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鲸出海 前天 23:21
Snapmaker U1 众筹破纪录,3D 打印领域新势力崛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Snapmaker U1 众筹上线三天突破 1000 万美元,创下 3D 打印机众筹全球纪录,展现出挑战行业领导者拓竹的潜力。该产品创新性地采用了国内首创的多工具头并联系统,解决了传统多色打印效率低下和材料浪费的痛点。通过优化结构设计,Snapmaker U1 将四色打印时间从 20-30 小时缩短至 5-6 小时,同时大幅减少材料损耗。公司创始人陈学栋强大的结构设计能力是产品成功的关键。此次众筹新老用户各占一半,市场认可度高,Snapmaker 目标明年实现 10 亿元营收,预示着 3D 打印市场格局可能迎来新变化。

💡 **产品定义创新引领市场:** Snapmaker U1 凭借其国内首创的独立四头并联系统,在 3D 打印领域开创了新的产品定义。这一设计借鉴了多色笔的原理,解决了传统多色打印中换色效率低(每次换色耗时约 2 分钟)和材料浪费(打印 50 克零件可能浪费 100-200 克材料)的两大行业痛点,将四色打印时间从 20-30 小时大幅缩短至 5-6 小时,显著提升了打印效率并减少了耗材成本,尤其契合了注重环保的欧美市场需求。

🛠️ **强大的结构设计能力支撑:** Snapmaker 创始人陈学栋拥有深厚的机械自动化背景和丰富的比赛经验,其在结构设计方面的专长是 Snapmaker U1 能成功落地的关键。早在 2017 年的第一代产品中就已采用并联式结构,培养了团队对高机械精密度的追求。Snapmaker U1 巧妙设计的 270mm³ 空间,既满足了主流尺寸需求,又避免了工具头占用过多空间,展现了其在复杂机械结构实现上的实力。

📈 **市场验证与发展潜力:** Snapmaker U1 的众筹成绩斐然,上线三天即突破 1000 万美元,刷新全球纪录,新老客户各占一半,显示出极高的市场认可度。公司目标是明年实现 10 亿元人民币营收,在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这一目标并非遥不可及。Snapmaker 此次的成功,也得益于拓竹等先行者对市场的教育,使得多色打印的市场需求和痛点更加清晰,为其差异化竞争提供了铺垫。

🚀 **从经验教训中学习与调整:** Snapmaker 并非行业新秀,早期也曾因产品路径依赖和缺乏深入用户调研而遭遇挫折。例如,第三代产品定价高但市场反响平平。通过大量用户调研和策略调整,Snapmaker U1 聚焦 3D 打印核心功能,并坚持长达三年的研发周期,确保了产品的可靠性(多头切换已过百万次测试)。这种从失败中学习并重整旗鼓的态度,是其此次破圈的重要因素。

姚单 2025-11-07 22:00 四川

Snapmaker,冲击拓竹一哥宝座?

封面图片由AI生成

3D 打印领域,可能即将诞生新的爆款。

Snapmaker U1 众筹一上线,就以不到三天时间突破 1000 万美元的众筹成绩,刷新了 3D 打印机众筹的全球纪录。

创投圈有个共识,消费级 3D 打印机行业只有两种玩家,一是拓竹,二是其他。

错过拓竹,是众多投资人的遗憾。一级市场也一直都在找能站在拓竹旁边的标的。

拓竹让市场看到了 3D 打印背后巨大的市场空间,但领先市场几个身位的拓竹,也让基金们押中「下一个拓竹」的希望渺茫。

如今,市场似乎在这个创业数年、有过低谷的团队上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一级市场的反应最为敏锐,他们蜂拥而上,给了这家公司翻倍的估值。“Snapmaker 收到了十几份来自头部机构的 TS(投资意向书),募集金额显著超出预期。”一名投资人表示,在新品众筹前,Snapmaker 的融资并不理想,但后来已经成为神仙打架的项目,多家美元基金的大合伙人亲自下场抢项目。

是下一个拓竹,还是追随者?

至少就目前而言,Snapmaker 并不甘于做后者。

凭什么出圈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Snapmaker 内部没想过上线众筹会这么爆,这是超预期的。至少 Snapmaker 为这次众筹投入的钱并不算多。

一款新品就让市场刮目相看,Snapmaker 究竟有何魔力能够在拓竹之下引起轩然大波?

Snapmaker U1 爆火最大的亮点就是产品定义的创新——国内第一家定义多工具头概念的玩家。

最新一代产品——Snapmaker U1 预研于 2023 年,创新性开发了 3D 打印独立四头并联系统,产品结构参考多色笔。此前,国内尚未有一家 3D 打印机公司将这个方案应用到产品中。

面对拓竹这一强劲对手,Snapmaker 是行业内第一家敢于创新且创新初步被验证的玩家。

简单说,是因为 Snapmaker 解决了两个核心痛点:换色效率低和材料浪费。

先看换色效率。

拓竹的高速增长,安克 UV 打印机的破圈,都验证了 DIY 赛道存在强烈的市场需求、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市场依然存在两大行业痛点:多色打印和高速打印,打印换色效率低、材料浪费问题依旧待突破。

比如,打印同样规格大小的东西,主流多色打印方案中单色打印大约需要 4~5 个小时,如果是四色打印,大约需要 20~30 个小时。其中,每换一次颜色大概需要 2 分钟。

其次是材料浪费。

目前市场主流多色打印方案每次换丝都需要将原本的丝切断,再挤出去,相当于钢笔换色的原理,把钢笔里面的墨水清出去再吸收其他颜色进来,如此,设备中要么存在污染,要么存在材料浪费问题。打印一个 50 克的零件,浪费高达 100~200 克的材料。

看起来最没有科技含量的材料,却是目前打印行业最紧迫的问题之一。

“自从桌面级打印机问世之后,品类爆了。两三千块钱一台的打印机,挣的不是打印机的钱,而是耗材的钱,一台打印机能让用户花费几千、上万元的耗材。”一名资深创客说,“复用率高的用户,成本极大,可能一年购买耗材的钱都够再买一台打印机。”

材料浪费之外,也不符合欧美的文化导向。“欧美环保意识浓厚,用户非常反感材料的浪费”。

而 Snapmaker 创新的地方不在多,而在精准——核心就在于打印效率的显著提升和节省材料。

因产品架构不同,Snapmaker U1 一个动力装置搭配4个工具头,相当于小时候用过的多色笔(内有多根笔芯),结构类似“并联”,将原来的“笔芯”收回,再插入另一根“笔芯”。

Snapmaker U1 巧妙设计了 270mm³ 的空间,据称既能满足绝大多数用户对主流尺寸(250~300mm³)的需求,又能避开工具头占空间的问题。

因此,Snapmaker 5 秒就能换完打印头,5-6 小时就能完成原本需要 20-30 小时才能完成的四色打印。效率高,不浪费。

再者,是结构设计能力。

四个工具头的设想并不难,难的是能让产品落地的结构设计能力。

而结构设计正是 Snapmaker 创始人陈学栋所擅长的。陈学栋具有极强的极客范,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从小就爱参加各类机器人比赛,动手能力强,有很强的工程师思维。

早在 2017 年上线的第一代产品,陈学栋就应用了并联式结构,培养了 Snapmaker 团队对高机械精密度的追求。

作为“中国第一家多工具头打印机”,Snapmaker 迅速占领第一批用户心智。

而数据也显示,在 Snapmaker 的本次众筹中,新老客户五五开,市场认可度非常高。

或因此,Snapmaker 对这款产品的预期很高,据称其目标是明年实现 10 亿元的营收。

多名行业受访者对雷峰网表示,消费级 3D 打印机行业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10 亿元营收目标看起来高但并不难实现。

当然,Snapmaker 能成功的前提之一,也得益于拓竹对市场的教育,让市场对多色的需求更加明朗,痛点也足够清晰。“所以这个产品做出差异度相当于有前人做铺垫。”

行业一哥拓竹似乎也嗅到了被挑战的气息。非常巧合的是,在 Snapmaker U1 上线一周后,拓竹先是发布新品 H2S,但随即又发布搭载 Vortek 自动热端切换方案的新品 H2C,颇有针对多工具头方案做回应的意图。

这个极为迅速且临时的调整,或许也在暗示 Snapmaker 给拓竹带来的威胁并不低,前者的热度也因此进一步提升。

早期为何错过黄金发展期?

Snapmaker U1 能一炮而红,离不开过去多年的技术沉淀以及所汲取的经验教训。

Snapmaker 并非行业新秀,而是一家成立近 10 年的“前辈”:2016 年成立,成立时间甚至比拓竹还要早4年。

早在 2017 年,Snapmaker 就崭露头角。第一代产品主打三合一(3D 打印、激光雕刻、CNC),也是最早破圈的产品,第一次众筹,斩获中国出海项目第一名的成绩。

在这一阶段,DIY 工具尚未达到破圈的程度,极客和创客是核心受众群体。3D 打印、激光雕刻、CNC 也是这个群体最常用的功能,故而 Snapmaker 一炮而红。

2019 年,Snapmaker 第二代三合一产品众筹成绩 785 万美元,一度打破全球 3D 打印众筹项目成绩。这款产品满足了用户对更大尺寸、更高性能的需求。

Snapmaker 早期的产品定位非常高端,与创想三维等品牌形成差异化,产品上市之初销量持续增长。自成立至 2021 年,其已实现 2-3 亿元的年营收规模,增长极为迅速。该数据在当时颇为可观。

理论上,Snapmaker 和拓竹属于同一类型:产品导向型,公司是智能硬件圈最为推崇,也是成功率最高的公司。

然而,前面两代产品现象级的成功,也让 Snapmaker 产生了路径依赖,给其埋下了隐忧。

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在初代产品破圈之后,Snapmaker 认为自己研发的产品就是用户喜欢的,后来在没有深入用户调研的基础上,拍脑袋做了几款产品,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转折点在 Snapmaker 第三代产品。

第二代产品定价 1799 美金,价格相比第一代产品 799 美金翻了两倍,销量反而翻了 3 倍,整体营收翻了 6 倍。这款产品对应 350 尺寸的型号,Snapmaker 第二代产品上线了三个尺寸型号,分别是 150mm³、250mm³、350mm³。

理论上,一个产品矩阵中,中间价位的产品往往销量最好。“不曾想绝大部分用户都买了 350mm³,只有少数用户买了 250mm³ 和 150mm³。”一名 Snapmaker 老员工透露。

于是,Snapmaker 在 2020 年做产品预研时,再次锁定了用户对大尺寸的需求,笃定在第三代产品中做一个更大、更快、更强的设备,定价也随之提高。

“我们觉得产品更强了,肯定还有一块市场蛋糕。”这种盲目乐观使其很快受到了现实的冲击。

2022 年,Snapmaker 发布第三代产品,定价 3000 美金。这代产品,同样是多合一产品:单头双喷嘴,兼容激光雕刻跟 CNC,但市场买单意愿不高。

事实上,自 2020 年末开始,以拓竹为代表的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从单色到多色打印,实现最快 500 毫米/秒的打印速度。而当时 Snapmaker 仅支持双色打印,上限是 200 毫米/秒,反而处于落后之势。

2022 年下半年,加上消费环境低迷,Snapmaker 一度陷入困局。在这之后,Snapmaker 不得不重整旗鼓,300 多号人的团队随之收缩,最终在 2023 年实现盈亏平衡。

现金流转正后,Snapmaker 开始探索新方向。这次的新品能再次破圈,也的确吸取了早年的经验和教训。

雷峰网获悉,Snapmaker U1 出来之前,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包括针对忠实用户、同时用几家产品的用户,以及去各种 3D 打印社群加人、发问卷,收集用户反馈。

如今,Snapmaker 调整产品定位和策略,并将产品定位聚焦在 3D 打印,而不是多合一功能。

据了解,Snapmaker 团队对产品高要求,有自己的工业设计和研发团队,研发周期较长。

一名创意设计从业者告诉雷峰网,很多客户希望 ID 短平快,上款的时间压缩到半年、一年。但 Snapmaker 对研发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坚持,新品 U1 也是按照自己的节奏三年磨一剑的结果。

因此 U1 可靠性也是 Snapmaker 的亮点,据宣传资料显示,多头切换已经过百万次测试。另外,Snapmaker 具备先发优势,拥有大量用户群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Snapmaker,还没到达安全区

一款爆品诞生容易,但众筹之后的稳定交付、规模化生产,需要的不只是产品本身,还要考验其供应链整合能力。

在业内看来,当初 Snapmaker 的产品理念先进,需要教育原有供应链,如今形势不一样了,它或许能享受到拓竹供应链外溢的红利。

一名供应链人士表示,拓竹已对整个供应链进行了重构,将 3D 打印机中电机电控所使用的所有模组等全部拆分,并按照自身想要的效果倒逼供应链改革。

和大疆类似,拓竹跟大部分供应商签了独供合作协议,这些供应商不得与其他打印公司开展合作。这意味着,对于部分复杂度较高的零配件,其他打印公司要找到符合要求的供应商,仍然存在挑战。

事实上,Snapmaker 确实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开发新的供应商。

“Snapmaker 在寻找了几家供应商后,最终才解决了部分复杂零部件的供应问题。”知情人士向雷峰网透露。

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除了耗材、喷嘴等标准产品之外,其他零部件供应商重叠度很低。

不难理解,近几年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技术不断进步,从多尺寸,到高速打印,再到多色打印,供应链厂商也在进步。在这个趋势下,3D 打印玩家均有机会找到优质供应商。

而多工具头的硬件结构对稳定性要求非常高,Snapmaker 目前最紧迫的问题,仍是实现顺利交付。

不过,为应对新品量产交付,Snapmaker 似乎早有准备。

一名熟悉 Snapmaker 的人士透露,该公司已经用了将近 2 年的时间筹备自建工厂,接下来两三个月就得交答卷。如果不是自己控制生产,恐怕很难大批量交付产品。

事实上,市面上已经传出一些关于代工模式的争议,原因是另一家公司今年的某款现象级众筹产品或因代工厂问题而陷入量产困境。

一名 Snapmaker 内部人士透露,今年 Q4,公司要完成原先一年的交付量,压力肉眼可见。在办公室基本看不到创始人陈学栋,他年初就开始在工厂做量产工艺工作,现在更是每天都泡在工厂里监督生产。

在上述内部人士看来,当下这个阶段 Snapmaker 最核心的工作是生产交付,公司迭代了很多生产设备,工人人数也扩大了数十倍。

Snapmaker 能否顺利度过量产大考,虽存在不确定性,但结果也将会在2个多月后见晓。

把握时间窗口,补齐短板

当下的智能硬件圈,产品众筹的成功只是非常前期且很小的一个环节,但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还需要做太多。

“多打印头不是行业秘密,拓竹要追也可以很快追上。”一名硬件投资人说,Snapmaker 需要把握窗口期,错开竞争。而一旦新品销量可观,拓竹会迅速跟进,会给其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抛开硬件实力,拓竹最大的护城河是软件能力:MakerWorld 拥有最庞大的用户群、种类最丰富的模型库;功能丰富的切片软件。这也是 Snapmaker 需要补齐的短板。

而不管是补齐自身短板,还是应对外界威胁,都需要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大概是 Snapmaker 今年活跃在资本圈的原因。

好在 Snapmaker 团队相对不错,产品有亮点,企业估值也比创想三维、智能派等老玩家便宜,得以成为大多数投资机构的心仪标的。

整体而言,Snapmaker 的产品定义,是切入他人尚未涉足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成功打造出一款产品,在初期实现快速增长。

不过,这种优势主要来自产品定义和痛点发掘,其他玩家在 1~2 年内也能跟随,关键看其能否在这期间快速成长为头部玩家,或者持续出爆品。

推荐阅读

消除又上创新玩法,上线70天月流水突破百万美元

陪用户刷抖音、划Tinder,「AI Bro」冲击美国总榜

AI与短剧:出海增速最快的2条赛道,创业者如何构建壁垒

风险与机遇共存,一线创业者的破局之道|GTC首日干货汇总

横扫拉美、力压字节系,「AI届的4399」成为出海AI应用新王?

商务合作

Cassie | 微信:18506490569

Ares | 微信:18606066421

Lina | 微信:13381020131

David | 微信:13809501924

Ania | 微信:13559431142

媒体合作

Echo | 微信:13003974360

游戏、应用等APP出海对接

Shadow | 微信:18650708568

卖家对接

Demerly | 微信:18150844790

客户服务

Lia | 微信:baijing018

与CEO聊合作

白鲸出海魏方丹 | 微信:bjbandari02

(添加请备注姓名、公司及职位)

长按识别二维码,备注“白鲸”申请加入白鲸社群,获取更多资讯、活动、资源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Snapmaker 3D打印 众筹 拓竹 多工具头 Snapmaker U1 3D Printing Crowdfunding Bambu Lab Multi-toolhea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