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11月10日 10:39
浅谈“莫谈国事”的智慧与网络观点差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从“莫谈国事”这一观点出发,探讨了在网络环境中,不同个体因利益、背景和年龄等因素产生的观点差异。文章强调区分对事物的个体厌恶与对管理者的不满,并指出年轻人因大脑发育未完全及易受煽动,可能更容易持有极端民族主义观点。同时,作者列举了双标、稻草人、人身攻击和诉诸大众等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以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和分析网络上的观点表达。

💡 **区分个体不满与群体偏见**:文章首先提出,在面对问题时,应清晰辨别是对具体事物(如小区)的厌恶,还是对负责管理该事物的机构(如物业公司)的不满。这种区分有助于更精准地定位问题根源,而非一概而论。

⚖️ **利益驱动观点形成**:作者指出,个体的观点往往受到其自身利益点、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影响。网络上意见的多样性,包括可能存在的裙带利益相关者,是其天然属性,应予理解,而非简单否定。

🧠 **年龄与观点极端化**:结合数据和研究,文章探讨了年龄因素对观点形成的影响。特别指出,大脑在25岁前发育不完全的青少年群体,更容易受到煽动,可能产生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并指出成年人在应对其言论时可能面临的挑战。

💬 **识别常见的逻辑谬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分析网络上的讨论,文章列举并解释了四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双标谬误(前后标准不一)、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观点)、人身攻击谬误(攻击个人而非论点)以及诉诸大众谬误(以多数人意见为依据)。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佩服老舍先生的<莫谈国事>是大智慧。

下面仅是一些随想随笔,看官你不同意,那你是对的。

1. 首先所有人要分清楚自己讨厌的是这个小区和还是小区物业公司,这很重要。

2. 人的利益点决定观点,网民中藏龙卧虎,每个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差异巨大, 他们可能家里面姓赵,也可能有朝廷当差人的子女或其他裙带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态度对待某些主题天然就有偏向性,这是无可厚非,也能能够被理解的(你跺你也麻!)

3. 基于《第 56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网民年龄结构中 0-19 岁的人占比 18.6%,又参考《中国青年报》报道( 2017 年 07 月 06 日 ):“人类大脑 25 岁才可发育完全”。这些孩子们也是最容易产生极端民族主义者的,他们最容易被煽乎起来(参考历朝历代学运),无论是脏话语句还是诡辩技巧,已经参与社会分工的人都无法跟他们对抗。

4. 顺便普及一下逻辑谬误:
-双标谬误:
A:他们去你那里穿马面裙、广场舞、脸谱格局是宣扬传统文化;
B:你去他们那里穿传统服饰是间谍、是行走的 500 万。

-稻草人谬误:
A:西方文化很多地方确实比东方文化要更科学一些。
B:你不爱国!你个汉奸!

-人身攻击谬误
“你连政治都没学过,还敢批评政策?”
“你留学回来的,被洗脑的汉奸。”

-诉诸大众谬误
“所有阳光小区的人都这样想,你不同意你就是傻逼”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莫谈国事 网络观点 逻辑谬误 信息茧房 depolarize age online discourse logical fallaci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