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前天 17:28
AI浪潮下的裁员与巨额投资:科技巨头的新格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自2025年下半年起,硅谷科技巨头如微软、英特尔、Meta等纷纷宣布大规模裁员,总计数十万人,主要原因是削减成本并转向AI领域。尽管美国企业裁员人数激增,但科技巨头却将巨额资金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如Meta计划投入超20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并部署百万GPU。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也大幅增加AI相关资本支出。这种“循环融资”模式,如英伟达与OpenAI的合作,虽然推动了市场估值暴涨,但也引发了对未来AI应用收益能否覆盖高昂投资成本的担忧。

🤖 **AI驱动的裁员潮:** 自2025年下半年起,微软、英特尔、Meta等硅谷科技巨头已启动大规模裁员,涉及数万人,显示出AI技术发展对传统就业岗位的替代效应,企业将重心转向算力投入而非人力薪酬。

💰 **巨头豪赌AI:** 科技巨头们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将资金押注在AI领域,Meta计划投入超2000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并计划在2025年底前部署130万块GPU。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公司也大幅提高了AI相关资本支出预算,预示着AI基础设施市场的长期增长。

🔄 **“循环融资”与泡沫担忧:** 英伟达与OpenAI等公司之间通过“循环融资”模式进行大规模合作,资金在合作方之间循环流动,快速推动项目落地,并带动了相关公司市值的暴涨。然而,这种模式也引发了市场对未来AI应用收益能否覆盖巨额投资成本的担忧,一旦收入无法支撑,整个资金链条可能面临断裂风险。

尽管AGI时代还远未到来,但AI已经开始了对于普通人岗位的占领。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自2025年下半年开始,硅谷的科技巨头都陆续开始了大规模裁员:

同时,亚马逊、谷歌、IBM、惠普等公司也都宣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一时之间,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对于“人才”似乎不再感兴趣。在AI的全球竞争格局之下,他们更愿意将更多钱用来买算力,而不是支付人类的薪酬。

美国企业今年已裁员超100万人

尽管自联邦政府10月1日停摆以来,美国一直未公布官方就业或失业率数据。但一家私营咨询集团公布,10月份美国企业宣布的裁员人数激增,今年已裁员超过100万人。

咨询公司Challenger, Gray & Christmas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美国企业10月份宣布的裁员人数从9月份的54064人增至153074人,几乎扩大了三倍。

该咨询公司称,这意味着美国雇主今年已宣布裁员1099500人,较去年前10个月增加了65%。这是2020年以来同期宣布裁员人数的最高数字,当时新冠疫情造成的裁员人数几乎是现在的两倍。

近乎是一种共识,美国企业给出的裁员理由都是“削减成本和使用AI”。

招聘网站Indeed表示,10月底招聘广告数量降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Indeed经济研究总监劳拉·乌尔里希(Laura Ullrich)表示,不同行业和地区存在很大差异,在技术和政府工作密集的地区,比如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华盛顿特区,招聘活动急剧下降。

而其他经济领域,比如医疗健康、工程,和许多需要现场操作的技术工作,招聘活动仍然相当强劲。

硅谷巨头,豪赌AI

一面是大规模的裁员,另一面则是硅谷的科技巨头正在将大量的资金,押注在AI领域。

以Meta为例,这家公司正积极筹备一项耗资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计划,旨在建设一座前所未有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园区。

更令人震惊的是,Meta计划在2025年底之前部署高达130万块GPU,这一举措将为AI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提供难以估量的强大算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到2028年,Meta将在美国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上花费至少6000亿美元。

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Meta再次提高了今年的资本支出预算,预计将在700亿美元至720亿美元之间,而此前的预期为660亿美元至720亿美元。

“如果我们最终浪费了数千亿美元,我认为那显然是非常不幸的。但我想说的是,我实际上认为另一边(在人工智能热潮中掉队)的风险更高。”

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表示,对Meta来说,更大的风险是犹豫——犹豫不决比大胆投入风险更高。

与Meta类似,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在AI领域的资本支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也是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中,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为芯片市场描绘了一个长期增长的蓝图——预计到2030年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可能达到3至5万亿美元。

巨头“循环融资”,股价一路攀升

不过,硅谷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万亿级投资,也引发了显著的泡沫担忧。其中,最令市场警惕的就是,巨头公司之间的“循环融资”模式。

比如,英伟达计划分阶段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而OpenAI则承诺部署价值相当的英伟达AI计算设备。对英伟达而言,这样的交易可以锁定巨额订单,保障产能利用率。而对OpenAI而言,可以获得建设超大规模算力设施所需的资金和设备。

但在实际交易中,双方都没有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英伟达的1000亿美元投资,通过OpenAI购买英伟达芯片,又回到自己的账户;OpenAI则利用英伟达的投资,拿到了所需要的芯片。

截至目前,OpenAI已与英伟达、AMD、甲骨文、软银等巨头达成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和芯片协议。据估算,OpenAI的合作项目涵盖超过20吉瓦的AI算力规划产能(相当于20座核电站的输出)。

在“循环融资”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安排下,资金在少数几家合作方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快速推动大规模项目。

而在资本市场上,因为类似的大宗交易,各方的市值或是估值都实现了暴涨。其中,英伟达市值就突破5万亿美元,OpenAI估值已飙升至5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

显然,市场的乐观预期几乎完全建立在未来算力变现的想象上,而非当前的盈利能力。如果最终AI应用带来的收入无法覆盖天文数字的投资成本,整个资金循环链条可能断裂。(文 | 科技潜线,作者 | 饶翔宇 编辑 | 钟毅)

更多对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和中国经济的深度分析与独家洞察,欢迎访问 Barron's巴伦中文网官方网站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裁员 科技巨头 算力 资本支出 循环融资 人工智能 Layoffs Tech Giants Computing Power Capital Expenditure Circular Financ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