛则将所见画面传递给大脑。在正常行走时,两者提供的信息同步,大脑能够准确判断身体处于移动状态,因此不会产生不适。

但在乘车过程中,情况有所不同。当车辆加速、转弯或颠簸时,内耳能敏锐察觉到这些动态变化,并向大脑发出“正在运动”的信号;然而,车内环境相对静止,眼睛看到的是固定的座椅、仪表或其他未移动的物体,于是向大脑传达“没有运动”的信息。这种感官冲突使大脑产生混乱,误以为身体可能中毒,进而启动防御机制,导致晕车症状出现。

他进一步解释,电动车由于动力响应更为迅速,起步与制动往往更加迅猛,若驾驶过程中频繁急加速或急刹车,更容易加剧这种感官错位,增加晕车风险。为减轻不适,建议乘客在乘车时尽量将视线投向车外远处,例如观察路边的树木或远处建筑物,使视觉系统也能捕捉到运动信号,从而让眼睛和耳朵传递的信息趋于一致,有助于减少晕动反应。

医学上,晕车被称为“晕动症”,是人体在受到交通工具持续运动刺激时,因对自身运动状态感知失真而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诱发因素包括感官输入不匹配、前庭功能敏感、空气流通不良、睡眠不足以及身体疲劳等。

此外,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3D眩晕中。部分人群在体验3D游戏、虚拟现实内容或观看立体电影时,会出现头晕、恶心等与晕车相似的症状。这类反应通常源于视觉呈现的运动场景与身体实际静止状态之间的冲突。一般而言,本身容易晕车或晕船的人群,以及存在内耳问题或平衡能力较弱者,更易受到3D眩晕的影响。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余承东 晕车 感官冲突 电动车 晕动症 3D眩晕 Richard Yu Motion Sickness Sensory Mismatch Electric Vehicles Vestibular System 3D Sickne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