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深湛投资记,(https://xueqiu.com/4550113527/360537668)
上一次我们说了时间的威力,接下来说说耐心的稀缺。
其实耐心是一个只需要手机中计算器就能完成的数学题。
假如你有两个投资机会,一个可以保证你10年10倍,也就是年化26%的收益率;另一个只能保证你前5年4倍也就是年化32%的收益率,后面5年就不清楚了。
我们可以延展一下这个假设的数学投资题至前2年和前一年,大概就像下图这样。

如果,就比如说第二个选择,后5年我们也能做到跟前五年一样的32%的年化收益率,那自然很好,这样10年下来我们就都达到了32%的年化收益率了,投资收益总倍数将达到16倍,明显高于第一个选择的10倍。
同样的,如果我们在将来都能做的和过去的时间周期里一样出色的话,5个2年和10个1年之后我们的账户净值将分别达到初值的32倍和57倍,真是一项更比一项强!

这个游戏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个月或者每天,就像网上说的笑话一样:“如果我每天不多赚,就只赚1%。”但投资几年后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现实:“偶尔做到一次高收益并不难,但难的是如何在以后复制它,甚至是一直复制它。”这就好比一句股谚所云:“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
我说了半天好像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认识啊。
是的,并没有。但这样的道理真的应用到投资之上却很难,我也是今年看到一本书之后才终于领悟到的。
同样的道理在投资实践当中是这样的:比如有一只股票,你在2015年8月以2元买入后就去环球旅行了,并且没有什么条件上网,自然也就看不到股价之类的了,结果你2018年1月回来后发现股价股价涨到8元了!2年半时间竟然涨到4倍!
你在高兴之余也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我是该卖呢还是该卖呢还是该卖呢?你每天都在开心的问苍天问大地,甚至问朋友,哦,那其实是在显摆,你最终还得问自己!可是你自己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啊,不卖吧,万一后面跌回去了呢?卖了吧,万一后面再涨4倍呢?!
聪明的你肯定会想到要去查一查这只股票的估值,比如市盈率。你发现,买入的时候这只股票的市盈率是15倍左右,而现在的市盈率则有40倍!这妥妥的高估了啊!赚了市场估值上涨的便宜!最后你下定决心,一个字:卖!
卖完之后你拿着4倍的钱又去旅游了,这么多钱总不能再环球一圈吧?那当然不能了!你决定去环月球旅行,这自然也上不了网了啊。
又是三年过去了,你回到家里,哼着歌曲,打开电脑,熟练的敲入那六个数字代码,然后惊呆了:它竟然又涨了差不多四倍,股价达到了26元多!
你本来是可以从100万元变成1300万元的,却只拿到400万元就一边溜之大吉一边开心的说:“剩下的我不要了不要了。”好像怕被别人追上你再强塞给你一样的飞奔而去。
当然,你也是有话要说的人:“这个股票市盈率估值已经达到了73倍多!这明显就是泡沫,一刹那的烟火,而已!”
但是问题是,40倍市盈率的时候难道就不是泡沫了吗?凭什么说73倍就该卖而40倍就不该卖呢?
更重要的问题是:不管你是在40倍卖还是在73倍卖,卖完之后得到的现金你怎么办?!回到开头的数学题,后5年你还能做到和前5年一样的优秀吗?卖掉之后你还能找到下一个这样涨幅的股票吗?甚至你还能找到下一个后5年涨幅达到甚至超过10倍/4倍=2.5倍的股票吗?
如果找得到大于这个涨幅的,那当然要换!而如果找不到,那你拿着现金到第10年结束,也仅仅是收获了4倍收益而已,虽然你怀揣着的是10年16倍的梦想!但如果一直持有,则也可以完成10年10倍的收获!远大于你获得的4倍收益!而10年年均26%的收益率难道不够满意吗?你真的能超越吗?
当然,说回底层逻辑,还是芒格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如果投资者持有一家企业股票的时间足够长,那么他的投资收益率将无限接近于这家企业在存续期间实现的ROE。”也就是说只要你持有公司的ROE足够高,你在它高估时卖出它而换入一只ROE低一些的公司,那么就算估值更低,但其实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对于高质量公司的股权,我们的态度就应该是:永远不卖!唯一一个卖出原因就是它不再是高质量公司了!
保持耐心,获取它的长期ROE!因为我们都知道从买入就一直拿到现在的伯克希尔股东们肯定很有钱,但很难会知道有哪个人卖出后到现在还很有钱的!
那么,你猜出文中举例的公司了吗?当然,它也可以是别的公司,只要你懂。
——————
虽然我还从考虑折扣和摊销后的自由现金流等角度对贵州茅台未来的回报有过思考和计算,但正如之前所说:定性分析是定量计算的基础,如果认可了定性分析,那么定量计算虽然参数取值会有所不同,但是并不难,结果也不会相差多远。因此,后面的定量计算我也不再去一一整理成文字了。我这次《为什么是茅台?》的系列文章就到此为止吧。我们股市里再见,我们在贵州茅台的长期持有中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