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11月06日 22:23
抑郁症治疗新突破:腺苷通路或为关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首次证实腺苷信号通路是氯胺酮和电休克疗法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共同核心机制。这一发现揭示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新治疗靶点。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两种疗法均能激活腺苷信号,并基于此原理开发出间歇性低氧干预新方案。目前,该疗法已与北京安定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有望在2026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计划进行多中心合作,为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抑郁症疗法带来曙光。

🔬 中国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揭示腺苷信号通路是氯胺酮与电休克疗法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关键,为开发更安全的抑郁症疗法提供了新靶点。

🧪 研究发现,尽管氯胺酮和电休克疗法作用方式不同,但都能显著激活小鼠大脑中的腺苷信号表达,表明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

💡 基于此发现,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间歇性低氧干预方案,旨在安全可控地诱发大脑内腺苷释放,并已自主研发相关治疗设备。

🏥 该新疗法目前正与北京安定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初步成果预计在2026年产出,未来将推广至更多医疗中心进行验证。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抑郁症新疗法,相关研究成果星期四(11月6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综合第一财经、中国《科技日报》和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上述期刊发表的研究报告,首次确认腺苷(Adenosine)信号通路是氯胺酮(Ketamine)与电休克疗法(ECT)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共同核心机制,为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抑郁症疗法提供了明确靶点。

上述研究第一作者、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博士后乐晨雨受访时说,抑郁症研究的根本难点在于其病因的复杂性与治疗反应的不可预测性。尽管疗法众多,但约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对常规药物无响应。氯胺酮和ECT恰恰对这部分患者有强效,因此阐明它们的作用机制,已成为开发新一代疗法的关键突破口。

2019年5月,乐晨雨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发现,小鼠注射了氯胺酮,并进行电休克治疗后,均出现了强烈的腺苷信号表达。两种看似迥异的抑郁症疗法,竟受同一种“开关”控制。

罗敏敏团队依据这一原理,找到了可以安全、可控诱发大脑内腺苷释放的抑郁症新疗法——间歇性低氧干预方案,并自主开发了用于抑郁症人体治疗的相关设备。团队目前已就该疗法与北京安定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试验,预计2026年将产出阶段性成果,后续还将推进多中心合作。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抑郁症 腺苷 氯胺酮 电休克疗法 间歇性低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