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11月07日 16:48
奶皮子糖葫芦走红及其可持续性思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奶皮子糖葫芦因其独特的颜值、丰富的口感和社交属性迅速走红网络,成为新晋网红美食。其走红得益于综艺节目的推广、商家的敏锐捕捉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满足了消费者追求新奇和即时消费的心理。然而,随着热度下降,过度甜腻和价格争议等负面评价也开始出现。文章分析了网红小吃爆红的“流量密码”,即兼具视觉吸引力、味蕾体验、社交话题和价格优势,但同时也指出,此类产品往往昙花一现,最终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产品本身的口味和品质,而非短暂的营销概念。消费者应保持理性,等待市场检验。

✨ 颜值与口感并存:奶皮子糖葫芦通过在传统糖葫芦上创新加入奶皮子,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多层次的味觉体验,如冰糖的清脆、山楂的酸甜和奶皮的醇厚,以及水果与奶酪结合的“三重暴击”。

📱 社交媒体助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普及和Z世代消费习惯的影响,使得奶皮子糖葫芦通过视觉冲击、博主推荐和用户分享迅速传播,激发了消费者的尝试欲望和即时消费心理。

🤔 网红小吃的生命周期:众多网红小吃如椰子灰冰淇淋等都遵循着相似的走红路径,即通过新奇的概念和营销迅速吸引眼球,但往往因缺乏持续的口味和品质支撑而 быстро消退,奶皮子糖葫芦也面临同样的考验。

⚖️ 口碑与理性回归:当消费者的新鲜感过后,开始关注产品本身的口味和性价比,关于奶皮子糖葫芦“过甜”“腻味”以及价格过高等负面评价开始出现,这预示着消费者正在回归理性,产品的长期发展仍需依靠扎实的品质。

🌱 从网红到经典:在流量时代,爆款产品层出不穷,但真正能够经久不衰成为经典的,最终取决于产品是否能提供持续的美味体验和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而非仅仅依赖短暂的营销热度。

从内蒙特色到全网刷屏,“万物皆可奶皮子”的风潮背后,是奶皮子糖葫芦精准地踩中了当下网红美食的通用脉搏——它拥有足以引爆视觉的鲜明颜值,提供了“一口下去三重体验”的丰富口感,更自带“排队数小时”“限量发售”的社交话题属性。这一切,最终都包裹在一个令人容易冲动的价格标签里,共同构成了其迅速走红的底层逻辑。

然而,当最初的热度逐渐降温,关于它“过分甜腻”“糖葫芦刺客”的评价也开始浮出水面。这似乎预示着又一场熟悉的循环:一个单品凭借新奇感迅速登顶,又在消费者的理性回归中面临考验。它的命运轨迹,或许正在向我们提问: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款产品究竟要靠什么,才能从短暂的“网红”,真正走向长久的“经典”?

万物皆可奶皮子

要说今年初冬的顶流美食是什么,非奶皮子糖葫芦莫属。

在传统的冰糖葫芦上贴一层奶皮子外衣,成就一场味觉升级,轻咬一口,冰糖的清脆、山楂的果酸与奶皮子的醇厚乳香在口中交织;或者将阳光玫瑰、草莓、菠萝蜜等鲜果中间塞上干噎酸奶/奶酪,再裹上厚奶皮,一口下去,让人感受水果清甜、奶馅的醇厚与奶皮的柔润的“三重暴击”。

当然,作为今年的网红单品,奶皮子可并不只有糖葫芦这一种吃法。奶皮子酸奶、奶皮子拿铁、奶皮子月饼、奶皮子奶茶等新品接连刷屏。奶皮子俨然成为“网红制造机”,催生着一个又一个新品落地。

上一个如此爆火的单品还是羽衣甘蓝。

羽衣甘蓝一度是健康生活的代名词,被注入奶茶、冲泡成水、拌入沙拉,可谓是风光无两。搜索热度显示,在2024年11月之前,羽衣甘蓝与新秀奶皮子还难分伯仲;2024年11月之后,二者的热度曲线却陡然分叉——奶皮子一骑绝尘,将这位昔日的超级明星远远甩在身后,使羽衣甘蓝成了“过气网红”。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可以分为三步。

回溯去年11月,随着综艺节目《再见爱人4》热播,嘉宾麦琳宁可花光伙食费也要买“熏鸡”和“奶皮子”的事件,把奶皮子推上热搜。

紧接着,嗅觉敏锐的商家捕捉到商机,结合麦琳在节目中的其他出圈美食,迅速推出奶皮子咖啡、奶皮子青团,不仅小赚一笔,更把奶皮子打造成了网红美食的“万金油”元素。

当时也有商家试水奶皮子糖葫芦,展示出其成为网红美食的潜力,不过热度只局限于内蒙部分地区,未成气候。经过一年的热度积累,到了今冬糖葫芦旺季,一线城市纷纷推出这款产品,它的出圈爆火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网红小吃只是“一阵风”?

奶皮子糖葫芦火到大街小巷少不了社交媒体,尤其是短视频的推波助澜。

从2016年到2025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直线上升,达到10.68亿人。在观看短视频/直播购买商品情况调查中,42.2%的受访者表示“并无购买计划,看到相关短视频、直播后购买”。而在《全球Z世代消费洞察报告》中也表示,社交媒体对Z时代餐饮美食类消费的影响高达44%。

无论是通过短视频的视觉冲击、美食博主的亲测推荐,还是用户的打卡晒图,都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尝试欲望,形成“看到即想尝”的即时消费心理。想象一下,刷手机的时候,刷到网友拍的奶皮子糖葫芦——外层晶莹的糖衣,里面是软糯的奶皮,一口咬下去又脆又香。这样的画面,看一次可能还没什么,多看几次,就忍不住想:“要不……也去买一串试试?”

当代人日益强烈的尝鲜心理也助推奶皮子产品走红。

有超过八成的消费者都表示:只要看到没吃过的新品或潮流美食,就忍不住想尝一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像奶皮子糖葫芦这样的产品才得以迅速进入大众视野。

它既保留了传统糖葫芦的亲切外形,又融入奶皮子这一富有地域特色的食材,形成一种“似曾相识却又耳目一新”的味觉体验。对绝大多数乐于尝新的消费者来说,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组合,恰好击中他们“愿意为新鲜感买单”的消费动机。

像奶皮子糖葫芦这样的网红小吃,这些年也不断涌现,比如椰子灰冰淇淋、热奶宝、 草莓挞、玉米蛋挞、黄油年糕……

图数室回顾近些年风靡一时的网红小吃,发现它们好像都悄悄踩中了一套“流量密码”。简单来说,它得同时征服你的味蕾、眼睛和朋友圈,最后再用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价格完成“临门一脚”。

然而网红小吃火得迅速,消失得也迅速。

奶皮子糖葫芦就是最新的例子——它凭着“传统小吃混搭内蒙奶食”的新奇概念和晶莹剔透的颜值,迅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打卡新宠。

可当年轻人争相尝鲜后,却发现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吃。在话题词“第一批奶皮子糖葫芦受害者现身”下,有网友说,奶皮和冰糖在嘴里打起架,山楂的酸根本压不住那股腻味,咬一口就像生吞了一块“糖油混合物”,黏糊糊地糊在嗓子眼,还甜得发齁。

还有人吃出了“代谢负担”,说奶皮子糖葫芦是“健康刺客”。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快”字当头的消费时代:流量催生爆款,新鲜感驱动购买。但当热闹散去,糖衣剥落,能真正留住消费者的,从来不是天花乱坠的营销概念,而是扎实的“好吃”二字。

或许,下次再遇到刷屏的“顶流”小吃时,我们大可以多一份耐心,等一等口碑,听一听“受害者”的声音。毕竟,经得起时间品尝的,才真正值得排那个长队。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奶皮子糖葫芦 网红美食 社交媒体 消费心理 产品可持续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