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在理解社会现象时,区分个体与群体、利益点决定观点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不同年龄群体在网络讨论中的倾向性。作者指出,青少年群体由于大脑发育未完全,更容易受到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文章还列举了双标、稻草人、人身攻击和诉诸大众等常见的逻辑谬误,旨在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辨析和理解社会议题,避免非理性讨论。
🧐 **区分个体与群体,认清矛盾焦点**:在面对社会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是针对具体的行为主体(如小区物业)还是整个群体(如小区居民)存在不满。这种区分有助于更精准地定位问题根源,避免将个体行为泛化为群体性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解决。
⚖️ **利益点决定观点,理解多元立场**:每个人的观点都与其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以及自身利益息息相关。认识到这一点,就能理解网络上不同声音的出现是基于各自独特的视角和利益诉求,这种差异性是合情合理的,有助于促进更包容和理解性的交流。
🧠 **年龄结构与信息接收的关联**:文章引用数据指出,青少年群体(0-19岁)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更容易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并可能在网络讨论中表现出更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这提示我们在理解和引导网络舆论时,需关注不同年龄群体的信息接收和认知特点。
💬 **辨析常见逻辑谬误,提升理性思辨**:文章列举了双标、稻草人、人身攻击和诉诸大众等逻辑谬误,并给出具体例子。理解这些谬误有助于读者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更有效地识别和抵制不理性、非建设性的论调,从而进行更具建设性的社会议题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佩服老舍先生的<莫谈国事>是大智慧。
下面仅是一些随想随笔,看官你不同意,那你是对的。
1. 首先所有人要分清楚自己讨厌的是这个小区和还是小区物业公司,这很重要。
2. 人的利益点决定观点,网民中藏龙卧虎,每个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差异巨大, 他们可能家里面姓赵,也可能有朝廷当差人的子女或其他裙带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态度对待某些主题天然就有偏向性,这是无可厚非,也能能够被理解的(你跺你也麻!)
3. 基于《第 5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网民年龄结构中 0-19 岁的人占比 18.6%,又参考《中国青年报》报道( 2017 年 07 月 06 日 ):“人类大脑 25 岁才可发育完全”。这些孩子们也是最容易产生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他们最容易被煽乎起来(参考历朝历代学运),无论是脏话语句还是诡辩技巧,已经参与社会分工的人都无法跟他们对抗。
4. 顺便普及一下逻辑谬误:
-双标谬误:
A:他们去你那里穿马面裙、广场舞、脸谱格局是宣扬传统文化;
B:你去他们那里穿传统服饰是间谍、是行走的 500 万。
-稻草人谬误:
A:西方文化很多地方确实比东方文化要更科学一些。
B:你不爱国!你个汉奸!
-人身攻击谬误
“你连政治都没学过,还敢批评政策?”
“你留学回来的,被洗脑的汉奸。”
-诉诸大众谬误
“所有阳光小区的人都这样想,你不同意你就是傻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