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财经头条 11月08日 21:15
美敦力深耕中国市场,数字化创新基地启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美敦力在中国市场持续投入,并于北京启用其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彰显其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自1989年进入中国以来,美敦力已将中国发展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并看好其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医疗市场的潜力。在进博会上,美敦力展出了7款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首展产品,并已将超过30款展品转化为惠及中国患者的商品。公司还启动了本土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手术AI解决方案,以适应中国患者心脏瓣膜结构的特异性。美敦力通过设立创新中心、提供专业培训以及研发更贴合本土需求的产品,积极推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本土化战略,并迈向“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3.0阶段,致力于成为“中国的美敦力”。

💡 **数字化创新基地启用,彰显深耕中国决心:** 美敦力在北京启用其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标志着其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和本土化战略的深化。中国已成为美敦力全球第二大市场,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医疗市场。

🚀 **进博会成果丰硕,AI融合加速创新:** 美敦力在进博会上展出7款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的首展产品,并成功将超过30款展品转化为惠及中国患者的商品。例如,Micra无导线起搏器在中国市场已广泛应用,第二代产品也计划上市。

🧠 **本土化解决方案满足特异性需求:** 针对中国患者心脏瓣膜结构(如二叶瓣比例高)的特异性,美敦力启动了本土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手术AI解决方案,与本土医生及企业合作开发,以提供更适配的辅助。

🤝 **“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本土化并举:** 美敦力通过设立创新中心、为医护人员提供培训(“看得见”的本土化),以及以最快速度、最优质量、最贴合本土的产品设计服务亚洲患者(“看不见”的本土化),满足中国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 **从“中国创新”到“全球共享”的3.0战略:** 美敦力迈入以“双向赋能”为核心的3.0阶段, exemplified by its first 'Made in China, Serving the World' product, the Lantern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catheter. 这一战略体现了其对中国市场认知深化的成果,并借助中国供应链优势和本土创新力量,推动产品和疗法走向全球。


《科创板日报》11月8日讯(记者 徐红)对于美敦力而言,扎根中国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就在上个月底,美敦力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在北京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正式启用,成为这家医疗科技巨头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有力注脚。

自198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美敦力通过引入前沿技术、赋能中国医疗生态的完善,而这份投入同样赢得了可观的回报,中国已成长为美敦力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在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看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医疗市场,“我们看到的是始终是融合发展、共赢共生的必然趋势”。

▌7款首展产品亮相进博会

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今年美敦力再次携百余款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亮相,并且延续了“年年上新”的传统,今年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的深度融合,带来7款首展产品,全面展示了美敦力在医疗科技,尤其是智能医疗领域的前沿创新成果。

8年进博之旅,也为美敦力带来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得益于进博这一平台,公司成功将超过30款的明星展品转化为商品,切实惠及中国患者。

“例如我们在首届进博会上首秀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这款产品体积仅如胶囊大小,在进博会亮相后迅速提升了知名度,并于次年获批上市。截至目前,通过进博会的加速效应,已有很多中国患者受益于该疗法。而第二代Micra产品,也计划于明年1月上市。“美敦力中国区心脏节律、心脏外科和心脏消融业务团队副总裁兼中国区心血管业务组合共享职能部门负责人林松向《科创板日报》记者称。

“本土化”是近年来医疗领域的一大热点。在今年的进博会上,美敦力亦宣布启动首个本土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手术AI解决方案。据悉,该AI工具能够结合美敦力产品的自身特性,为TAVR手术提供辅助,由美敦力与本土的临床医生、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开发

“我们每天听到的心跳都是主动脉瓣膜开关的声音,心脏一天要跳动10万多次,那么到年纪大了它就自然会钙化,由此产生心脏瓣膜疾病。”美敦力中国区结构性心脏病、主动脉与周围血管健康业务运营部门副总裁黄芳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在心脏瓣膜结构上,中外患者存在一个显著差异:西方人的主动脉多为三叶瓣,类似奔驰logo,而中国患者中二叶瓣的比例更高,钙化狭窄程度也更重。“因此,即便是已经在全球广泛应用的产品,我们仍需要针对中国患者的特点开发辅助方案,以适配中国患者的需求。”她说。

而在林松看来,美敦力在中国的本土化,更像是一种主动的战略选择。美敦力在上海和成都设立了两座创新中心,配备高度仿真的培训环境,每年可为约1.5万人次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培训,帮助医生掌握最新的技术与疗法,从而推动医疗产品更好地在中国落地,这是“看得见”的本土化。

而“看不见”的本土化,则体现在以最快速度、最优质量、最贴合本土的产品设计,服务中国及亚洲患者

林松回忆道:“我记得刚入行时,曾遇到有人反馈说,美敦力的起搏器功能强大,但对一些体型偏小、体重偏轻的中国年长女性来说并不完全适用。他们问,能否针对中国患者研发更小型的起搏器?”

正是因为意识到,中国市场存在许多特殊需求。从那时起,满足这些本土化、个性化需求,成为推动美敦力在中国研发方向的重要动力。

▌“在中国,为世界”

美敦力进入中国市场已超过三十年,不仅将神经调控疗法引入中国,还带来了全系列核心产品。

“近年来,我们还在持续推动先进疗法向县域医院下沉,并加强基层卒中救治医生的培训。”美敦力中国区神经介入业务运营部门副总裁徐黎霞表示,“未来,我们将继续与医院、行业学会及政府展开合作。企业单打独斗力量有限,只有通过多方协同,才能系统性地推动中国卒中救治水平的整体提升。”

事实上,美敦力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还在不断演进:从最初将全球创新产品引入中国的1.0 阶段,到将制造与研发能力深度扎根中国、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与效率的2.0 阶段......

如今是迈入了以“双向赋能”为核心的3.0阶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敦力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Lantern左束支起搏心脏导管。该产品源于与中国临床医生的合作探索,但最终实现了从“中国创新”到“全球共享”的价值循环

这一战略升级的背后,是美敦力对中国市场认知的持续深化。

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市场之一。顾宇韶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十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预计将达到3亿,医疗刚性需求巨大,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一医疗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质量、效率和成本方面展现出全球优势。目前,美敦力在中国拥有近7000家供应链合作伙伴,2025财年本土采购额预计约50亿元人民币。其中约90%的直接采购将供给美敦力的海外工厂。

创新层面,能够看到的是本土力量的不断涌现。顾宇韶认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已从“跟跑”迈向“同类最优”,迭代速度快,临床医生与创业者的融合日益加深,未来势必将催生更多原创成果

面对中国市场的深刻变化,美敦力要做的就是重塑自身的角色——实现从技术输入者、生态共建者到“中国的美敦力”的转型。这一华丽转身的关键在于成为“全球优势与本土智慧、本土速度”的融合者

顾宇韶强调,美敦力拥有76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与技术沉淀,以及广阔的全球渠道资源,这些是难以在短期内被超越的优势。而其所投资的众多本土企业,也正借助美敦力的全球网络,将创新产品和疗法推向世界,成为美敦力全球竞争力的很好补充。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美敦力 中国市场 数字化医疗 创新基地 进博会 人工智能 本土化 Medtronic China Market Digital Health Innovation Hub CII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ocaliza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