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乡谈 11月11日 00:33
基层治理的挑战与中国特色自治体系的构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探讨了中国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志愿组织不足的问题,并强调了党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文章指出,中国基层治理的模式不能照搬西方,而应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自治体系。文章以农村为例,分析了传统乡贤治理的弊端,以及当前农村人才流失、人口结构失衡的严峻形势。同时,文章也肯定了通过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等方式,党和国家力量切入农村,有效推进了脱贫攻坚和农村建设。文章还触及了企业出海、小区物业管理等领域同样存在的基层组织短板,并呼吁发展强大的社会组织,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基层治理的组织短板与中国特色路径**:文章指出,当前中国基层治理面临普遍的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和志愿组织不足的挑战。作者强调,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模式,而应在党的基层组织引领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自治体系。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在基层动员和组织方面的独特优势,解决了传统治理模式中可能出现的财政侵蚀和治理失效等问题。

🌾 **农村人才流失与脱贫攻坚的挑战**:文章深入剖析了中国农村面临的人才流失、人口结构失衡(哑铃型)以及农耕文化传承的困境。在严峻的现实下,依靠薄弱的农村自治力量难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因此,通过抽调大量党员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和选派第一书记,将党和国家的力量引入农村,成为打破农村自治困境、推动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 **多领域存在的组织建设短板**:文章不仅聚焦农村,还将基层组织建设的短板延伸至企业出海和城市小区物业管理等领域。在企业出海方面,缺乏成熟的行业协会导致企业在国际谈判中易被分割击破。在小区管理方面,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困难重重,使得业主难以有效收回管理权并监督物业。这些都反映了在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中,对社会化组织和专业化人才的迫切需求。

🌐 **发展社会组织的长期政策与未来展望**:文章明确指出,国家一直希望民间出现强大的社会组织,并已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发展普遍而强大的基层社会组织需要漫长的时间,但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必经之路。“枫桥经验”被视为发展社会组织的典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政府介入与社会化组织协同,构建标准化流程和技术工具,解决成立业委会等具体难题,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配套今天头条,转发3月旧文。

高度依赖政府兜底,从治理模式上,本质是缺少必要的全民自治基础,也就是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组织,但也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做法。因为在中国,基层治理有一个非常成熟、强大的组织,那就是党的基层组织。

未来要在党的基层组织引领下,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层自治体系,而不是为了自治而自治、舍近求远。今天头条文章谈到了上海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重构,就是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这需要全民开智、人人如龙。


中国和国外政党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在中国,党不仅是意识形态动员组织,更承担了中国社会组织尤其基层组织的重任,解决了中国几千年来没能解决的基层动员和组织难题。

比如中国农村,自古以来就是自治,依靠乡贤、村老、宗族治理,古代官员致仕就会回乡安家置业,也承担一定的乡村治理功能。但这套模式负面性也很大,比如明朝,就是因为勋贵、官员、有功名的读书人享受非常高的免税额度,严重侵蚀了明朝的财政基础,比如徐阶在家乡就坐拥20多万亩良田,比严嵩还有钱,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林居漫录》就记载“华亭在政府久,富于分宜,有田二十四万亩。子弟家奴暴横乡里,一方病之,如坐水火。”


导致明朝干弱枝强,明明拥有极为强大的经济和武力基础,却莫名其妙的亡了。

国内一直有些人想要恢复所谓的“乡贤治理”,搞出来所谓的“新乡贤”,某作家建议继承中国古代乡贤文化,允许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从而促进农村发展。

虽然2016年1月中办、国办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强调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作用,但并没有开“告老还乡”的口子,事实上一直在制度上禁止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但也需要明白,之所以再次明确,而且归纳为“两个不允许”,也是因为现实中违规的情况多了,必须采取高压措施。

之所以有人会提出所谓的“新乡贤”,也是看准了中国农村发展严重缺乏人才的现状,想要实现乡村发展难度极大。尤其是几十年来,农村包括人才、资金在内的生产要素始终在净流失,多数村庄人口结构已经从正常的纺锤形变成了哑铃型,也就是20-49岁的中间层大量流失,村庄变成了一老、一少留守,不仅要担心未来谁种地的问题,更要担心中国农耕传统文化这个根由谁来继承。


虽然1998年就正式确立了农村自治制度,开展村民直接普选,但由于农村熟人社会的现状,当选书记、村长并不代表这个人能力有多强、觉悟有多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钱有势有宗族力量,虽然有不少书记、村长确实干了很多实事,但各种问题也非常多。

在这一背景下,2015年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目标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要彻底终结几千年来中国农村从未解决的问题,指望薄弱的农村自治力量,绝无可能。

在民间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党的组织承担了社会组织、基层组织的重任。从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体制内单位抽调大量人员,组建了25.5万个驻村工作队,选派超过290万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这些人都来自县级以上单位,以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为锚点,带动党和国家的力量切入农村,打破了农村自治出现的种种问题。

可以说只要能够很好的完成驻村任务,就足以管理一个镇子,也确实有第一书记因为出色的表现,被留在了地方,从镇长开始转入主线干部队伍,有的30岁冒头已经晋升县长。当然大多数干了两年之后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驻村干部要做的事情有很多。

要把涣散的基层组织重新恢复,起码村民有事的时候能找到组织,能够向上级反映;

要帮助村里扶持壮大专业合作社,让村里人有一个打工的地方,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有了产业才能实现稳定脱贫;

要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做好建档立卡动态更新,精准识别五保户,确保让真正困难的人群能够享受到国家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政策资源;

在组织重建和产业扶持基础上,还要重视文化教育,如古代乡贤一般,做好劝学,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还要促进移风易俗,处理农村的种种矛盾,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用棋牌室、图书馆、文娱活动等健康的娱乐挤压赌博等恶俗。

等等,需要处理的问题太多了。当然也有被打回原单位、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但绝大多数都最起码合格的完成了工作,几年下来中国三农面貌焕然一新。

之所以曾经非常知名的“三农”专家,对中国三农现状存在诸多错误认识,主要就是因为2016年之后,去一线调研不足,还在拿2015年甚至更早以前的认知去看待当下,自然就会出现错判。

但总不能一直靠抽调党员干部去搞农村建设,终究还是需要农村自身能够形成强大的基层自治组织。

农村不仅是基层自治组织不足,还有很多关键人才匮乏。比如要发现、盘活农村资源,很需要以现代思维去经营农村,也就是“乡村职业经理人”“农业职业经理人”,目前有的地区已经在试点。比如四川崇州就在进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育,相比技术型人才,农村最缺的是经营型人才。


除了管理,在产业扶持方面,也缺一个类似日本、韩国农协这类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全国性组织,注意绝不是要复刻日韩农协,日韩农协搞成了不顾全局利益的垄断组织,为了少数人利益损害全民利益,这是错误的。

但对当前的中国三农而言,正是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组织,导致农民没有形成合力,没有直接利益代言人,不利于平衡城乡之间的利益关系。注意,在两点之间有无数的中间状态,政策要做的就是找到最平衡、利益最大化的点,并且根据情况变化动态调整,万万不能搞非此即彼的极端化。

除了宏观的管理,在农村很多具体事务上,也缺乏成熟的关键人才和组织。比如土地流转,之前设计的时候,是希望土地流转到擅长种地的人手里,结果实际上土地流向的往往是亲戚,留在村里的亲戚未必擅长种地。从制度上,缺的是土地流转的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如果有这样的中介机构,村民就可以把土地直接交给中介机构,由机构去寻找善于种地的专业人才,对各方都好。

不仅是农村,中国各个领域都存在普遍的基层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的短板。

比如昨天《》谈中国企业出海,因为没有成熟的行业协会或者地区协会,导致中国企业在跟外商谈判的时候,很容易被各个击破,彼此之间也往往进行价格内卷的恶性竞争。所以在面对沃尔玛压价的时候,只能国家出手,由商务部去约谈沃尔玛。

但如果中国有比较成熟的行业协会,先去跟沃尔玛博弈,那么国家就不用这么早就插手,效果会更好。

还有在城市生活,普遍面临的物业问题,其根源也是基层自组织的严重不足。


目前在街道和居民之间,普遍有居委会,但多数小区没有站在业主利益一边的业主委员会。当前法律赋予了业主委员会很多权利,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是与开发商存在纠纷,也可能是原来的物业公司阻挠,还有的则是居委会、街道的关系户,再加上业主之间不团结、利益诉求不一、参与自组织的积极性不足,想要成立业委会,难度极大。

要么是凑不齐居住面积、业主人数的双过半表决,再不然就是拟推选的业委会成员因为资质问题被举报,还有业委会成员自身能力不足等等问题,面对掌握优势资源的物业,很难办。可能三年、五年也搞不起来业委会,以至于想要查账或者动用小区大资金,根本不现实。

中国这么大,小区数量超过100万个,如此复杂的利益纠纷,不可能指望街道、居委会能够协调,只能以业主为主。想要搞成一个业委会,把小区的管理权收回业主,让物业为业主服务,需要整个小区业主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形成普遍共识,还要求业委会的成员要有时间、有技能、有公信力,能够应对复杂的利益纠纷。

指望业主单打独斗是不够的,除了政府介入,还需要成熟的社会化组织。比如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搞出一套成立业委会的标准化流程包,还要能够拿出成熟的技术工具,解决投票双过半的问题,甚至为成立业委会的前期投入提供专项贷款。

方方面面的短板太多了。

党和国家能够从全国抽调几百万人投入农村脱贫攻坚战,是因为长期以来,一直是“党管三农”,但像市场经济的企业出海、小区的业主自治,还有公益慈善等其他社会化组织,总不能都压到党组织身上吧,那也管不过来啊。

国家一直希望民间出现强大的社会组织,绝不是某些人说的国家不允许。实际上,发展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从2008年开始,社会组织、基层社会管理,就已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截止2025年社会组织已16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枫桥经验”就是发展社会组织的典范,2019年写入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但就像建立属于中国的自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实现思想自主需要很长时间一样,要想建立普遍而又强大的基层社会组织,也不是10年、20年能够完成的。方方面面的进步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其他文章推荐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基层治理 社会组织 自治体系 中国特色 农村发展 人才培养 脱贫攻坚 党建引领 国家治理现代化 Grassroots Governance Social Organizations Autonomy System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ural Development Talent Cultiv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