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11月11日 19:10
《菜肉馄饨》:聚焦银发族情感,温情描绘上海市井生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新片《菜肉馄饨》近日在上海超前点映,引发热议。影片以家常的菜肉馄饨为线索,罕见地将镜头对准上海银发族的情感世界,讲述了两代人的碰撞与和解。影片汇集了众多上海籍知名演员,以沪语对白和浓厚的市井气息,呈现了温馨感人的故事。故事改编自小说,讲述了退休工程师老汪在相亲角为儿子物色对象,并因此重拾生活动力的经历。影片笑中带泪,展现了老年人学习新事物、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以及上海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温情与烟火气。

🎬 **银发族情感聚焦与代际和解**:电影《菜肉馄饨》突破性地将叙事重心放在了上海老年人的情感世界,探讨了他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状态、情感需求以及与子女之间的代际沟通问题。影片通过老汪相亲、结识新朋友的故事,展现了老年人积极面对生活、学习新事物的勇气,并最终促成了家庭的和解与情感的升华,传递了“老年人也在学习”的积极信息。

🍜 **家常美食承载城市记忆与温情**:一碗普通的菜肉馄饨,在影片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连接家庭成员情感的纽带,更是上海市井生活、邻里温情和时代变迁的载体。影片通过对馄饨制作、分享过程的细致描绘,唤起了观众对过去年代里物质虽不丰裕但人情味浓厚的里弄生活的记忆,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和烟火气。

🎭 **沪语演绎与本土文化展现**:影片汇聚了一众沪籍知名演员,并巧妙运用沪语对白,为观众带来了原汁原味、亲切自然的观影体验。这种本土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影片的喜剧效果,也更深刻地展现了上海市民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色。通过熟悉的演员和方言,影片成功勾勒出了一幅充满腔调又接地气的上海生活画卷。

🏙️ **电影联动城市体验,促进文旅消费**:《菜肉馄饨》上映期间,积极联动上海多家老字号品牌和本地商业,将观影体验延伸至现实生活场景。观众不仅能在银幕上感受故事,还能通过电影中的场景,探访石库门、咖啡馆、小吃店,甚至在“老汪的家”体验电影同款场景,品尝主题特调饮品。这种“电影+城市体验”的模式,有效促进了多元消费,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深入体验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菜肉馄饨》是一部描绘上海市井生活的作品,罕见地将镜头对准银发族的情感世界,呈现两代人的碰撞与和解。

一碗最家常的菜肉馄饨,能品出多少复杂滋味?

11月7日,新片《菜肉馄饨》在上海128家影城开启超前点映。仅一个周末,热度便席卷全城,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灯塔专业版显示,《菜肉馄饨》在11月8日、9日的上座率均达到56%以上,目前以不到0.1%的排片比,斩获超518万元的票房(含预售),待正式公映后,有望获得更佳表现。

该片由上影集团等出品,采用分线发行模式,将于11月15日起在上海、江苏、浙江地区公映,并择机推向全国。影片的想看用户画像颇为特别:40岁以上受众占比超过五成,而其他在映影片的受众大多集中在20至29岁。

《菜肉馄饨》是一部描绘上海市井生活的作品,罕见地将镜头对准银发族的情感世界,呈现两代人的碰撞与和解,笑中带泪。用监制、制片人顾晓东的话来说:“它传统又现代,古典又摩登,浪漫且踏实,有腔调又接地气。”

影片汇集了一众知名上海籍演员,周野芒、潘虹、茅善玉、陈国庆、徐翔等熟悉的面孔依次登场,加之沪语对白中自带的幽默感,为观众带来亲切的观影体验。谈及创作初衷,顾晓东表示:“就是想为上海拍一部电影,因为我们爱这座城市。我们还希望继续拍下去。”

银发族的情感世界

《菜肉馄饨》改编自金莹的同名小说。上海退休工程师老汪与儿子小汪约定,每周六小汪都要回家吃一碗他亲手做的菜肉馄饨。老汪一直惦记着已去世的妻子素娟的心愿——“吃上儿子的喜糖”,于是勇闯公园相亲角,为儿子物色婚恋对象。在那里,他结识了老金、美琴、阿芳,原本一成不变的生活泛起了涟漪。

今年69岁的周野芒饰演老汪。他觉得自己很幸运,能遇到一个与自已年龄相仿的角色。“他觉得自己要完成妻子交代的任务,又不知该怎么做,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但他也在学习。”

周野芒说,“老年人活到今天其实也在学,并不是说这辈子就这样了。在学习中,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体会,这个过程本身就带来快乐。”就像影片中,老汪结识老金和一帮新朋友后,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唱歌、跳舞,生活就有了新动力。没有动力,人就会产生惰性,就会退化,然后老去”。

影片中最让周野芒动容的一场戏,是老汪、小汪和素娟在家中为菜肉馄饨怎么做好吃斗嘴,开怀大笑,场面温馨。在他看来,《菜肉馄饨》并非一部强调矛盾冲突的电影,但情感始终贯穿,如浪般“一个接一个”,令人回味。“它讲的是一个原本生活不太正常的人,开始了一段正常的生活。在这段生活中,他遇到许多事情,带出了上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菜肉馄饨浸润到我们心中,有汤、有水,有温情,有烟火气。”

片中,周野芒与潘虹饰演相濡以沫一辈子的夫妻,几场对手戏让观众泪水涟涟。潘虹饰演的素娟出场方式特别,带着一丝悲伤,却也抚慰人心。潘虹说,在《菜肉馄饨》里可以看到“爱情老了的样子”:“素娟总会告诉老汪,要站在高楼看风景,而不是在人群里找背影。昨天是美好的回忆,而明天会比今天更好。”在她看来,人生就像一面哈哈镜,“我们对着它笑,它一定会对你笑;对着它哭,它就会哭”。

饰演美琴的茅善玉认为,这部电影拍的是普通的百姓生活,让她回想起小时候的温馨时光,“过去并非事事美好,但家庭的温暖始终留在心里”。如今她也逐渐步入老年,“其实今天的老年人也老有所乐,充满智慧。比起年龄,生活态度永远最重要。电影让我们看到一群爱生活、有朝气、追求美好的老年人,就像他们年轻时一样”。

在她看来,无论菜肉馄饨里包的是什么馅,它都是人生苦乐的总和,而混合在一起,便是生活的本真。

一部电影,一座城

日前在上海影城SHO举行的首映礼上,观众的热情反馈令主创和演员感动不已。导演吴天戈一直想拍一部电影献给自己成长的城市、献给自己的父辈,“这是一个圆梦的时刻”。

陈国庆发挥滑稽戏演员调动氛围的特长,向观众连发三问:“笑了吗?哭了吗?有没有一边笑一边擦眼泪?”得到肯定答复后,他呼吁大家“放风”:“片子好看得不得了。叫上亲戚,带上爸妈都来看,看到上海一张票都买不着。”

这句玩笑或许正在成真。记者打开售票平台,随机点开一家影院的购票界面,发现工作日下午场的最佳观影区几乎坐满,这样的情景在近年的电影市场已许久未见。散场后,观众仍沉浸在情节中,与老友三言两语讨论着主角的情感归属,品评演员的表演。

编剧金莹是80后“上海小囡”,她很喜欢《万家灯火》《乌鸦和麻雀》这类上海老电影,“笑中带泪,泪中带笑。它们讲的都是家里的故事,但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城、一个时代”。

有观众希望主创再拍一部关于葱油饼、菜泡饭的电影,周野芒回应道:“我们表现的确实只是菜肉馄饨这么一个角落,是上海丰富社会生活面貌中的沧海一粟。”

这些天,影片主创走进各个社区与市民交流。许多观众在讨论电影情节时,也分享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里弄生活的记忆。一碗菜肉馄饨不仅连接着家人情感,也承载着邻里的温暖。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菜肉馄饨是“改善伙食”,从制作、下锅到上桌,与邻居分享,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评弹《菜肉馄饨》也于11月8日、9日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据了解,有外地观众专程为电影而来,又为评弹演出停留,索性在上海住上一晚,深度体验城市夜生活。

上映期间,影片联动多家上海老字号品牌与本地商业,一张票根撬动多元消费场景。观众不仅能在银幕上感受故事,还可循着电影场景,走进现实中的石库门、咖啡馆与小吃店,从观看一部电影到体验一座城市。比如在复兴中路的“菜肉馄饨·思南会客厅”,观众可以打卡电影同款“老汪的家”,品尝主题特调咖啡和甜品,甚至偶遇主创、畅聊一番。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菜肉馄饨 上海 市井生活 银发族 情感 代际和解 沪语 本土文化 电影 Pork and Vegetable Wontons Shanghai City Life Elderly Emotions Intergenerational Harmony Shanghainese Local Culture Fil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