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在引入电传飞控后,螺旋桨飞机对飞行员训练带来的新挑战。随着电传飞控技术的发展,螺旋桨的不利影响在高级机型上已能被自动修正,但在初级和中级教练机上,飞行员仍需花费大量时间掌握人工处理螺旋桨影响的技巧。这种“肌肉记忆”在电传飞控飞机上可能适得其反,影响新飞行员的快速培养。文章提出,与其对老旧机型进行改造,不如直接设计一种集成电传飞控的新型舰载运输/教练机,以更高效地解决训练中的问题,并为未来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提供支持。
✈️ 电传飞控的引入改变了螺旋桨飞机训练的重点。在具备电传飞控的先进飞机上,螺旋桨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由系统自动修正,飞行员体验趋于“无感”。然而,在仍使用机械操纵系统的初级和中级教练机上,飞行员仍需投入大量时间学习如何手动处理螺旋桨的负面影响,以形成必要的肌肉记忆。
🔄 机械操纵系统到电传飞控的过渡带来了训练上的断层。飞行员在初级和中级教练机上培养的针对螺旋桨的操纵习惯,在装备电传飞控的KJ600等高级机型上可能不再适用,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新飞行员需要强制“遗忘”旧技能,这不利于飞行员的快速培养和战斗力的生成。
💡 改进训练模式是提升效率的关键。文章认为,对现有老旧教练机(如运7某改型)进行电传飞控改造的效费比不高,不如直接设计一种新型的运输/轰炸教练机。特别是结合KJ600成功上舰的趋势,可以考虑开发一种集成电传飞控的舰载运输机,该机型可兼顾运输和教练任务,从源头上消除螺旋桨的不利影响,缩短训练周期。
🚀 新型舰载运输/教练机是未来发展方向。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类似C-2的舰载运输机,并且KJ600已成功上舰,文章建议直接在设计新一代舰载运输机时集成电传飞控系统,使其自然具备处理螺旋桨影响的能力,从而成为最快解决当前训练瓶颈的途径,并为舰载机飞行员培养提供更高效的平台。
原创 航空小筑 2025-11-09 15:46 广东


起因就是题图上的这句话。因为电传飞控的引进,螺旋桨对飞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由飞控系统自动修正,对于飞行员来说已经是“无感”了。那么由此带来一个新问题,怎么在训练中减少螺旋桨对新飞行员的不利影响?
按照当前的机型配置,航校初筛是初教6,分流到运输/轰炸机改为运7某改型,到了部队那就要改装KJ600。虽然大家都是螺旋桨飞机,但前两个依然是机械操纵系统,必须要人工处理螺旋桨带来的很多不利影响。训练中必然要花费不少时间养成肌肉记忆。但是到了KJ600上,有了电传飞控辅助,这些针对螺旋桨特殊处理的肌肉记忆几乎完全无用甚至变得有害,新飞行员又要强制“忘掉”。这对于飞行员快速培养和战斗力生成显然是不利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之前在《不给说高教,说初教总行了吧》中专门提出来减少螺旋桨影响的原因:


但是,即使新初教改了,作为当前主力教练机的运7某型也是个大问题。毕竟运7已经太老了,很多设计与当前运输/轰炸机的任务需求还是有差异的。特别是拿来培训舰载机飞行员,差距更大。此前央视有过报道,见《由运输机陆基模拟着舰想到的》。直接改装电传飞控,效费比太低,还不如新设计一种运输/轰炸教练机。
现在KJ600已经成功上舰,可以肯定后续必然有一型类似C-2的舰载运输机。既然如此,到时不如直接改装,兼做运输/教练机。由于本身自带电传飞控,螺旋桨的不利影响自然给抹掉了。

从时间上来说,这是最快的解决途径。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