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11月08日 10:30
新时代青年的人生路与社会责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1980年的“潘晓之问”曾引发一代青年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如今,面对相似的困惑,新时代的年轻人同样面临升学、就业等压力,甚至出现“躺平”心态。然而,正如当年的青年投身改革开放,今天的年轻人也展现出积极的自我建设意愿,例如制定“五年规划”和在乡村创业。社会应充分信任和支持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和推行精细化政策,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年轻人需坚持理想,解放思想,拥抱变化,社会也应关注他们的需求,让他们自由表达和参与社会治理,最终实现个人与国家的共同发展。

🧭“潘晓之问”的时代回响与新挑战:时隔多年,当代年轻人再次面临职业、生活等多重困惑,升学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因素也易致倦怠,反映出代际间的相似性和时代发展的新挑战。

🌱青年群体的积极探索与“建设自我”的理念:面对挑战,新一代年轻人展现出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提出类似国家规划的“五年规划”,并倡导“经济独立、思想解放、内在秩序、对外开放”的自我建设标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社会力量的托举与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构建:解决青年发展问题不仅靠自身努力,社会和政府也应提供支持。多地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并在就业、生活保障、创业等方面推出具体措施,如异地求职免费住宿、生育奖励等,助力青年成长。

🚀青年在基层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乡村等基层地区创业,将新理念与传统融合,为地方发展注入新活力,如湖州的“乡村CEO”和“村咖”等案例,证明青年有能力扎根基层并推动发展。

🤝社会与青年双向奔赴,共筑美好未来:社会应更细致地关注年轻人的需求,提供精准支持,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会治理和表达意见。同时,年轻人也应坚持理想,勇于创新,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个人价值,拓宽人生道路,最终促进国家发展。

2025-11-08 10:00:00

45年前,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刊发了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直言自己对职业和生活的困惑,追问“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全国青年的热烈讨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潘晓之问”。今天,很多年轻人也面临着潘晓当年类似的困惑。全球经济急剧变化,新技术浪潮此起彼伏,身处时代巨变中的年轻人要学习要就业,要追求圆满的人生,实属不易。从升学到就业,每一个环节似乎都变得越来越“卷”。来自职场和社会生活的一些不利因素,让不少年轻人心生倦怠,滋生“躺平”心态。于许多年轻人而言,“经济独立”已是遥远的念想,恋爱结婚也不再令人神往。

当年的“潘晓之问”引发全国年轻人关于人生观的思想大讨论。那时的年轻人也是迷茫的,也渴望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不过,也正是那一代年轻人,主动投身时代的洪流,支撑起了改革开放的世界奇迹。这既是时代造就的美好结局,也是年轻人主动选择的未来。

现如今,尽管经由新的数字媒介连接,但年轻人面对的依然是那个年轻人的群体性苦闷。这个时代,面临新的“潘晓之问”,社会应该充分相信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尽可能地为年轻人的追求提供有力量的托举。不管身处的境遇如何,年轻人的境况变好或变得更好,首先靠年轻人自己。

近期,国家编制“十五五”规划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社交媒体上的一些年轻人有感而发,提倡青年也要像国家一样拥有五年规划,要“建设自我”,并制定了“经济独立、思想解放、内在秩序、对外开放”的标准。这种以国家叙事隐喻个体行动的美好想象,那种昂扬而明媚的生命力,引起无数网友共情。“建设自己”的言论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当代年轻人对自我境遇的深刻反思。

11月6日,浙江省湖州市召开了一场特殊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八名普通的年轻人坐在发言席讲起在乡村创业的故事,给这座城市的主政者们当起了老师。这些年轻的“乡村CEO”谈论着组团队、造生态的创业要领,也分享着生活在乡村的体验。一名叫黄彬彬的年轻人自述,她在乡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这些年轻人不仅成就着自我,还推动着社会前行。南方周末早前关注过浙江湖州的“村咖”(详见《一村一景一咖啡,安吉村咖在蝶变》)。年轻人到乡村开咖啡店,新潮的气质与乡村的传统相交融,营造着独特的消费场景和生活美学。乡村被年轻人赋予新的生命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路径愈加畅通。年轻人以行动证明,他们能扎根、能赋能,能够顺应形势掌握自己的人生,能够拥抱光明的未来。他们不仅怀着满腔的热情,同时拥有创造事业的勇气和智慧。

对社会而言,解决年轻人的出路问题,不能单靠年轻人自己。年轻人并不是孤军作战。近年来,国内已有超过50座城市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在职业发展、生活保障、创新创业等方面为年轻人提供全面支持。与此同时,许多精细化的创新举措被推行,譬如应届生异地求职14天免费住宿的举措和针对年轻家庭生育奖励金的支持。从深圳的新型研发机构到东莞的智能生产线,从杭州的创业园区到成都的潮流商圈,从烟火气充足的怀化老县城到山清水秀的湖州新乡村,都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也展示着政策和主政者对青春力量的托举。

当前,年轻人渴求的不仅是职业发展问题的解决,还有安居、婚恋、生育、医疗、通勤等方方面面的“减负降压”。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不管是县城还是乡村,有年轻人在的地方就有奋斗、有追求,他们需要“建设自己”,也需要政策和社会力量帮助他们“建设自己”。社会不应该将经济运行压力视为影响支持年轻人的消极因素,更应该将年轻人的个体努力视为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中坚力量,并且要坚定地给年轻人以承诺和激励政策的有效兑现。

面对“潘晓之问”,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新一代年轻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像建设新中国一样建设自己”,需要坚持内在理想和原则,需要不拘泥陈规的思想解放,需要开放地拥抱变化,需要个体和社会集体的共同努力。而政策和社会力量也应该像年轻人追求细节的体验那般关注年轻人的需求,不仅要精细化地回应年轻人的需求,更要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和参与城市的治理。唯有此,年轻人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国家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青年发展 社会责任 自我建设 青年政策 基层创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