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1月11日 19:55
存款增长放缓背后:利率比价与资产配置的动态调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居民存款增长放缓、非银存款增加的现象引起关注。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在专栏中解释了资产配置调整的原因,指出这与前期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有关,非银主体的存款正趋于定期化,并更倾向于持有同业存单。市场上有观点将此现象解读为“存款搬家”至股市,但专家认为,从宏观层面看,这更多是资产在不同主体间的重新分配,整体存款总量变化不大,仅大类资产市值占比有所调整。市场化利率体系要求各类利率保持合理比价,在回报率变化时,资金会流向收益更高之处,引导金融资源配置。投资者为追求收益最大化,会将储蓄存款转换为其他资产,如理财产品,而理财产品最终投向多为同业存单、银行存款或债券,仍会体现为银行的同业或经营主体存款。

💰 存款增长放缓与非银存款增加:近期居民存款增速放缓,而非银机构的存款有所增加,这与前期对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的规范有关。非银主体的存款正逐步转为定期存款,且更倾向于持有同业存单,反映了其对利率收益的考量。

📈 存款“搬家”的宏观视角:市场上有观点认为存款流向股市,但专家指出,从宏观角度看,这更像是存款在不同主体间的重新分配,而非存款总量的显著减少。股市上涨会提升其相对于存款的总市值比重。

⚖️ 利率比价与资源配置:市场化利率体系的核心在于保持各类利率之间的合理比价关系。当不同资产的回报率发生变化时,资金会根据套利机制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地方,从而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实体经济和其他资产上。

💡 投资者行为与资产选择:个体投资者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调整其储蓄存款的配置。存款利率下降时,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购买理财产品,但这些产品的最终投向往往是同业存单、银行存款或债券,资金最终仍会回流到银行体系。

近期居民存款增长放缓、非银存款增多,主要还是与前期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有关,非银主体存款趋于定期化,也更愿意持有同业存单。

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回暖背景下,有市场机构将存款增长放缓视为存款“搬家”到股市。

11月11日,央行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并在专栏“保持合理的利率比价关系”中,从利率传导机制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说明了资产配置调整的原因。

有业内专家表示,从宏观层面看,严谨来说,存款搬家这种说法实际上不够准确。居民、企业和非银机构用存款买卖股票,只是存款和股票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重新分配,买股票的人存款减少、股票增多,卖股票的人股票减少、存款增多,整体上看存款是大体不变的。当然,从大类资产市值的角度看,股市上涨,会带来股票总市值上升,相对于存款的比重会有所提高。

利率及其比价关系对宏观经济均衡和资源配置有重要导向意义。市场化利率体系有效运行,要求各类利率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

央行表示,在市场化利率体系运行过程中,不同资产的回报率及比价关系发生变化,在套利机制作用下,资金流向回报率更高的地方,消除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引导银行存贷款、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等投融资活动,并将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和各类资产上。例如,存款和贷款利率、债券收益率、股票股息率、房屋租售比之间都形成比价关系。

专家表示,对于个体而言,投资者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把储蓄存款转换成其他资产。比如,当存款利率趋于下降时,会更愿意买理财资管产品,但从理财资管的最终投向看,大部分也还是购买同业存单、存放在银行或购买债券,最终还是会体现为银行的同业存款或是经营主体的存款。

另有市场分析人士提到,近期居民存款增长放缓、非银存款增多,主要还是与前期规范同业活期存款利率有关,非银主体存款趋于定期化,也更愿意持有同业存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存款增长 非银存款 利率比价 资产配置 货币政策 同业存单 Deposit Growth Non-Bank Deposits Interest Rate Parity Asset Allocation Monetary Policy Certificates of Deposi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