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表达了作者近年来消费意愿的显著下降,即使面对折扣也提不起购物兴趣。从日用品到大件家电,再到为亲友挑选商品,都倾向于维持现状或推迟决定。作者认为,这种现象源于对海量选择的疲惫感、对商品潜在浪费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如AI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文章呼吁分享类似的消费体验,而非传统的购物分工模式。
🛒 **消费意愿下降,面对折扣也无动于衷**:作者坦言,即使是过去会积极利用的25美元优惠券,现在也提不起兴趣,甚至让优惠过期。过去对囤货的紧迫感也消失了,日用品如洗衣液、卫生纸都选择快用完时再下单配送,显示出一种“能不动就不动”的消费心态。
💡 **选择困难与对商品浪费的担忧**:面对淘宝、京东等平台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数不清的搜索结果,作者感到“心力交瘁”,担心买错东西带来的麻烦,因此宁愿不买。同时,对购买不易消耗的食品(如牛肉、波兰牛奶)也因担心过期产生湿垃圾而却步,体现了对购物效率和资源浪费的顾虑。
⏳ **延迟满足与对未来的观望态度**:对于冰箱漏水、为表妹挑选笔记本电脑等具体需求,作者也选择了“凑合用”或建议“旧的再战”。特别是对于笔记本电脑,作者建议等待AI技术真正普及应用后再做决定,这反映了一种对新技术落地和实际价值的观望,而非盲目跟风消费。
🔄 **传统购物观念的转变呼唤**:文章结尾明确拒绝了“老婆负责购物”和“钱给男朋友花”等传统或刻板的购物分工模式,暗示了作者希望探讨一种更平等、更理性,或者说更符合当下个人感受的消费方式和交流方式。
我真的是一点购物欲望都没有.
淘宝京东,以前总觉得不提前囤货,就会买不起.现在就连洗衣液卫生纸都懒得囤了,快用完了才叫超市送一份.
亚马逊发了 25 刀优惠,换成几年前,我一定会撸一点保养品.现在打开网页 10 分钟都不知道买点啥,只好让优惠过期.
5 年的冰箱,到了夏天会漏水,本打算今年 1111 换一个,但是真的到了,又觉得,凑合用用也没什么大问题.
表妹让我给她选个笔电,我想了想,到手还要给她弄系统,烦不烦,于是劝她旧的再战 2 年,等 AI 真的应用了再说.
至于什么牛肉虾仁波兰牛奶,真怕买来就在冰箱里等过期,到时候还要去丢湿垃圾.
最可怕的,就是那琳琅满目的选择,随便搜索一下就几百页结果,哎呀哪里有这个心力去对比选择,买错了还闹心,不买就避免了这种事.
你们呢? 拒绝'老婆负责购物', '钱给男朋友花', 这种虐心回答,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