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 Big Data 11月10日 22:17
醫療AI治理與健保系統升級 醫院導入AI應用與ESG實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醫療科技新聞聚焦於醫療AI的治理趨勢、健保資訊系統的重大升級,以及多家醫院在AI應用與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實踐上的進展。衛福部正積極推動醫療AI監管機制,並布局「AI Ready」的資料環境,目標成為國際生醫數據夥伴。健保署則啟動第三代醫療資訊系統建置,導入雲端化、模組化、標準化策略,並採用FHIR標準接軌國際。臺中榮總、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臺北榮總、奇美醫院等紛紛分享其在ESG、AI輔助臨床作業(如影像判讀、語音病歷、生成式AI互動平台)、流程優化及預測式AI模型開發的成果。此外,電子處方箋的推動與試辦計畫,也展現了數位化在提升醫療效率與便利性上的成效。

🏥 **醫療AI治理與國際接軌**:為應對國際趨勢,衛福部正加速建立醫療AI的監管制度,參考WHO及歐盟的指引,並委託研究計畫以協助醫院建立AI治理架構。目標是打造一個安全可信賴的研究環境,確保AI在醫療領域的負責任應用,並爭取成為國際生醫數據夥伴。

💻 **健保資訊系統革新與標準化**:健保署啟動第三代醫療資訊系統建置,以「雲端化、模組化、標準化」為核心,翻新資訊基礎架構。新系統將採用分散式調閱、費用申報電子化、開放檢核程式碼等,並導入FHIR資料交換機制,以提升資料互通性、安全性與運算效率,並邁向分散式協作的醫療生態。

🌱 **醫院ESG實踐與環境永續**:臺中榮總積極落實ESG,已通過溫室氣體盤查第三方驗證,並將環境永續納入管理重點。透過EMS系統監控能源使用、建置太陽能光電、回收處理廢水,並重視空氣品質與溫室氣體管理,制定減排路徑藍圖,展現醫院在環境永續發展的決心。

🤖 **AI多元應用深化臨床與行政效率**:多家醫院如臺大新竹分院、臺北榮總、奇美醫院等,廣泛導入AI技術。應用範疇涵蓋影像判讀、語音病歷、生成式AI輔助臨床決策與流程優化(如入院紀錄生成、教材製作)、疾病預測模型開發,以及智慧機器人應用,旨在緩解醫護人力短缺,提升醫療服務的準確性與效率。

📜 **電子處方箋推動便利就醫流程**:健保署與彰化基督教醫院等合作,推動電子處方箋試辦計畫,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掃描QR code即可快速領藥。此舉不僅降低藥局人工負擔,避免重複領藥風險,更能便利遠距醫療與居家照護下的領藥流程,提升用藥安全與民眾便利性。

重點新聞(1016~1031 )

 衛福部   資料治理   Biobank 

醫療AI進入治理時代,衛福部要讓AI應用更可信

在10月下旬的全國醫院資訊主管會議中,衛福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指出,國際正在加速建立醫療AI監管制度,像是WHO在2024年發表《AI促進健康的倫理與治理》,聚焦大型多模態模型在醫療領域的倫理與治理議題;歐盟也提出AI醫療保健報告與AI法案,明確界定高風險AI系統的合規要求與監管措施。

在這樣的國際趨勢下,臺灣也同步推動醫療AI監管機制。衛福部在2024年委託北醫大辦理「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療服務場域治理研究計畫」,協助醫院建立AI治理架構。劉越萍表示,衛福部將依據研究成果提出具體指引,預計明年上半年公布。

她進一步指出,隨著國發會推動AI新十大建設、打造主權AI與算力基礎設施,衛福部也正布局「AI Ready」的資料環境,從資源、技術到制度面全面強化,包括建立負責任的法規與治理條件、完善臨床驗證與實證機制、推動標準化資料格式以確保資料品質等。唯有打好這些基礎,才能在安全可信的環境下發揮AI效益,轉化為臨床實際價值。

衛福部的長期目標,是成為國際生醫數據夥伴。初步將瞄準全球基因體與健康聯盟(GA4GH)及歐盟的歐洲健康資料空間(EHDS),爭取國際合作地位,同時參與WHO的AI for Health工作小組。劉越萍強調,衛福部將推動臺灣生醫健康領域的永續治理模式,落實「3個Ready」:

    安全面:參照國際標竿,達到可信任研究環境(TRE)資安標準資料面:持續導入國際資料標準格式技術面:導入高速網路運算、儲存與分析工具,以因應巨量資料與AI運算需求

下一步,衛福部將以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臺為核心,打造可信任的研究環境,從環境面、資料面、應用面與治理面等四大面向同步推進:

    環境面:建置兼顧高速運算與安全的雲端可信任研究環境資料面:確保多樣資料品質與標準互通應用面:建立資料量統計、查找、研究媒合與專業支援機制治理面:組成跨機構執行委員會,推動公眾溝通與資料服務計價標準(詳全文)

 健保署   醫療資訊系統   FHIR 

健保署揭露第三代醫療資訊系統建置方向

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日前在全國醫院資訊主管會議中透露,健保署已啟動第三代醫療資訊系統建置計畫。這是自2004年第二代系統上線、2013年完成資料集中化以來,睽違二十年的重大升級。面對醫療費用申報資料龐大、處理分析耗時、系統架構老舊等挑戰,健保署將以「雲端化、模組化、標準化」為核心,全面翻新資訊基礎。

新系統聚焦五大建置重點:首先,採用分散式調閱機制查詢健保影像、事審與抽審資料,減少網路與儲存負載。其次,統整試辦計畫資料,避免重複輸入病患資訊;第三,推動費用申報全面電子化與無紙化,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的智慧健保服務;第四,開放檢核程式原始碼,讓醫院與廠商可自行建置預檢機制,提高作業效率。最後,全面強化資料安全與系統韌性。

在技術層面,第三代系統將採用微服務架構與數據中臺,並以資料讀寫分離減輕主機與資料庫負載。系統也將增設使用者驗收測試(UAT)區,以確保業務功能驗證。同時,健保署計畫導入FHIR資料交換機制,與國際醫療資料標準接軌,強化跨院、跨系統的資料互通性。

此外,健保署還將優化健保快易通App、導入自動化測試與DevSecOps流程,並設立Help Desk統一支援窗口。整個系統將部署於雙綠能機房的混合雲架構中,結合AI輔助審查與智慧知識庫,以提升資安韌性與運算效率。

對健保署而言,第三代系統不只是IT升級,更是醫療生態的再造工程——從集中式管理邁向分散式協作,讓資料應用更靈活、安全,也為智慧醫療與精準健康服務打下更穩固的基礎。(詳全文)

臺中榮總   ESG   溫室氣體盤查 

中榮揭露ESG心法,今年已通過溫室氣體盤查第三方驗證

臺中榮總永續發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暨醫行室主任蔡鴻文日前在全國醫院資訊主管會議中,分享臺中榮總落實ESG的經驗。他指出,隨著政府ESG政策逐步明朗,從2021年總統宣誓淨零目標、2023年目標入法、2024年提出2050淨零轉型5大策略,到今年環境部公告,將醫院列入必要盤查登錄事業,醫院永續轉型已成為勢在必行的任務。

中榮早在2023年就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隔年發行首份永續報告書,也參與多個國內外永續聯盟組織。今年,他們更將1小時永續發展納入全院必修教育時數,並取得臺中市衛生局醫療機構低碳認證、溫室氣體盤查第三方驗證。

中榮永續發展委員會分為5大小組,包括環境永續(E)、卓越醫療(S)、社會共榮(S)、幸福職場(S)、穩健經營(G)。在環境永續部分,中榮建置了EMS系統來管理能源,即時監控全院電力和各大樓能源使用狀況,以及碳排異常預警與處理(如下圖)。他們也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自2月啟用至7月累計發電4萬7千多度,未來還要擴建到其他大樓。他們也改善了洗衣工廠廢水回收,去年全年節省3,400多萬公升(約省5,400多碳排量),同時推動洗腎室透析系統廢水再利用,也就是將透析淨化系統的製程廢水,回收至雜用水池,再抽離至雜用水塔,供各大樓雜用水使用。

此外,這個環境永續小組也把關空氣品質,在醫院病房、急診和行政單位共設置103個二氧化碳監測巡檢處,門診和候診室也有19處自動監測面板。他們也重視溫室氣體管理,除了完成經第三方驗證的ISO 14064-1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程序,還一併將上下游供應鏈納入盤查範圍。今年3月,中榮也制定了2024至205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路徑藍圖,比如至2030年前,要完成綠色醫院計畫、低碳計畫等。不只如此,他們也設定綠色建築目標,還利用IT系統優化停車場管理和公務車管理、推動廢棄物減量再利用、加強醫療塑料回收等措施,來落實環境永續。

 臺大醫院   生成式AI   語音病歷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運用AI輔助臨床作業,從影像判讀、語音病歷到GenAI互動平臺都在內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副院長譚慶鼎日前在全國醫院資訊主管會議中,分享院內如何透過智慧醫療應用,減輕臨床與行政作業負擔。首先,他們在院內廣泛導入電子紙,應用場景從公車站牌、藥盒標籤、電子桌牌,到加護病房床頭卡、高階健檢候診區、病房門卡與床頭卡等,幾乎無所不在。院方也部署室內定位系統,用於掌握器具與人員位置,解決護理點班管理問題。

在COVID-19疫情期間,臺大新竹分院與業者合作開發第一代自動消毒機器人,後來經改良,第二代機器人升級加入AI能力,可辨識多達24種物件(如開關、扶手、椅子等),以紫外線精準消毒。此外,他們也導入智能傳送機器人,能24小時不間斷將藥品從急診藥局送到急診室。為確保院內安全,醫院還部署AI隱私醫療照護系統,可即時去識別化畫面並偵測病人跌倒或院內暴力行為,還能同步量測生理數據。

在臨床應用上,醫院導入了AI語音病歷系統,可自動記錄醫護與病人對話,並摘要成病歷筆記供確認後匯入系統;他們也使用肺小結節影像偵測AI,來加速電腦斷層影像判讀,類似的應用還有側顱X光影像AI判讀,來偵測患者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該院也與產業合作,開發AI數位病理影像辨識系統,輔助病理判讀;同時導入 近紅外線光譜藥品辨識技術,幫助新進藥師快速熟悉藥物種類,提升藥安效率。

除了臨床應用,臺大醫院新竹分院也積極擁抱生成式AI,比如在衛教平臺中結合GenAI與互動畫面,協助民眾學習正確醫療知識;院內也開發「問到寶」生成式AI教育平臺,涵蓋教學與行政兩大類、共10項功能,幫助醫護準備教材、製作簡報與行政文件。

臺北榮總   生成式AI   流程優化 

北榮運用AI緩解醫護人力缺口,鎖定3大層面

臺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日前在全國醫院資訊主管會議中點出,臺灣高齡化加速,疾病需求和複雜度都增加,但醫院的重難症醫師和護理人力越來越短缺,其他醫事職類亦是。面對這些挑戰,李偉強認為,AI可從3方面改善問題,包括臨床決策輔助與風險預測、智慧流程優化、病人管理與遠距照護。

在臨床決策輔助方面,北榮早已導入多項AI系統,比如心臟內科利用AI將心電圖(EKG)放大一萬倍分析,可提前判斷心臟衰竭、肺動脈高壓等風險。他們也將AI應用於肝癌偵測、大腸鏡影像分析、血液透析及血液惡性疾病診斷。

更進一步的應用包括:

    已通過認證的腦轉移瘤輔助偵測AI;能分析腦部CT影像、協助治療判斷的腦出血輔助偵測AI;精神部團隊開發的智慧腦影像平臺,可輔助評估思覺失調症,準確率高達91.7%

此外,北榮也建置Phe2Gene平臺來加速次世代基因定序分析,並與業者打造數位病理AI平臺,來提升病理診斷效率。

就智慧流程優化來說,北榮運用生成式AI,打造AI入院護理紀錄生成功能,一鍵就能產出摘要紀錄。他們也導入語音轉文字技術,不僅能辨識專業術語,也能理解中英夾雜用於,輔助護理師即時完成護理紀錄。北榮統計,每份護理紀錄平均節省6.5分鐘,一天等於減少了4.5班工時。

此外,北榮團隊還聯手業者打造一款AIoT遠距醫療平臺,整合病人院內外各類生理量測數據和雲端病歷,協助醫師持續追蹤病人狀況。同時,北榮也導入非接觸生理量測系統,並研發一款針對高齡者的AIoT數據整合平臺,將常見的慢性病數據整合進單一平臺,將應用於健康管理和醫療轉介。(詳全文)

 奇美醫院   預測式AI   生成式AI 

奇美醫院讓AI成為醫護左右手

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日前在全國醫院資訊主管會議中分享,醫院如何透過數位化、預測式AI和生成式AI,優化臨床與行政作業。與其他醫學中心相比,奇美醫院雖然規模不大、資源相對有限,卻是最早擁抱數位化的醫院之一。比如早在1995年,奇美就導入門診資訊系統;2002年啟用全臺第一輛醫療車與行動護理車;2005年建置全院資料倉儲、導入BI軟體,隔年更自建病歷整合資訊系統,結合甘特圖藥歷與病歷彙總。

在這些基礎上,奇美持續深化智慧醫療。2014年起開始串接IoT儀器數據,如洗腎機、麻醉機、生命徵象監測等;2019年成立大數據暨人工智慧中心(即現今的智慧醫療中心),至今已開發超過30款疾病預測AI模型,涵蓋肺炎病情預測、人工生殖懷孕率與雙胞胎機率預測、新生兒低血糖預測等。導入AI後,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率更成功減半。

到了2023年,奇美醫院正式邁入生成式AI時代,陸續打造A+ 巡房大聯盟,讓醫師、護理師、藥師都能擁有專屬的GenAI助理,協助資料摘要、除錯與臨床業務支援。林宏榮指出,他們的GenAI策略分為三階段: 1️⃣ 第一階段聚焦文書自動化; 2️⃣ 第二階段鎖定病人安全,例如 AI 藥安員每天自動審查用藥; 3️⃣ 第三階段則讓 GenAI 生成臨床建議,提供決策參考

同年,奇美還與群創合作研發化療機械手臂,並於隔年導入微服務架構、上線智慧藥櫃。這款化療手臂能在無菌環境下調配具基因危害性的抗癌藥物,提升調劑精準度、減輕醫護負擔。此外,奇美與鄰近的新樓醫院合作,透過聯邦式學習共享急診胸痛與肺炎病人AI病情預測服務,實現醫療AI平權。

展望未來,奇美規畫今年完成雲地混合AI模型與多模態AI結合硬體的整合應用,全面推進院內AI平臺化。到了2026年,他們將進一步啟用照護機器人,發展數位醫療、數位孿生、小型語言模型與AI邊緣運算,讓AI成為醫療現場的日常夥伴。(詳全文)

 健保署   彰基   電子處方箋 

健保署聯手彰基啟動電子處方箋

今年健保署力推電子處方箋,健保署中區業務組還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合作,聯手臨近時的天德藥師藥局(大村)、家禾藥局(鹿港)兩家藥局,順利在9月完成電子處方箋試辦計畫,也在10月28日分享成果。

健保署的電子處方箋做法是,請民眾下載健保快易通App或醫院專屬App,民眾就醫完成後,只需透過App,給藥局藥師掃描電子處方QR code,就能快速領藥。而過去,民眾要是遺失或毀損紙本慢性病處方箋,就得重新掛號就醫才能領到處方箋,非常麻煩。

健保署中區業務組組長丁增輝表示,透過電子處方箋即時上傳,可降低藥局人工登打資料的負擔,也能避免重複領藥風險、保障用藥安全。另外,醫師在進行遠距醫療或居家照護時,還能現場開立電子處方箋,傳送給合作的藥局,家屬持手機到藥局就能領藥,非常便利。丁增輝進一步表示,中部不少醫院也展開建置相關系統作業,未來預期更多醫院、藥局投入。健保署也會持續優化系統功能,讓健康照護再升級。(詳全文)

圖片來源/衛福部、臺北榮總、奇美醫院、健保署

攝影/王若樸

  MedTech醫療科技近期新聞 

1. 韓國政府跨部門斥資6.5億美元,要在未來7年打造國產AI智慧醫材

資料來源:iThome整理,2025年11月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醫療AI 衛福部 資料治理 Biobank 健保署 醫療資訊系統 FHIR ESG 溫室氣體盤查 臺中榮總 生成式AI 語音病歷 臺大醫院 流程優化 臺北榮總 預測式AI 奇美醫院 電子處方箋 AI治理 智慧醫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