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闻 4小时前
普惠金融榜:国有大行稳居前列,股份行显露疲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2025年“金标杆—普惠银行榜”显示,尽管普惠金融在“增量扩面降息”方面持续推进,但商业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表现强劲,占据榜单前列,农业银行蝉联冠军。城商行和农商行表现亮眼,部分银行成功跻身十强。然而,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增速放缓,整体排名下滑,面临资产质量承压等问题。文章强调了数字技术和金融科技在提升普惠金融商业可持续性方面的重要性。

📈 **国有大行普惠金融优势巩固**:在2025年“金标杆—普惠银行榜”中,国有大行继续领跑,农业银行凭借在客户数、贷款余额和新增贷款等核心指标上的领先地位,蝉联冠军。它们在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服务覆盖面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展现出绝对优势,在受测评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客户数和增量贡献度上均占有显著比重。

🏦 **城农商行表现抢眼,挤占市场空间**:与往年相比,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表现更加突出。兰州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跻身榜单前十,沪农商行险胜青农商行蝉联农商行冠军。这些银行通过精细化运营和积极的调研反馈,在普惠信贷质效和动态变化指标上表现优异,开始对规模更大的股份制银行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 **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降速”显现**:股份制银行在2025年普惠金融榜单中的整体排名大幅下滑,仅有中信银行进入前十。部分股份制银行在普惠型小微贷款客户数、贷款余额增速以及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等方面出现负增长或增速低于整体贷款增速。研究员分析认为,资产质量承压是导致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普惠金融业务增速下降或收缩的重要内因。

💡 **提升商业可持续性是关键**:在普惠金融业务取得显著“增量扩面降息”成就的同时,商业可持续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建议银行大力应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赋能普惠金融,推动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以变革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提高服务便利度和可得性,从而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受测评银行普惠金融持续“增量扩面降息”。但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国有大行普惠金融业务依然稳中有进,成为主角,农行多项核心指标领先;股份制银行和一些城商行的普惠业务出现“降速”现象,这与资产质量承压有直接关系。

沪农商行险胜青农商行,蝉联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银行榜冠军,两家农商银行同时跻身普惠银行榜十强,表现优于资产规模更大的股份制银行。首次参与测评的东莞农商银行和广州农商银行表现迥异:东莞农商银行虽资产规模不及广州农商银行,但多项指标表现均好于广州农商银行。

责任编辑:丰雨

“十四五”期间,普惠金融发展如何?

在国新办于2025年9月22日举办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指出,“十四五”时期,普惠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则透露,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提及的上述指标亦是2025年“金标杆—普惠银行榜”(下称“普惠银行榜”)指标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

作为2025年“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下称2025年“金标杆”,详见《五大行业,近400家机构,谁才是“金标杆”?》) 17个子榜之一,“普惠银行榜”遵循“金标杆”自诞生之日起便确立的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之四项原则,通过定量和定性数据测评、深调研和权威专家评审团打分三大维度,综合评估各受测评银行在普惠金融体系、普惠信贷质效、金融服务可得性和客户服务质效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9月开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沿用初榜测评指标体系,以2025年中报数据为依据,对受测银行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更新(指标体系及初榜详见《为特殊群体“雪中送炭”,哪些银行更有行动力?》)。在此基础上测算出客观分值,此项分值在总分中占比70%。

与此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对受测银行进行深调研,并遴选11位专家组成评审团。专家们对受测评银行“背对背”实名制独立评分(详见《评审团再扩容,11位评委青睐谁?》)。上述两大维度测评结果在总分中各占比15%。其中,深调研环节包括问卷调研、线上调研和实地走访部分银行。

以上述三大维度分值及对应权重为测评依据,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制而成2025年普惠银行榜终榜。终榜显示,2025年度,三大国有银行在普惠金融三大维度的综合比拼中得分领先,包揽终榜前三;股份行中仅有1家进入十强,较2024年有所退步;城农商行在前十强中占据半壁江山。

普惠金融仍在“增量扩面降息”

2025年“金标杆”银行业测评范围从42家扩展至60家,包括在内地及香港上市的全部中资上市银行及尚未上市但属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广发银行。扩围之后,受测评银行的普惠金融整体发展质效如何?

截至6月末,受测评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按可比口径,下同),增速快于同期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增速1.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在受测评银行各项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6月末的10.86%、2024年6月末的12.08%、2024年12月末的12.17%,进一步提升至目前的12.66%。

值得一提的是,受测评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3.35万亿元,占全部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65.6%,较年初提高1.14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客户数2093万户,较年初增长3.5%。

以上核心指标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受测评银行普惠金融仍在“增量扩面”,保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规模增速。与此同时,受测评银行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自2023年末的4.52%一路下行,至2024年末的4.16%,至2025年6月末仅有4.07%,累计下降了45个基点,降幅达10%。

在此期间,哪些银行“步步为营”?哪些银行“高歌猛进”?哪些银行“退避三舍”?

普惠银行榜终榜显示,国有大行稳居前列,四大行悉数跻身前五;43家城农商行中有5家挺进十强,11家入围前20,数量较2024年终榜分别增加4家和3家;股份制银行仅中信银行名列前十,3家进入前20名,在普惠金融领域得分排名整体大幅下滑。

 

农业银行蝉联冠军

国有大行依旧保持在普惠金融领域绝对主导地位。

6月末,国有大行普惠小微企业客户数和贷款余额分别占受测评银行的71%和70%,占全部商业银行的24%和45%;国有大行对全部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的贡献度达72%,较年初增速分别达5.94%和13.86%,分别领先受测评银行整体2.47个百分点和3.74个百分点。

 

其中,农业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力压其他大行,蝉联“普惠银行榜”冠军。农行在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客户数、贷款余额、贷款余额新增等核心指标上均领先同业;在普惠金融业务超大基数情况下,上述核心指标仍能实现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是普惠金融供给总量最大、服务覆盖面最广、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的国有大行。

中国银行虽在普惠金融的绝对规模上落后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但凭借在动态变化指标、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方面的良好表现,以及在普惠型涉农贷款方面更充分的信息披露,位居第二。

兰州银行逆袭

扩围之后,受测评城市商业银行数量从17家增至30家,覆盖省份从13个增至19个。哪些城市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业务表现较佳?

 

普惠银行榜终榜显示,兰州银行、北京银行和南京银行联袂进入榜单十强,其中兰州银行得分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排名榜单前五和城商行第一。2025年6月末,兰州银行总资产5097亿元,在受测评的30家城商行中仅排第24位,是典型的区域性中小银行。但在西北地区,兰州银行是规模最大的城商行,其网点遍及甘肃全省各地市。2024年“金标杆”测评中,该行普惠金融榜得分在43家受测评银行中列第20名,城商行中列第7名。2025年,兰州银行的得分排名为何大幅跃进?

分维度看,兰州银行在最为核心的普惠信贷质效维度(占总得分权重49%)得分排名第五,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与总得分排名一致。在该维度14项子指标的比拼中,规模实力均落下风的兰州银行,动态变化指标表现惊人。其中,该行上半年在总贷款规模仅增长4.9%的情况下,普惠型涉农贷款较年初大增21.79%,比全行贷款增速加快16.89个百分点。兰州银行这两项重要指标获满分,将其他银行甩在身后。不仅普惠型涉农贷款,该行普惠小微贷款客户数较年初增幅、普惠小微贷款在总贷款余额中的占比较年初提升、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等动态变化指标分别列受测评银行的第五、第八和第十,进一步佐证2025年兰州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也跻身十强。两家头部城商行均属系统重要性银行,网点和业务早已实现跨省区展业,普惠金融业务较可比同业更具竞争力。2024年,两家银行的普惠金融榜分别排名第9和第19名,此次分列第8和第9名,显示出在普惠金融领域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与之相比,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这3家同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头部城商行,在普惠金融各项指标榜比拼中因增速放缓,或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综合得分与领先者拉开差距,最终分别排名总得分第23、第29和第31名。

值得一提的是,天津银行(第12名)、苏州银行(第16名)、杭州银行(第19名)、长沙银行(第20名)和泸州银行(第22名)5家规模稍小的城商行此次也超越上述3家头部城商行,4家进入前20名,均较其各自总资产排名明显提升。从共性原因分析,上述城商行在深调研维度均准备充分,对问卷相关问题的回复全面且包含与测评直接相关的新信息,故获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成绩。同时,与测评直接相关的新信息有力补充了该行年报、中报、ESG报告等公开信息披露存在的缺失,提升了上述银行在数据测评维度的得分。

沪农商行险胜

与2024年普惠金融榜相比,2025年普惠银行榜最大变化是2家粤港澳大湾区的头部农商行首次被纳入测评对象,实际测评农商行达12家。2025年6月末,广州农商银行和东莞农商银行资产规模分别达1.4万亿元和7600亿元,在受测评农商行中仅次于重庆农商行和上海农商行,分居第3和第4名。

更趋激烈的竞争之下,12家农商行表现如何?普惠银行榜终榜显示,沪农商行以0.19分险胜青农商行,蝉联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银行榜冠军。这2家农商银行同时跻身普惠银行榜十强,分居第6和第7名,表现优于资产规模更大的股份制银行。

 

比较而言,沪农商行在与普惠型小微贷款业务相关的各项指标中领先青农商行,青农商行则在普惠型涉农贷款业务相关的各项指标中优于沪农商行,可谓各擅胜场,其中青农商行的得分更加领先。但沪农商行在深调研问卷反馈方面更加充分,在专家评委打分环节获得评委的票数更高,最终得分反超青农商行而夺冠。

首次参与测评的东莞农商银行和广州农商银行表现迥异。东莞农商银行虽资产规模不及广州农商银行,但该行普惠型小微贷款的增量、增速、占比、占比提升等指标表现均好于广州农商银行。其中,6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在全部贷款余额的占比达到13%,较年初提升了2.58个百分点,该项指标在全部受测评银行中位居第一。

不仅如此,东莞农商银行还积极配合深调研,广州农商银行则未提交任何反馈材料。最终,东莞农商银行以18.28分的巨大优势胜出,排名普惠银行榜总得分第13名,农商银行榜第3名。广州农商银行此次仅获得总得分榜第39名。

股份行集体“退步”

较之2024年和2025年的普惠银行榜终榜得分可见,在榜单打分逻辑一致、测评银行数量增加37%的情况下,2025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4个分榜单平均得分分别为48.41分、30.02分、26.06分和27.06分,分别比2024年提高1.65分、1.57分、4.77分和11.91分。这显示受测评银行普惠金融整体质效继续向好。

但股份制银行的提升幅度最小,反映到榜单排名的变化,则是股份制银行排名集体大幅下滑。

 

普惠银行榜终榜显示,11家受测评股份制银行中,仅中信银行进入十强,第11至第20名中只有民生银行(第14名)、广发银行(第17名)和招商银行(第18名)。这与2024年4家股份制银行进入十强,6家进入前20名的局面相去甚远。股份制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发生了什么?

从普惠信贷质效维度观察,股份制银行2025年上半年在动态变化指标上表现不佳。其中,4家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客户数同比负增长,3家银行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增幅低于1%并且低于该行整体贷款增速;普惠型涉农贷款方面,6家披露相关数据的股份制银行中,有4家6月末的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较年初出现下降,普惠金融业务在部分股份制银行出现“降速”现象。

不仅仅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中这一现象也较2024年明显增加。30家受测评的城商行中,25家披露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相关情况,其中12%的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数较年初负增长,16%的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44%的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及全部贷款增速;在披露普惠型涉农贷款相关情况的城商行中,36%的银行该项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上述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普惠金融指标出现负增长的数量均较2024年显著增多。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深调研发现,上述银行普惠贷款的资产质量承压,是造成业务增速下降甚至收缩的重要内因之一。

这只是普惠金融业务历经10年高速发展后整体“减速”趋势的一种反映。事实上,自2021年一季度以来,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披露的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和客户数的同比增速便呈现逐季下滑趋势。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2024年度银行业“金标杆—普惠金融榜”终榜报告中对此已有预警(详见《43家银行,谁是普惠金融领头羊?|2024年度“金标杆”)。

从2025年普惠银行榜终榜可以看出,国有大行和头部城农商行普惠金融业务依然稳中有进,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这令股份制银行在普惠业务上遭遇“前后夹击”,或主动收缩或被动防守,股份制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市场份额持续受到蚕食。

应提升商业可持续性

自2013年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中国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据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世界银行首批公布的主要经济体企业调查结果中,中国企业获得资金相关指数为92.5,与新加坡并列最优水平。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保持快速增长,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大幅提升。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十年来年均增速约15%,在企业贷款中的占比由2014年末的30.4%提升至38.2%;2018年末以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授信户数增长3倍多。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持续调研观察发现,普惠金融事业启动以来,在商业银行于普惠金融领域“真小微、真普惠”的精准支持下,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显著提升。但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当前也面临着部分小微企业自身经营压力增大、商业银行获客成本增加、资产质量承压、非银机构尤其互联网平台小额贷款业务竞争等多重挑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在尽职免责机制可操作性、融资担保和信息共享等配套机制运作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小微企业质效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增量扩面降息”和“商业可持续”是普惠金融事业的“一体两面”。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为商业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营造有利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应大力应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赋能普惠金融,推动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深度融合,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进一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可得性。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普惠金融 银行排名 国有大行 股份制银行 城商行 农商行 金融科技 商业可持续性 Inclusive Finance Banking Rankings State-owned Banks Joint-stock Banks City Commercial Banks Rural Commercial Banks Fintech Commercial Sustainability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