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流感威胁迫在眉睫,且流感疫苗是有效防御手段,但中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长期徘徊在3%左右,远低于国际水平,导致巨大的免疫缺口。文章深入探讨了接种率低迷的多重原因,包括公众对流感严重性的低估、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误解,以及接种服务便利性不足等“最后100米”的障碍。同时,文章也揭示了疫苗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困境。专家呼吁,需要公众认识流感危害、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并投入创新、政府为重点人群提供免费接种并优化服务,共同打破僵局,形成流感疫苗接种的“良性循环”。
🦠 **流感威胁与疫苗接种现状的巨大反差**:文章开篇即指出,尽管流感季可能提前到来,其潜在的严重性和并发症(如急性坏死性脑病)不容忽视,但中国流感疫苗接种率长期处于3%左右的低位,远低于全球普遍水平,暴露了巨大的公共卫生挑战。这与流感可能引发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形成鲜明对比,亟需引起重视。
🧠 **公众认知误区是接种率低迷的关键**:中文语境中“流感”与“感冒”的混淆,导致公众低估了流感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的严重性。许多人认为流感只是“更严重的感冒”,且误以为“平时很健康就不用打”、“得了有特效药”。即使是部分医务人员也存在认知不足,影响了对公众的有效科普和引导。疫苗的首要价值在于“防重症”,而非完全杜绝感染,这一点需要被广泛理解。
🚗 **“最后100米”的便利性障碍**:尽管流感疫苗被证明能有效降低疾病负担和医疗成本,但其接种过程中的不便之处劝退了不少潜在接种者。科普宣传和实际接种环节的分离,意味着患者需要额外付出时间和精力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种“最后一公里”的挑战,对于意愿不强的个体而言是巨大的阻碍。部分地市已开始为特定人群提供免费接种,但便利性仍需提升。
💰 **企业困境与创新之路**:在公众接种意愿不高的情况下,疫苗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恶性价格战的困境,导致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严重影响了研发投入和创新积极性。为了打破“内卷”,企业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并致力于研发下一代疫苗,如“通用流感疫苗”和更便捷的给药方式(鼻喷、微针),以期降低接种门槛,提高接种率。
🤝 **构建“良性循环”的多方协作**:文章强调,要提升流感疫苗接种率,形成“良性循环”,需要公众、企业和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公众应主动认识流感危害、科学接种;企业需在获得合理利润的同时,加大创新投入;政府则应继续为重点人群提供免费接种项目,并持续优化接种服务,使其更加便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流感威胁,保障公众健康。
2025-11-06 18:59 广东
流感疫苗,为何难以“流行”?

全文共4764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公众认识危害、主动接种;企业获得合理利润、投入创新;政府为重点人群建立免费接种项目,并优化接种服务,让接种服务更便利。”冯子健认为,只有多方努力下,这个“良性循环”的图景才会形成。
文 | 熊未
秋风刚起,流感的“战鼓”似乎已提前敲响。
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25年10月3日宣布日本全国进入流感季,比往年提前约一个月,为1999年启用现行统计方法以来“第二早”。
坏消息似乎不止于此。随着国际旅行增加,病毒将有可能扩散到周边国家。多位专家预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今年中国的流感流行季也可能提前到来[1];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南方省份的流感活动已在持续上升,北方部分省份也已上升[2]。
降温后,一位小朋友在电动自行车的挡风后面躲风。(新华社 / 图)威胁迫在眉睫。每年秋冬季,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几乎是固定上演的“剧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叶盛说,传统上,每年从11月、12月开始,儿科门诊就进入感染性疾病的高峰,流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作为有效的防御工具——流感疫苗,中国的接种率却常年在3%左右徘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发表的数据显示,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16%和2.47%[3]。
在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3%左右的接种率,意味着还有超过13亿人的“免疫缺口”。流感疫苗,为何难以“流行”?
1
被低估的流感
“‘流行性感冒’这个词语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困扰,让人觉得是感冒的一个类型。”在叶盛看来,流感的名字对人们具有误导性。英文中,“感冒”(Cold)与“流感”(Influenza)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词,二者也是独立的两种疾病。但在中文语境里,“流行性感冒”的译名,模糊了二者的边界,使公众普遍将其误解为“一场更严重的感冒”。叶盛强调,普通感冒的症状通常局限于上呼吸道,如打喷嚏、流鼻涕。而流感则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典型特征是突发高热、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头痛,是一种“全身难受的感觉”。而且,公众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流感只在冬天流行。叶盛指出,流感的高峰并不局限于秋冬季,7月份也可能出现小高峰。“流感病毒不一定只喜欢冷的环境,夏天人们喜欢在室内空调续命,也会产生聚集,归根结底,它是一个人际传播的疾病。”过去,因为检测手段有限,医生诊断呼吸道疾病时,多数通过症状判断。而现在,随着PCR核酸检测技术的普及,临床上能常规开展多项呼吸道病原体检测,“检测手段提高,让我们觉得某些病原体似乎多了。”叶盛说。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冯子健说,流感病毒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北半球,每年冬季高发,有的年份流行强度高、有的年份流行强度低。新冠疫情期间对人群聚集和流动的管制措施以及病毒生态位的竞争,导致流感流行强度极低,或者推后了季节性高峰,但随着社会常态化运行,流感病毒会“回归”其经典的冬季高峰。流感大多数是轻症,可以自愈,但若引发其他疾病导致重症,也十分凶险。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每年约有10亿季节性流感病例,包括300万至500万例重症病例[4]。
叶盛介绍,在儿科临床上,流感引起肺炎比较多,除此之外也有喉炎、哮喘急性发作等并发症,一旦流感病毒导致重症肺炎,患者将面临呼吸衰竭和低氧血症——每一步的升级,都意味着对患者生命威胁的陡增。比肺炎更凶险的,是小概率却极其致命的并发症——流感相关性急性坏死性脑病,它会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如昏迷、抽搐,“死亡率极高,超过50%,甚至有些数据指超过70%,幸存者也可能遗留癫痫、运动障碍等终身后遗症”。叶盛说。这种严重性也反映在疾病负担上。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季节性流感每年导致29万至65万起呼吸道死亡[4]。而一项针对我国2006-2019年间流感相关健康负担的研究估算也显示,我国每年流感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数平均为234.6万,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例数平均为9.2万例[5]。
“如果不打疫苗,流感几乎是一个不可预防的疾病。”冯子健说。
冯子健解释,其他的公共卫生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增加人际距离等,在流感流行季可以在社会面倡导,但其实依从性并不高,也很难保持。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视觉中国 / 图)也正因如此,《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明确指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降低流感相关重症和死亡负担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流感相关疾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及对医疗资源的挤兑。2
为何没能接种?
“我感觉还是挺痛心的。”谈及流感疫苗的推广,叶盛反复提到“痛心”这个词。他“痛心”的是,一些医学专业人士,甚至包括网络上拥有众多粉丝的医生“大V”,对疫苗的认可度不高。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宣传打流感疫苗,下面有医生同事回复“没用的,还是会得的”。这并非孤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2023年刊发的一项研究显示,超过40%的公共卫生人员认为流感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18%的公共卫生人员和45%的医务人员表示自己对解答流感疫苗相关问题缺乏信心[6]。医生的犹豫,是公众对流感疫苗误解的冰山一角。“不是国家免费的,说明不重要”“疫苗不安全”“自己平时很健康,不用打”“得了有特效药”……多年的临床经历,叶盛见过了各式各样对于流感疫苗的认知误区。面对医生和家长对流感疫苗作用的质疑,叶盛也很坦然,毫不避讳地回答:“完全有可能还会得流感。”他会告诉家长,流感疫苗的保护率有限,约在40%-60%,“打了不一定会完全不得,但是会减少得的机会,也会减少重症和重症并发症死亡率的机会”。在他看来,这才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大意义——疫苗的首要价值不是完全杜绝感染,而是防重症。虽然接种后仍可能感染,但能极大地降低个体滑向肺炎、住院,乃至死亡的概率。“接种疫苗可以使流感由Wild(狂野)变成Mild(温和,轻微),就是说你有可能仍然会感染,但是症状会很温和。”北京科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商业官助理刘沛诚补充道。一项针对2015-2024年间中国开展的流感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系统综述揭示了不同疫苗、不同人群在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上存在差异,分析显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均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7]。尽管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治疗费用,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8],但实际上,对一个健康人而言,疫苗是一份“为未来投保”的抽象产品。个体需要付出金钱、时间,忍受不便甚至恐惧,换取一个“什么都没发生”的结果。疫苗的保护是隐形的。如果一个人打了疫苗,并且安然度过了流感季,他很难将这份平安归功于疫苗;如果他没打疫苗,也安然度过了,他会说“我不打也得不了”。“除非处在疫情暴发特别是广泛传播的大流行期间,人们对疫苗作用及其所预防的疾病风险往往存在所谓的‘自负’认知和态度。”冯子健解释,健康人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往往认为自己不会发生那个疾病。“除非是今年得了流感,才会想到明年也许应该打一针。”即便如此,叶盛也从未停止过向公众科普流感疫苗的脚步。他仍在持续输出流感疫苗科普。他曾在日本旅行回程的机场,抓起手机“怼着脸在那自拍”,录了一段半分钟的视频,意外“爆了”。他坚信:“我们一定要拿正确的科学的声音压倒不科学的声音。”3
没有打通的“最后100米”
流感疫苗常见的有三价与四价,每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流感疫苗组分,之后再由企业生产。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决策依据,就来自分布在全球的流感病毒监测网络。冯子健介绍,中国为全球贡献多个监测点,包括500多个哨点医院、400多个监测实验室,它们为全球流感监测网络服务,贡献毒株,预测流行趋势。“这么多投入的目的何在?就是为了预测下一个流行季流行的主导毒株是什么,然后生产并向公众供应疫苗,让公众通过接种降低流感感染或引发严重疾病的风险。”冯子健说。在他看来,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堵点在于“免费”和“便利”,二者没有打通。费用与流感疫苗接种率密切相关,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居民自愿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但当前全国已有部分地市出台政策,为65岁或70岁以上老年人、儿童等群体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研究显示,免费接种可使人群接种率超过50%,享受医保报销政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接种率[3]。以北京为例,北京市自2007年起实施在校中小学学生免费集体接种流感疫苗政策。一项针对2023-2024监测年度的疫苗接种情况分析显示,在该流感监测年度,北京市中小学校学生流感疫苗接种覆盖率为54.26%,高于同期北京市全人群接种率11.28%和全国平均水平3%-4%[9]。“费用”的挑战仍然棘手,“最后100米”的路,布满障碍。叶盛发现,医生在医院科普,患者需自行到接种点接种,这“最后100米”的路程会劝退很多人。“医生在医院里费尽口舌做科普,好不容易说动了家长,但家长必须带着孩子专门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针,这段路程,以及为此付出的额外时间、预约和交通成本,足以劝退很多意愿本就不坚定的人。”叶盛解释道。医院候诊区的走廊。(视觉中国 / 图)4
被浪费的产能
当公众因种种障碍“不想打”“打不着”时,硬币的另一面,对于企业而言,生产多少流感疫苗,也是一场“豪赌”——他们必须在年初就根据对市场的预判开始生产,但到接种环节已经是几个月后的事了。然而近几年流感疫苗的现实情况是“供大于求”。截至2025年10月中旬,共有12家企业有流感疫苗批签发,还有多家处于临床阶段。这种“内卷化”竞争最直接的体现是价格战。近两年,流感疫苗价格持续走低。2024年,四价流感疫苗的价格在短短半年内,从128元/支先后降至88元/支、78元/支,甚至38元/支。三价流感疫苗更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从2024年的9.4元/支,降至2025年的6元/支,最终在2025年9月的北京采购中,创下了5.5元/支的历史新低。价格战也导致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泥潭。冯子健认为,恶性的疫苗价格战对行业是“毁灭性的”。如果疫苗(预防端)的利润远低于治疗性药物(治疗端),企业就会将资本投入治疗端,而不是赚钱更少的预防端。“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是多赢的,企业有利润后,也能支持研发的积极性。”冯子健解释道。在“内卷”的困局中,企业开始寻找出路。最直接的出路是出海。以科兴为例,2025年1月,其独家中标智利政府2025年度流感疫苗全球招标项目,助力“智利2025年流感疫苗接种防控”。截至2024年12月,科兴的流感疫苗在全球的累计接种供应也突破了1亿剂。而更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目前,流感疫苗仍有许多未被满足的痛点。冯子健指出,全球流感疫苗研发的努力方向,一是研发“通用疫苗”,解决“年年打”的痛点;二是更便利的给药形式,如鼻喷或微针,实现更低的接种门槛。科兴的研发布局正与此呼应。刘沛诚介绍,公司正针对老年人群开发高剂量或佐剂疫苗,同时布局细胞培养技术,以及微针、鼻喷等新型接种方式,联动疾控、校园、社区和医生,将单向宣传变为全民参与,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公众认识危害、主动接种;企业获得合理利润、投入创新;政府为重点人群建立免费接种项目,并优化接种服务,让接种服务更便利。”冯子健认为,只有多方努力下,这个“良性循环”的图景才会形成。(专题)
参考资料:1.生命时报微信. 今年流感季有两大不同,医生点名5类高危人群. 2025-10-23. https://mp.weixin.qq.com/s/961taLCOLnHYHK-ird12fA
2.国家流感中心. 2025年第43周第880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 2025-10-30.
https://ivdc.chinacdc.cn/cnic/zyzx/lgzb/202510/t20251030_313187.htm3.赵宏婷,彭质斌,倪兆林,等. 2020-2021和2021-2022年度流感流行季我国流感疫苗接种政策和接种情况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4.世界卫生组织.季节性流感. 2025-02-28.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influenza-(seasonal).5.龚慧,申鑫,严涵,等. 2006-2019年中国季节性流感疾病负担估计. 中华医学杂志. 2021.6.Jiang B, Cao Y, Qian J, et al. Healthcare Workers’ Attitudes toward Influenza Vaccination: A Behaviour and Social Drivers Survey. Vaccines (Basel). 2023.7.Kong F, Cai L, Zhang J,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s for Different Influenza Vaccines and Vaccination Strategies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Vaccines. 2025.8.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5-2026)》. 2025.9.王莹莹,孙瑛,李佳,等. 2023-2024监测年度北京市中小学流感疫苗接种对流感聚集性疫情的影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5.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