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11月09日 15:36
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本质,对比了理论上的优势与现实中的弊端。作者引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观点,指出在理想情况下,股票回购是公司资本运作的有效方式,能增厚每股收益且对持股者免税。然而,在现实中,由于高管股票期权激励的存在,许多公司以回购来抵消期权稀释,导致“贵买贱卖”的现象,且可能牺牲股东利益。文章以甲骨文和腾讯控股为例,揭示了部分公司回购的“私心”,并强调现金分红才是更直接、更能保障股东自主权的回报方式,理想化的回购应满足无期权、注销股票及高比例分红等条件。

📊 **理想化的股票回购优势**:理论上,当公司股价被低估时,将闲置资金用于股票回购是一种有效的资本运作方式。这能够减少流通股数量,即使净利润不变,也能提高每股净利润,并且对股东而言是免税的。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提及,理论上股票回购是公司资本运作的好办法。

⚠️ **现实中的股票回购弊端与道德风险**:在现实世界中,由于高管薪酬中股票期权占比较大,许多公司(尤其科技公司)为抵消期权行使带来的稀释效应,不得不大量回购股票。这种回购往往伴随着“贵买贱卖”的现象(如甲骨文案例),且高管可能为了自身期权利益而倾向于回购而非分红。作者认为,只要存在员工股票期权,回购就可能带有私心,若大股东同时减持,则私心更甚。

💰 **现金分红是更优的回报方式**:文章强调,无论是回购还是分红,都会消耗公司的净利润或现金流。但分红将利润直接交给股东,由股东自行决定如何使用,这更能保障股东的自主权。即使在没有道德风险的理想回购情况下,公司替股东花钱也剥夺了股东的支配权。因此,作者认为,高比例现金分红是回报投资者最踏实、最根本的方式。

🌟 **理想回购的严苛条件**:作者指出,现实中真正符合理想状态的股票回购非常少见。满足条件的必要条件包括:公司不存在高管和员工的股票期权;回购的股票被注销;公司长期保持高比例分红,回购仅作为辅助回报手段。

来源:雪球App,作者: 二郎价投,(https://xueqiu.com/8164125924/360591239)

与大多数投资者相反,我对大部分上市公司回购行为,持有着否定态度。那到底上市公司回购,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最近又重温了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与《证券分析》齐名,作者是大名鼎鼎的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但更为简单易懂一些。再版的书中,每一章都插有巴菲特的点评。书中专门有一章谈及股息政策,也是全书中的精华部分,在这章,格雷厄姆主要谈及了股票分红。他认为,长期以来,股市一直偏爱股息支付比较大方的公司,而不太看好不支付股息或者股息支付较少的公司。而在本章点评里面,巴菲特特别提到了股息政策相关的公司股票回购政策。

-----------------------------------------(两条划线间的内容摘抄原书)

理论上,如果股价便宜,将闲置资金用于回购股票,是利用公司资本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当公司回购股票后,股数会下降,即使净利润不变,其每股净利润会增厚。同时,回购对持股者来说是免税的。但现实世界中,股票回购只会带来一种不祥的后果。由于发放的股票期权占高管薪酬的很大一部分比重,因此,许多公司(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公司)必须向行使股票期权的管理者发售上百万份股票,这会抬升现有股份的数量并降低每股净利润。为了抵消这种稀释作用,公司必须回过头在公开市场上回购上百万份股票。2000年,公司全部的净收入中,竟然有41.8%用于回购自己的股份。

以甲骨文公司为例,1999年1月1日到2000年5月31日,公司向高管发行了1.01亿股普通股,并向员工发行了2600万股普通股,筹集到4.84亿美元。与此同时,公司为了防止行使股票期权给每股净利润带来稀释,花费了53亿美元(占当年总收入的52%)回购了2.907亿股。公司向内部人员出售股票的平均价格为3.53美元/股,而回购价为18.26美元/股。贵买贱卖!

薪酬中股票期权占很大比重的高管,从自身利益出发,必然会赞成股票回购,而不赞成股息派发。从技术上讲,期权的价格会随着股价波动幅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股息会抑制股价的波动性。如果管理层增加股息,就会降低自己拥有的股票期权的价值。

先锋基金的前董事长博格尔所说,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会在行使期权后,立即将所获股票出售。这种行为怎么可能与忠实于公司的长期股东利益一致呢?

—————————————--—————————

从以上摘录看出,巴菲特虽然认可股票回购的价值,但是,这只是理想化的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公司都打着回购是回报股东的好方法的幌子,去为自己的股票期权增值护航。所以,我对于大部分公司的回购行为,持有否定态度。特别是一些长期以来分红很少却热衷于回购的公司,更是持有质疑和否定的态度。

以港股腾讯控股为例,这个公司是众多投资者的最爱,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这个公司真的对投资者好吗?公司每年赚这么多钱,用于分红的钱寥寥无几,而大部分钱却花在了回购股票上面了。远的不说,就拿近几年回购记录看,前两年股价低的时候在200港元附近回购也就算了,今年以来,随着股价的不断上涨,在500、600多的时候,依然看到公司在回购。众所周知,腾讯控股的高管和员工,很多都持有股票期权,跟上面甲骨文的例子非常相似,公司持续回购为的是增加内部员工的持股价值,而并不是想回报投资者。所以,像腾讯控股这样的公司,我一直持有质疑和否定的态度。

只要有员工股票期权的公司,其回购必然带有一些私心,如果同时大股东也在不断减持的同时,拼命进行股票回购,私心更加严重。对于这种公司,投资者最好警惕并远离。

另外,回购和分红,都是要消耗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或者现金流,回购多了,能分红的现金自然就少了。回购和分红最大区别是,回购,是公司替所有股东把净利润花掉了;分红,是公司把净利润分给所有股东,让股东自己决定怎么花这笔钱。作为股东,肯定是更愿意把这些净利润掌握在自己手上花。如果股东看好公司的发展前景和认可目前公司的价格,股东们完全可以把分红继续在市场买入股票;如果股东看好公司发展前景但暂时不认可公司的价格,可以把分红拿去干别的事情(存银行、消费、投资其它公司、还贷款、买房子等等)。所以,换句话说,即使公司回购行为没有以上所说的管理层道德风险,也是公司强奸了所有股东的自主支配净利润的权利。

那到底现实世界中,有没有一些理想化的回购呢?或许是有的,但数量确实不多。满足这种条件的公司,我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公司没有高管和员工的股票期权;第二,公司回购并注销股票;第三,公司长期保持高比例分红,回购股票只是回报投资者的一种辅助手段。

所以,回购并不是一种非常好的回报投资者的方式,特别在股票市场这种存在极大道德风险的地方,更不是一种好的方式。最好回报投资者方式,依然是现金分红,高比例的现金分红,把赚到的净利润踏踏实实交回给投资者,让投资者自行去决定怎么使用这笔分红,这才是硬道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股票回购 上市公司 价值投资 股息政策 股票期权 股东回报 腾讯控股 甲骨文 Stock Buybacks Public Companies Value Investing Dividend Policy Stock Options Shareholder Returns Tencent Holdings Oracl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