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网今日 23小时前
灵魂的频率与价值选择的共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人的灵魂如同频率般存在,基因是基础,经历塑造其高低起伏,社会互动则建立通信协议。作者在观看北大哲学教授访谈后,感叹在经历世事后,自己的价值选择竟能与教授产生同频共振,如同灵魂伴侣般瞬间引发共鸣。作者认为互联网放大了这种共鸣的可能性。同时,文章也反思了当下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即成功被简化为名利,精神追求被忽视,导致在经济压力下精神世界日渐荒芜。作者甚至怀疑自己目前的价值取向是否是一种“loser”的自我逃避,但最终认为开心最重要。

✨ 灵魂的频率论:文章提出灵魂以频率形态存在,基因是基础,后天经历和社会互动不断雕琢和调整,形成独特的“通信协议”,与“灵魂伴侣”的相遇被比喻为同频共振。

🌐 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互联网被认为是放大了个体间的“涟漪”,使得不同频率的灵魂有机会产生共鸣,这种放大效应让作者感到惊喜,并引发了对现实中深入交流的思考。

📉 社会价值取向的单一化:文章批判了当下社会将成功狭隘地定义为“功成名就、升官发财”,导致名利成为主要追求,而精神追求被边缘化,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念物化了一切。

💭 精神世界的荒芜与自我认知:在经济压力下,精神世界的经营能力显得尤为匮乏,作者反思自己追求的价值取向是否是“loser”的自我逃避,但最终回归到“开心最重要”的个人选择。

来源:雪球App,作者: 阿呜呜一大口,(https://xueqiu.com/7757558911/360618195

兄弟们,A口膨胀了。
今天刷到这个视频,这个访谈。在某一瞬间,甚至觉得在经历了好多事之后的我,价值选择都能够北大哲学教授同频了。
人的灵魂,我觉得是以频率的形态存在的。
基因是基础频率,岁月和经历不断的在此基础上刻画、调整,高低起伏。
甚至再一次又一次的社会活动交互中建立起了各自的通信协议。
灵魂伴侣,可能那就是那些同频的人,用灵魂本身。
一句话抵一万句,本以为在一个频道好久都遇不上一样的波,突然间闯进了一个引发了共振。
互联网,放大了我们的每一个人的涟漪,可以不断地往外传递…
如果说中年人还有可能会饿的话?
像他这样的频率,真的让人会如饥似渴。
幸运的是,我身边没有这样的人。
但是现实中面对面的人,还会这么深入的交流吗?我没遇见过。
可能大家的通信协议都把自己保护的很好。
【北大哲学系开学典礼致辞出圈之后再问程乐松老师,如何不做人生的“渣男”-哔哩哔哩网页链接
————————
我昨天还说跟人讲:现在社会的价值取向比较单一,成功就是功成名就,升官发财。人的追求就是名或者利,不然那谈什么成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把一切都物化的理所当然。精神追求不能算是一个正经追求,经营精神世界的能力大家都比较匮乏。挣钱这个事情变难了之后,精神世界就荒芜了。
我甚至觉得自己做目前这样的一些价值取向算不算是一个loser的自我逃避。
逃避就逃避吧,做人最重要是开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灵魂 频率 价值选择 共鸣 互联网 社会价值 精神世界 Soul Frequency Value Choices Resonance Internet Societal Values Spiritual Worl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