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8秒前
“慢慢变富”的现实意义与财富的真正价值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慢慢变富”这一投资理念的现实意义,并纠正了对巴菲特财富增长模式的普遍误解。作者强调,对于普通人而言,复利积累的财富主要体现在人生后半段,但通过长期坚持和适度收益,也能为晚年提供有力保障。文章还指出,“不开始,就永远不会富”是普通人唯一可靠的致富途径,并深入分析了财富在安全感、选择权和影响力三个层面的核心价值,强调了财富对于老年人尊严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最终提出“慢慢变富”是一种基于长期主义的人生哲学,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常态。

💰 **财富积累的现实节奏与复利效应:** 文章指出,许多人误解了巴菲特财富积累的模式,认为财富主要在晚年才显现。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通过20-30年的定投,即使是8%的年化收益率,也能在60岁左右为余生提供高比例的保障。“慢慢变富”追求的是人生后半段的经济充裕,而非仅限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复利公式中“前少后多”的节奏是必然的,但关键在于尽早开始,以时间为变量,实现财富的长期增值。

🚀 **“不开始,就永远不会富”的唯一性:** 文章强调,对于普通人而言,“慢慢变富”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唯一可靠的方法。任何“快速致富”的捷径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甚至触犯法律。长期坚持投资,利用时间的力量“滚雪球”,是实现财富积累的关键。早几年开始投资,即使初期差异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将呈指数级增长。因此,普通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老了才富”,而是“不开始,就永远不会富”。

🛡️ **财富在老年时期的核心价值:安全感与尊严:** 文章深入分析了财富对老年人的重要性,指出老年时的贫穷带来的不仅是物质困境,更是尊严的剥落。缺乏经济基础的老年人容易遭受欺凌,生活拮据,甚至因医疗支出而耗尽积蓄。财富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感,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避免因经济压力而焦虑、羞于社交。因此,年轻时的财务行为积累,直接决定了老年时的生活质量和尊严。

💎 **财富的三重价值:安全感、选择权与影响力:** 文章重新定义了财富的意义,认为其价值远超简单的“享受”。首先,财富带来最直接有效的安全感,这是享受人生的前提。其次,财富的核心价值在于“选择权”,即能够自由地决定不做什么,不因金钱被迫做不喜欢的事情,这包括抵御风险、照顾家人、选择有挑战的工作等。最后,财富的终极价值是“影响力”,即使不花钱,财富本身也能通过改变他人预期、获得融资、提供担保等方式发挥作用。选择权和影响力都是财富带来的从容思考与理性决策,而非单纯的花钱。

🛤️ **“慢慢变富”的人生哲学与长期主义:** 文章认为,真正的变富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时间点。“慢慢变富”“慢慢变强”“慢慢变老”是人生的常态,体现了财富与人生价值相互成就的过程。“活在当下”或许能缓解焦虑,但人生各阶段是连续的,当下的问题源于过去的积累。巴菲特的“慢慢变富”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哲学,倡导一种基于长期主义的人生构建方式,通过斜率持续向上的财富积累曲线,实现对人生的掌控。

一、慢慢变富

今天在后台看到一个对“慢慢变富”这个观点的评论:

唉,其实每次我提到“复利”,提到“慢慢变富”,都有人这么说。很多人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想:如果人生大部分时间根本享受不到自己赚到的钱,这样的投资方法有什么意义呢?

实际上,这个感受首先是大家对巴菲特的一个误解——老爷子99.8%的财富在50岁后获得。

这个数据没错,但你把这个财富积累结构套在自己身上就错了。

第一,老爷子实在太高寿了,今年都95了,他从26岁开始创办自己的投资公司,大部分人50岁之后就是半退休状态,可老爷子50岁以后的投资生命接近之前的两倍。现加上50~70岁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收益率最高的阶段,才出现了99.8%这么夸张的结构。

第二,老爷子的收益率太高了,一般人根本远远达不到。

复利积累的财富中,后期占比跟收益率有很大的关系。以定投为例,从25岁开始定投40年,一般人“慢慢变富”的年化收益率8%,65岁的资产总额大约是45岁资产总额的5.92倍,而股神的“慢慢变富”的年化收益率20%,65岁的资产总额大约是45岁资产总额的51.35倍。

对于普通人6%~10%的收益率而言,通过20~30年的积累,在60岁左右就能为余生提供高比例的保障,“慢慢变富”追求的是人生后半段不缺钱,而非人生最后阶段才有钱。

不过,复利必然存在“前少后多”的节奏,让很多年轻人很抗拒,但复利公式中也藏着一个可以让你早一点享受的参数。

二、不开始,就永远不会富

首先是一个反问,如果不慢慢变富,你准备怎么变富?天天彩票?打听内幕消息炒股?加杠杆炒币?

不管怎么变富,都有一个前提——留在游戏中别出局,慢的策略就是要让你长期留在游戏中,大部分“快速致富”只是加大波动率,真正能稳定快速变富的少数途径,都写在刑法里。

巴菲特用“滚雪球”比喻复利的魔力,雪球越大、坡越长,滚得越远,关键变量不是收益率,而是时间。

“慢慢变富”不是普通人的可选项,而是唯一可靠的方法,这可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你改变不了财富积累的速度,你也改变不了财富积累“前少后多”的节奏,但你至少可以做到——早一点开始。

比别人早了几年投资,开始几年也就是10万和20万的区别,但到了50岁就是100万对200万,300万对600万,区别就大了。

普通人的问题不是“老了才富”,而是——不开始,就永远不会富。

说到这儿,很多人可能还是觉得不爽:为什么我要为二十年、三十年以后的人生,放弃眼前的快乐?为什么未来就比现在更重要?为什么我们不能活在当下呢?

三、老年人的“保镖费”

有一句话“莫欺少年穷”,反过来说,老了还很穷,就没有什么翻身的机会,容易被人欺。

前几天看到一个新闻,养老院的老人“雇保镖”,不是讨债,而是让这些五大三粗的保镖假装“侄子”定期来看望老人,以威慑那些欺负自己无儿无女的护工和其他老人。

这跟过去农村一定要养儿子一样,如果只有女儿,就没有威慑力,老了容易被欺负。

即使是城市里的退休老人,月养老金3000元,只能靠“节衣缩食”维持体面,尤其是医疗支出,可能一次住院花掉多年积蓄——现在又多了一笔“保镖费”。

如果说,“年轻时的穷”是愤懑、委屈与自责,那么“老年时的穷”就只有两个字——绝望,一种经济困境与心理绝望的叠加,你自己和其他人都知道你没有时间去改变这一切。

没有试错的资本,人会变得小心翼翼、焦虑、甚至羞于社交,不敢开空调,不敢看病,过年不愿出门,怕别人看出窘态,朋友圈停止更新,怕别人看到生活落差。

不管你年轻时有多风光,只要钱没有带进老年,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穷,更是尊严的剥落。

人不是忽然变老的,也不是忽然变穷的,而是几十年前的财务行为积累的结果:

钱对于年轻人和对于老人,作用完全不同,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财富真正的意义。

四、不花钱的影响力

说80岁再有钱也没有意义,是站在年轻人的立场上,生活开销之外的钱,最大的作用就是享受人生,这其实跟“皇帝用金锄头种地”一样,是同一种思维。

人总是要老的,站在完整的人生旅途上,我认为钱有三个最重要的意义,而享受还到不了这个级别。

1. 财富的底层价值:安全感

钱带来的安全感,上一章已经分析过了,而且安全感是享受人生的前提,谁说80岁就不能享受?现代医学下,80岁的健康老人比比皆是,巴菲特本人90岁仍每天喝可乐、吃汉堡、打桥牌、看球赛,比绝大多数老人更“享受人生”。

即使年轻人有很多方法获得安全感,钱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

2. 财富的核心价值:选择权

所谓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是不想干什么就不会因为钱而被迫干什么,这并不需要达到财务自由的程度,你有多少钱,就有多少说“不”的自由。

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尊严,几乎都是靠钱买来的。

对于中年人而言,不必为了生计做不喜欢的工作,如果家庭有需要,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可以抵御突如其来的风险。

即使是对于收入差不多的年轻人而言,手头有没有通过投资产生的积蓄,是你敢不敢辞去无价值的工作的区别,是敢不敢对职场PUA说不的区别,是敢不敢尝试收入略低但更有挑战的职位的区别,是能不能租离公司更近的房子,节省时间的区别。

俗话说,选择大于努力,而“选择权”从经济学上看是一种“期权”,所有的选择的机会实际都是用钱买来的,区别只在哪一个性价比更高。财富越多,选择越多,你付出的机会成本也越低。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选择权才是财富的核心价值。

3. 财富的终极价值:影响力

把有钱理解成享受,是“钱只有被花掉才能体现价值”的误解。

事实上,财富的价值远不止于“购买”这个动作,有钱人不一定要花钱,财富本身就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它通过改变他人的预期,无声却有力地发挥拥有者的影响力。

巴菲特看中那个股票,哪怕只买了一点点,也能让股价短期内迅速上涨;

拥有资产的人,看到投资机会,可以轻松获得银行的贷款,遇到他认为靠谱的人,可以用担保帮助他,这些都不需要花一分钱;

即使是普通人也是如此,所有亲戚朋友中,更有钱的那个通常更有影响力,尽管人们并不贪图他的钱,所以大部分人都要通过维系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也是财富的影响力。

包括前面说的“选择权”,也不是花钱,而是拥有财富给自己带来的从容思考与理性决策。

当然,如何适当地使用选择权和影响力,而不用消耗财富本身,这是需要慢慢学习的,这也是“慢慢变富”的理由,一夜暴富的人往往只知道花钱解决问题。

五、平滑一生的消费与财富  

就像小孩子觉得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因为个子太小,只要快快长大,所有麻烦就能解决一样,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眼前的问题解决了,一切就都解决了。

所谓“活在当下”,只是对付某些过度焦虑的“心理药”,但是药三分毒,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连续的:

六十岁的困窘源于五十岁时养老金不足,五十岁时养老金不足,源于四十多岁的职业危机,四十岁“无力选择”的职业危机,源于三十多岁没有积蓄财富;三十岁时的焦头烂额,又源于二十多岁过度追求享受。

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活在当下”。

真正的变富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时间点,“慢慢变富”“慢慢变强”“慢慢变老”,才是人生的常态,它体现了财富与人生价值相互成就的过程。

巴菲特的“慢慢变富”,本质上是一种生活哲学,倡导一种基于长期主义的人生构建方式。所以投资理财并不是数字游戏,你的财富积累和人生成就都是一个斜率持续向上的曲线,体现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掌控。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慢慢变富 复利 长期主义 财富价值 人生哲学 Financial Planning Compound Interest Long-Termism Value of Wealth Life Philosoph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