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上海电力(SH600021)与电投国际之间可能存在的“共生”而非直接合并的合作模式。作者基于对相关讨论的分析,推测上海电力可能通过控股电投国际(可能持股超过50%甚至100%)来拓展海外业务,而上海电力自身则继续专注于上海及江浙地区的本地供电。这种模式下,投资者持有的上海电力股票实质上将包含对电投国际的间接投资。文章还提及了境外电力资产单独上市的复杂性,并指出尽管具体整合方案尚待官方公布,这种设想有助于理解当前信息,并认为上海电力仍充满机遇,但也伴随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 潜在的“共生”模式: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上海电力与电投国际可能不会直接合并,而是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类似于上海电力将其国际业务部门升级并独立为电投国际,但上海电力仍持有电投国际的控股权,从而实现对海外业务的间接管理和控制。这种模式解释了为何上海电力官方曾表示未收到重组通知,因为公司可能是在通过成立新公司来布局。
🏢 业务分工与价值体现:在此共生模式下,上海电力将继续承担上海及江浙一带的本地供电责任,而新成立的电投国际则专注于海外市场的拓展。投资者购买上海电力的股票,实际上也就间接获得了电投国际的股权价值,使得股票的内在价值更加清晰。若电投国际未来独立上市,则需要通过购买上海电力的股票间接实现投资。
📈 估值与机遇并存:作者提出,如果按照这种“共生”模式发展,上海电力的合理估值可能达到1000亿至1500亿人民币。虽然具体的股权结构和整合方案细节仍需等待官方公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种设想为上海电力描绘了一个充满机遇的未来前景,可能带来超预期的惊喜。
⚖️ 境外资产上市的挑战:文章也提及了境外电力资产单独上市的可能性和复杂性。根据一位投资者的观点,A股目前尚无境外电力资产单独上市的先例,这种模式的适宜性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这也为理解当前上海电力与电投国际的潜在关系提供了另一层视角。
来源:雪球App,作者: 勇敢冲浪的埃斯,(https://xueqiu.com/3077351697/360618069)
$上海电力(SH600021)$ 这一周看到的比较好的讨论就是 @搜集超级明星 的那几条帖了。其它的复杂的都不说了,如果剧情按照上电收购股权的方式发展,有没有相对专业的人士来谈谈上电的合理估值是多少?能不能到1000亿或者1500亿呢?又或者,届时是否可以理解为大家手中的股票其实本质上已经变成了上电 + 电投国际的股票了?
这样一想,好像反而一切清晰了起来。也就是说,上电和电投国际并不会合并,而是一种“共生”关系?类似于把上海电力原来的国际部升级成为了电投国际且独立成一家公司运营了。电投国际负责出海,但上电持有电投国际超过50%甚至100%的股权?同时上电依旧负责上海及江浙一带的本地供电业务。你若想单独买电投国际的股份,还只能买上电的,除非某一天电投国际自己独立上市(另: @投资鬼才EEOG 说,A股,截止目前,没有境外电力资产单独上市的先例和个股。纯境外电力资产能不能单独上市,适不适合单独上市,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如果是这样的逻辑,那么前期上电官方说没有收到重组通知也说得通了,公司花大力气成立一家全新公司也说得通了。嗯,感觉好多事儿都能说通了。
所以最终结论不变,就是上电依旧充满机遇。至于具体的股权结构或者整合方案的细节,那就只能等公司或集团官方公布了。感觉如果真是这样,那时间的确可长可短,确实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可能充满惊喜啊。
附录: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