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头条 7小时前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打造高精尖新产业集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调这是未来五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通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并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策源功能。同时,文章指出要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布局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并加大应用场景的建设与开放力度。火炬计划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已在产业集聚、企业培育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未来,国家高新区将从“大而全”转向“高精尖新”,成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和运营者,引领区域协同创新,并推动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强调,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这需要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并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策源功能,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完善的创新转化链条**:为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文章提出要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应用。具体措施包括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以及加大应用场景的建设和开放力度。这有助于缩短科技研发到产业化、商业化的周期,并促进跨区域、专业化、网络化的服务模式形成。

🏢 **国家高新区转型升级,聚焦“高精尖新”产业集群**:文章指出,国家高新区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载体,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大而全”的产业聚集转向“高精尖新”的产业集群,更加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高新区将从单一的“房东”模式升级为“房东、股东、管家”,成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和运营者,引领区域协同创新,形成“核心辐射、圈层联动”的格局。

高新区要从“大而全”的产业聚集转向“高精尖新”的产业集群,更加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未来五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布局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强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加大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力度。

11月6日,2025火炬论坛在雄安新区举行。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工信部原总工程师张峰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路径。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火炬工作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一面旗帜和创新品牌。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旨在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中国火炬计划。1989年10月,国家科委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正式成立,牵头负责中国火炬计划的具体实施。2023年8月,火炬中心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30多年来,火炬中心推动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产业化等工作。

工信部原总工程师田玉龙在论坛上表示,火炬计划最大的优势和特色是政策体系完备,经过30多年,各地的高新区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央地两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在产业集聚、企业聚集、核心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健全了法治体系、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使火炬品牌能够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发挥独有的作用。

《建议》在部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时提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

田玉龙表示,加大中试验证工程化的平台建设,这是重大的基础设施。现在从科技和产业角度来看,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的过程是漫长的过程,从科技研发到产业化到产品化的过程,中间的过程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所以中央专门提出要加大中试验证工程化的平台建设,这个需要产学研联合起来,形成一种跨区域专业化、网络化的服务模式。特别要强调,要重视标准,国际标准、国际互认的机制建设,这样有利于未来国际竞争中站得有利地位。

田玉龙还谈到,要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服务型企业的发展,它是融合的重要纽带和关键举措。现在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强国迈进,制造业的服务型平台企业是发展的一个重点,它的融合性可以将科技、技术、人才更好地形成纽带,为高新区和产业集群提供服务。

今年5月,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创新驱动、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系统推进、质量为先为原则,壮大服务主体,优化发展生态,提升服务能力,实现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张峰在论坛上表示,下一步,要壮大关键载体,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完善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明确发展路径,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更多的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融合,发挥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作用,发挥企业创新积分制作用,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推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主任吕先志透露, 在数字底座方面,正在建设国家统一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建设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正在建设国家高新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并正在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一张网,强化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对接,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效率。

打造高新区“升级版”

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大量高端创新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工信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累计培育形成了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了178家国家高新区和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中,国家高新区持续做大做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7%的独角兽企业和80%的全国共建实验室,贡献了全国GDP的14.3%,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议》提出,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北京工商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白津夫在论坛上表示,高新区就是重点区域增长极之一。现在各种园区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打造高新区的升级版进一步发挥创新的优势也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调研了各类园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关注点是园区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高新区升级版是功能再造、能级提升。主要体现在发展动力、产业能级、功能模式和辐射范围的优化升级上要进一步加力。”白津夫说。

白津夫建议,高新区要从“大而全”的产业聚集转向“高精尖新”的产业集群,更加聚焦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从单一工业园区的“房东”模式升级为“房东、股东、管家”的模式,成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和运营者。从园区发展转向引领区域协同创新,形成“核心辐射、圈层联动”的格局。

张峰也谈到,要推动国家高新区向高向新发展,做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率先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新路、开新局。扎实推进高新区新赛道的培育,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开发一批标志性的产品,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企业,涌现一批标杆应用场景和典型案例,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

国务院此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实现园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工信部年初表示,下一步,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做好强化技术策源功能、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四方面工作。推动国家高新区围绕特色优势进一步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科技创新 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高新区 产业集群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体系 火炬计划 Tech Innovation Industry Integration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High-Tech Zones Industrial Clusters Sci-Te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System Torch Progra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