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科技 11月11日 07:35
高能量密度电池与百瓦快充的回归与权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智能手机行业在经历了对充电速度的取舍后,于2025年秋季迎来了高能量密度电池与百瓦级快充的回归。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一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品牌在快充策略上的差异,包括“先快后慢”与“均速”两种模式。通过对多款新机充电表现的实测,指出虽然标称功率的提升能带来更快的短时充电速度,尤其是在低电量和游戏间隙,但充电策略的选择(如发热控制与短时回血)仍是用户需要权衡的因素。整体而言,不同策略下的总充电耗时差异微乎其微,用户可根据个人偏好选择。

🔋 **高能量密度电池与百瓦快充的回归**:智能手机在经历过对充电速度的权衡后,高能量密度电池和百瓦级快充技术在2025年秋季重新成为主流。这标志着行业在续航和充电效率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在对性能要求高的机型上。

⚡ **充电策略的多样化与权衡**:不同品牌在快充策略上呈现出差异。红魔、一加、REDMI等品牌采用“先快后慢”的模式,能在短时间内充入大量电量,但伴随机身发热增加;而iQOO和荣耀则选择“均速”策略,虽然初期的充电速度不突出,但发热控制更好,边充边玩体验更佳,且总充电时间差异不大。

🎮 **用户体验导向的充电选择**:文章强调,对于注重游戏性能的用户而言,短时间内的快速“回血”能力尤为重要。在游戏间隙,支持更高功率快充的机型能充入更多电量。然而,最终选择哪种策略,取决于用户是更看重极速充电还是更在意充电过程中的发热控制,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两年前,当第一批“高能量密度电池”在智能手机行业出现时,我们三易生活就曾指出,这些机型的电池固然大了、续航也更长了,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代价”。比如它们那个时候的充电速度,普遍比起前几年就有大幅降低。

对于本就不重视“充电峰值功率”,或者说更看重充电过程中机身不发烫的“影像旗舰”、“商务旗舰”,还包括“入门级机型”来说,这可能都不是什么问题。

但问题就在于,比起“高高在上”、实际上很难触及到大众消费者的影像旗舰(以及价格更高的那些商务旗舰)来说,以单纯游戏体验和跑分作为卖点的那些“高性能向机型”,实际上才是如今智能手机市场里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主角。

对于这些机型来说,过慢的充电速度,或者说看起来比前几代产品明显降低的、名义上的充电功率,就显然是它们潜在用户并不欢迎的一项“改变”。

正因如此,当时间来到2025年秋季,在各家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迭代了数次之后,就终于重新迎来了各主流品牌“百瓦级快充”与超大容量电池的共存。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号称输出功率能够达到100W,甚至有些可以实现120W的“快充+大电池”新机,它们真正的快充效率,又是否能达到曾经那些前辈们的水平,让那些注重性能、想要在游戏间隙为手机多“补点电”的用户感到满意呢?

实际上,有关注我们三易生活最近这段时间新机测评的朋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一直有在针对这个课题进行测试。除了极少数纯粹的影像向机型外,我们几乎测了今年9月底之后发布,所有采用旗舰级平台,且定位明确包含游戏、性能元素的新机充电表现。

汇总这些测试结果也就成为了上面这张表格,可以很直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纵观这份表格里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首先,更大的标称充电峰值功率,确实会在大多数机型里带来低电量前提下,更快的短时充电速度。

请注意,我们这里并不是说标称充电功率更高的机型,总的充电耗时就一定会更短。因为大家从这个表里就可以看出,有些一开始充得特别快的机型,会在电量达到较高水平后,进入相当缓慢的电池涓流养护阶段。

但站在“游戏玩家”的角度来说,除了“影像”特征更明显的荣耀Magic8 Pro之外,今年到目前为止所有已经发布、支持120W快充的新机,它们的确在游戏间隙的5-10分钟充电时间里,能比100W快充的机型充进更多电量。

其次从充电策略来看,今年红魔、一加、REDMI品牌采用的是“先快后慢”这样的快充逻辑。它们会在一开始以极快的速度,在二、三十分钟的时间里就充进至少八成的电量。但作为代价,这些机型在“快充”的过程中会有相对更明显的机身发热。

相比之下,iQOO和荣耀则选择了截然相反的快充思路。它们从一开始就几乎呈现出“均速”的特征,并不存在最开始那5-10分钟的“超高速”充电区间。这样的策略缺点就是“不适合”在游戏间隙短时回血,但好处是“边充边玩”的发热会明显更低,而且最终的充电时间,未必就比“一开始充得快”的机型更长。

那么这两种快充策略,到底哪个“更好”呢?老实说,如果从整体充电耗时的角度来看,大家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其实相当小,甚至小到让我们都怀疑各厂商是不是“说好了”的程度。但在总体充电耗时差不多的基础上,是追求短时间内“回血”更快,还是充电过程中的发热更不明显,可能就是个单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能量密度电池 百瓦快充 智能手机 充电策略 游戏性能 手机评测 High Energy Density Batteries 100W Fast Charging Smartphones Charging Strategies Gaming Performance Mobile Review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