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保险正迎来高速发展期。今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超过9万亿元的保障,险资对科技企业的投资也超过6000亿元。为进一步推动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会同相关部委研究制定指导意见,并鼓励各地出台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科技保险面临高风险、弱可保性等挑战,未来将着力于完善多方协同的政策体系、构建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系(包括人才培养、产品创新、服务效率提升和专业投资能力)、以及打造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打通数据壁垒,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并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以实现攻坚破局、扩面提质。
📈 **科技保险保费收入与投资增长显著**:今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0%,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超过9万亿元的保障,险资对科技企业的投资也超过6000亿元,显示出科技保险在支持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强劲增长势头。
🏛️ **政策支持与协同将进一步加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正联合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强化科技、产业、金融、财税等政策的统筹协调。同时,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出台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地方性配套政策,为科技保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 **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应对挑战**:科技保险因其高风险性、弱可保性和技术难度大等特点,需要构建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系。这包括培养既懂保险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打造能为重大技术攻关和中小科创企业提供保障的专业产品体系,探索共保体等服务重大技术攻关的模式,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核保、理赔、风控效率,同时支持保险资金进行市场化创业投资和长期投资改革试点。
🌐 **打造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保险发展,需要打通数据“血脉”,鼓励建设保险数据平台,整合各方数据以支持精算定价。同时,建立风险缓冲带,健全政府、科技企业、保险机构等多主体的风险分散机制。此外,还要积极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评估、保险精算等第三方机构,以平衡风险与收益,守住风险底线。
今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1月6日,在宁波举办的中国保险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主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首席风险官向东透露,正在会同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科技、产业、金融、财税等政策的统筹。同时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出台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配套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科技保险发展迅速。据向东介绍,2024年,全国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超过9万亿元,险资投资科技企业超过60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0%,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当前我国科技保险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要实现攻坚破局、扩面提质,根本还在于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向东称,探索中国特色科技保险新模式,首先要完善多方协同的政策体系。
其次,要构建专业高效的服务体系。与传统保险业务相比,科技保险具有高风险性,弱可保性,技术难度大,专业门槛高。
向东认为,当前要注意加强四方面的工作:在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上,要培养既懂保险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打造专业产品体系上,要为重大技术攻关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保驾护航,也要为千千万万中小科创企业遮风挡雨;在服务重大技术攻关方面,共保体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在提升专业服务效率上,要加快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核保、理赔、风控等环节;在提高专业投资能力上,要支持按市场化原则参与创业投资,稳步推进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的试点。
另外,要打造功能完备的生态体系。向东介绍,要打通数据“血脉”,鼓励探索保险数据平台建设,有效整合政府、科研、产业和保险等各方的数据,为精算定价提供有力的支持。建立风险缓冲带,统筹各方资源,健全各级政府、科技企业、保险机构等多主体的风险分散机制。强化辅助配套,积极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评估、保险精算等第三方机构,同时要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牢牢锁住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