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1月11日 19:10
老龄化挑战下,养老金融如何构建发展新动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指出,中国正面临严峻的老龄化挑战,这并非突如其来的“黑天鹅”,而是清晰可见的“灰犀牛”。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和加速的老龄化进程,“十五五”期间,养老保障体系面临考验。养老金融被视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支撑,旨在将老龄化压力转化为发展机遇。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养老金融闭环,可以为产业升级和银发经济注入新动能。文章深入探讨了“十五五”期间养老金融的新趋势,包括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的转变、科技革命的驱动以及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策略,并强调了构建养老金融闭环的重要性,即通过长期耐心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再由产业发展反哺老年人需求,形成经济良性循环。

📈 **老龄化是“灰犀牛”而非“黑天鹅”**: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这并非突发风险,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可预见挑战。未来五年是老龄化加速的关键期,对养老保障体系构成严峻考验。

💡 **养老金融的战略定位与闭环构建**:养老金融被视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核心支撑,旨在化压力为机遇。其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科技、产业、金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闭环。通过积累大量的养老金和长期寿险资金(耐心资本),支持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升级,再由这些产业发展反哺老年人群,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从而释放银发经济潜力。

🚀 **“十五五”养老金融新趋势与优化方向**:未来五年,养老金融将呈现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转变、科技革命驱动以及应对低利率环境的新趋势。为应对挑战,需在税收激励、企业年金设计、住房养老模式以及多层次支柱结构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建议坚持市场与政府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创新与资金链结合,打通养老储备到有效投资的通道,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 **保险业在养老金融生态中的机遇**:保险公司正从单纯的风险保障提供者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者转型。未来,保险业应期待政策支持以夯实基本养老保险投资、推广年金机制、激活第三支柱;在资产端,需打造投资管理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锻造跨周期投资能力;在产品端,则需依托康养链条,融合保险保障、资产增值与康养服务,构建一体化生态。

老龄化不是“黑天鹅”,而是一头看得见、摸得着的“灰犀牛”。

“老龄化不是所谓的‘黑天鹅’,而是一头看得见、摸得着的‘灰犀牛’,正向我们走来。”在第八届进博会期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在中国太保旗下长江养老主办的养老金融论坛上强调。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老年群体,全球平均每4位老人中就有一位生活在中国。而即将到来的“十五五”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在此背景下,养老金融被视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支撑。如何让老龄化这头“灰犀牛”转变为发展的机遇?参与论坛的嘉宾表示,需要多维度优化养老金融制度设计,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养老金融闭环,从而将老龄化压力转化为驱动产业升级与银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十五五”养老金融新趋势

“当前,中国正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关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答题。”太保集团董事长傅帆在论坛上表示,截至2024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人,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人。

面对未来五年我国老龄化加速进程的核心窗口期,在“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在此背景下,“十五五”期间,养老金融将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

长江养老董事长陈林从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首先,养老制度和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深刻变革的关键时期,储蓄养老时代向投资养老时代迈进,对养老金融机构的差异化服务能力、专属产品的开发以及资产配置策略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其次,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成为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命基因等多学科领域的突破,既为养老金投资带来新的产业机会,也将创造长寿时代全新的养老服务需求。第三,低利率环境成为新常态,各类票息类资产收益处在历史低位,“如何充分发挥养老金的长期优势,提升长期资产创造能力,是养老金管理穿越周期的重要课题。”

陈文辉将老龄化形象地比喻为“灰犀牛”风险,“它看得见摸得着,是整个经济社会进步带来的副产品。”他表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几十年前的约30岁提高到近80岁,这一巨大进步也带来了养老保障体系的重构需求。

构建养老金融闭环

如何将老龄化压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多名与会嘉宾表示,构建良性循环的养老金融闭环至关重要。

“养老金融是打通国民经济与民生循环的枢纽,它将国民储蓄等存量资源转化为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耐心资本。”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论坛上表示。

陈文辉详细阐述了这一闭环的运行机制:“我一直认为,老龄化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财务问题,必须积累大量的养老金和长期寿险资金,而这些长期耐心资本恰好能够解决我国产业升级中面临的资本耐心不足问题。”他举例说,像固态电池这样的前沿技术,由于产业链长、投资周期久,企业往往不敢全力推进,“担心还没做完就因为钱不够‘死’在半路上”。而养老金等长期资本能够作为“耐心资本”注入,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这个闭环的另一端是产业反哺。陈文辉分析称,养老金、长期寿险这样的“耐心资本”所支撑的医药健康、人形机器人、智能养老设备等产业发展,又将反过来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当前退休人群比上一代有更强的消费能力,如果养老金投资获得更好收益,将进一步释放银发消费潜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则在论坛上从财富积累角度强调了闭环的起点:“养老金融的基本原理是复利,复利的基础是养老资产。”2019年底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已提出要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财富储备。“我们需要将银行存款转变为养老金,把债权资金变成股权资金,把短期储蓄变为长期耐心资本。”这一转变是实现闭环的基础。

多维度优化制度设计

尽管养老金融发展前景广阔,但构建闭环生态仍面临诸多挑战。刘元春表示,当前我国养老金融发展存在多重瓶颈:税收激励工具不足,政策杠杆效应受限,以税收递延型为主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对中低收入群体吸引力不足;中小企业年金政策设计缺乏针对性,覆盖面极低;住房作为家庭最主要资产,其价值固化僵化,难以通过以房养老等模式转化为养老现金流;在支柱结构上,我国养老体系长期呈现“一支独大”格局,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积累额远超第二、三支柱。

针对这些问题,嘉宾们提出了多维度的解决方案。刘元春建议,“十五五”期间发展养老金融,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拓展养老金投资广度和深度上的作用,同时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二是微观、中观与宏观相结合,微观层面发动家庭和企业力量更多参与二、三支柱,中观层面引导金融行业创新产品和服务,宏观层面优化三大支柱设计分工,开展全球组合投资;三是创新链、资金链、产品链和人才链相结合,打通创新链开发REITs、实物给付型产品等,对接产业链以引导资金投向未来科技、智慧养老和养老社区等,优化资金链以畅通养老储备到有效投资的转化通道,夯实人才链以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对于参与养老金融的保险公司等机构来说,在养老金融闭环生态构建过程中亦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陈林称,保险业价值定位正从“风险保障提供者”向覆盖“医、护、康、养、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者升级,从“财务补偿者”向“养老生态整合者”转变。陈林表示,把握养老金融战略机遇,未来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期待政策上夯实基本养老保险长期投资,推广年金自动加入机制、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成本以扩面第二支柱,丰富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进一步激活第三支柱。二是从资产端打造投资管理核心优势,服务国家战略,平衡各类投资关系,锻造跨周期投资与资产创造能力,优化配置,强化多策略投资,建立长期绩效评价机制。三是从产品端依托康养链条,融合保险保障、资产增值与全场景康养服务,构建一体化生态。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老龄化 养老金融 灰犀牛 银发经济 十五五规划 退休保障 耐心资本 Aging Population Pension Finance Grey Rhino Silver Economy 15th Five-Year Plan Retirement Security Patient Capita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