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讲述了作者点外卖时,无意间发现达美乐披萨的优惠活动,并分享给妹妹。妹妹却透露其室友因生活费提前耗尽,只能靠泡面度日,这让作者感到震惊,回想起自己读书时从未经历过的情况。作者对比了室友们“花完生活费吃泡面”的“激进”消费观与“不依赖父母、不借贷”的“保守”行为。同时,作者的妹妹则因母亲提前预留的两万现金,生活费充足,甚至能在学校食堂享受美食,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对当前大学生消费观念和经济压力的思考。
💰 **消费观念的两极分化**:作者的妹妹的室友们,生活费提前耗尽,只能靠泡面度日,这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上可能存在“月光”现象,将生活费提前挥霍。而作者的妹妹却因母亲预留的大笔现金,生活费充裕,甚至有“富余”,体现了不同家庭背景和消费习惯下,大学生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异。
🍜 **“吃泡面”背后的经济压力与选择**:室友们选择吃泡面而非向父母求助或借贷,展现了一种朴素和独立的价值观,但同时也暴露了她们可能面临的经济困境和生存压力。这种“默默承受”的选择,与她们可能存在的“超前”消费观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矛盾。
🏦 **家庭经济支持与学生独立性的平衡**:作者的妹妹获得了母亲高达两万元的现金支持,这不仅解决了她的经济燃眉之急,也让她能够安心学习和享受大学生活。这引发了关于家庭在支持子女教育和生活方面,如何平衡“慷慨”与“放手”,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消费观的思考。
🏫 **食堂美食与校外生活的对比**:作者妹妹在学校食堂享受美食的描述,与室友们吃泡面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这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差异,也暗示了不同学生在大学期间所能体验到的生活品质和服务资源上的不同。
上周六中午我点外卖的时候不知道吃啥好,记起来前几天在小红书刷到达美乐 39.9 元 2 个披萨的广告,
在淘宝闪购找到了,2 个披萨 36.9+3 元配送费,很划算哇
点完之后截图发给我妹妹,跟她说这个适合她们宿舍,4 个人 aa 吃一餐刚好。
我妹妹说,她的 3 个室友这个月的生活费都花完了,都在吃泡面,
3 个人的一日三餐加一起可能也就 40 左右,吃不起 40 一餐的披萨。
我惊呆了,我十几年前读的大学,没见过 也没听过 有谁因为把生活费花光了要吃泡面。
她们这学期是 9 月 14 开学,生活费大概是 10 号-13 号给吧,上周六是 11 月 1 号,
大概还要吃 10 天泡面才能拿到下个月的生活费,这日子过得太苦了吧。
半个月花完一个月的生活费,好像消费观很超前很激进,
但是不找爸妈多要钱 不找同学借 不用花呗,
选择一个人( 3 个人)吃 10 天泡面默默承受这所有的苦,
好像又很朴素很保守。
还好我妹妹生活费还够,
她开学前一天才去办交学费的银行卡,结果新开的卡不能存钱也不能转账进去。
我妈怕钱给少了她在学校不够,按多的给了她两万现金。
后来交完学校的各种费用后剩下来的够这学期的生活费,明年还能再花 2 个月。
开学之前我还想着每个月月底给她转两三百,以防她饿死。
现在不需要我破费了,这学期应该饿不死。
我妹妹每天一到饭点就在家庭群里发她在食堂打的饭,这个也很好吃,那个也很好吃。
说得我都想去她们学校附近住几天,吃几天食堂。
真为她的室友身在湖南干饭大学 只能天天吃泡面感到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