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一位首次购车的消费者在a店和b店进行了价格比对,b店反馈a店价格已是底价,但提车时间尚不急迫。在一次偶遇c店时,销售人员在得知其他店的价格后,声称能在此基础上优惠2000元,但需先交定金或提供身份证件以申请。在提供身份证后,销售人员却告知原价格无法达成,仅能购买一辆库存超过半年的车辆。消费者在了解库存车情况后,虽提出少1000元的要求,销售人员却以“耍他”为由,一度威胁不归还身份证,最终将身份证扔出。此次经历让消费者感到被销售误导,并寻求购车过程中的经验和建议。
💡 **信息不对称下的决策失误**:作为首购者,缺乏经验和对市场行情的了解,容易被销售人员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误导。在c店,销售人员通过“优惠2000元”的诱饵,促使消费者提供了身份证件,这成为了后续被动局面的关键。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库存车情况和行业规则时,被销售牵着鼻子走,从购买新车的目标转向了库存车。
🛡️ **定金与身份证的风险**:在未明确购车意向前,轻易支付定金或提供身份证件存在较大风险。消费者在c店被要求提供身份证以“申请价格”,这是销售人员施加压力的常用手段。虽然销售人员口头承诺定金可退,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旦涉及纠纷,退款过程可能变得复杂。消费者应明确,在确认购车合同前,支付定金和提供敏感个人信息需谨慎。
⚖️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与应对**:面对销售人员不合理的要求和威胁,消费者应保持冷静并坚定维护自身权益。在c店,销售人员以“耍他”为由威胁不归还身份证,并最终将身份证扔出,这是极其不专业的行为。消费者在此情况下,应立即明确表示将报警处理,并尽可能保留证据(如录音)。事后,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等渠道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购车比价的策略**:购车比价应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和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在a店和b店的比价过程中,消费者已经接近心理预期。若非c店的“额外优惠”诱惑,可能已顺利购车。建议消费者在比价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底线和需求,避免被销售人员的短期价格诱惑所干扰,同时也要警惕销售人员以“申请价格”为由施压的行为。
如题,背景:op 是首购,没有经验。首先去 a 店谈了价格,然后去 b 店谈价对比,b 店反馈 a 店给出的价格算是底价了,没有什么谈的空间,升级了一些送的东西(这里其实已经符合心里预期了,不过提车时间是预计月底,不着急,所以打算再等等看看)。然后糟心的事情来了,恰逢周末和老朋友一起吃饭,吃完饭回去又路过 c 店,就进店看了一下,c 店直接问我了解过没,我直接回答了解过,然后 c 店问其他店给的价格,我也直说了,然后 c 店说直接在其他店的基础上减少 2k ,但是需要我确定能定(在上面已经符合心里预期价格上还能少 2k ,这里有点心动就打算定了),然后离谱的事情来了,说这个价格需要找领导申请,需要我先交定金或者身份证。我当时就不情愿,然后就是一阵拉扯,最后,我说这个不要最后能退不?答复是可以(复盘后,这里应该录音的),然后我就给了身份证,销售就跑到里面屋子里面去了,然后过了十分钟回来说这个价格谈不了,然后转头给我介绍一辆超过 6 个月的库存车,说这个价格只能买这辆库存车(我是小白,不了解库存车,同时也不清楚行情,没做相关功课,现在发贴其实也不确定库存车是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这里我有点牵着鼻子走了,最后说了句能不能少 1k ,然后销售说去给我申请,在此期间马上我去网上做了一下功课,然后销售回来说可以少 1k ,要我马上付定金,但此时我已经不想要了(网上做的功课,肯定不充分,人云亦云,但是确实个人感觉没必要,所以就不打算要了),本次最糟心的事情来了,销售说我耍他,然后说不定就不还我身份证(此时我有点懵逼,震惊,更多的是生气,第一次遇到这种事),然后就是一阵拉扯,最后我实在很生气了,说不还我身份证就要打电话报警,然后销售居然把我身份证扔出去让我自己捡(这里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脾气太好了),事情到这里就以不愉快收场了。事后我复盘了一下,感觉是被销售绕进去了,本来是买新车比价,结果最后弄成去买库存车了。同时最后想请教一下各位佬,这件事 op 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以及是你们会怎么做,学习一下。或者给点建议。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