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设在新加坡的跨境电商巨头希音(Shein)预计,2025年净利将达到20亿美元(约26亿新元),尽管美国加征关税带来压力,公司仍通过提价和削减成本提高利润率,成功抵消线上流量下滑的影响。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报道,希音向投资者透露,公司今年销售额预料将实现中双位数百分比的增长。这一目标若实现,净利将接近翻倍,相比去年公布的11亿美元大幅上升。
今年首季,希音净利超过4亿美元,营收接近100亿美元,美国消费者在总统特朗普取消“小额包裹免税”(de minimis)政策前抢购商品,带动销售激增。
希音于8月底发布的全年预期显示,公司在为延迟多时的首次公开募股(IPO)重建投资者信心。尽管免税漏洞关闭后外界原本预料业绩将受挫,但这一乐观预测仍令市场意外。
相比之下,西方大型服饰零售商的增长前景远为温和。Zara母公司Inditex本财年净利预料增长8.6%,H&M集团则预计增长8.8%。 报道称,希音通过适度提价,将部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并削减在广告上的高额开支,借此提升利润率。由于竞争对手Temu在美国市场的宣传力度减弱,这一策略获得空间。
希音在巴黎巴诗威百货商场(BHV)开设的首家永久实体店于星期三(11月5日)开业,当天吸引近8000人次。
不过,公司上市之路仍面临重重挑战。除美国外,其他国家也计划效仿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法国政府本周更宣布,因平台上出现销售儿童外形性玩偶及武器的投诉,将暂停希音的线上市场服务。 希音未回应媒体置评请求。
希音的IPO计划仍需中国证监会批准。尽管公司总部设于新加坡,但因与中国业务联系紧密,仍受中国境外上市审查规定约束。希音目前正寻求在香港上市,早前在纽约与伦敦挂牌的计划因政治与监管阻力告吹。
曾获估值1000亿美元的希音,估值在2023年融资后降至660亿美元。据报道,公司目前正承压考虑将估值再减半。投资者包括IDG资本、阿布扎比的穆巴达拉投资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和前红杉资本中国(现更名为HS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