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第4周,94家上市公司曝光风险事件126起,风险指数119.30,其中治理风险占28.3%,环境风险占11.9%,社会风险占59.8%。青岛中程(300208)、理想(LI)ESG风险级别达到Ⅲ级。理想召回10月着火事故同批次车1.1万辆、青岛中程因财务造假总裁被罚650万及十年市场禁入等重大风险事件值得关注。
10月31日,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显示,理想汽车拟召回1.14万辆2024款理想MEGA。召回原因显示:该批次车辆存在冷却液渗漏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安全隐患。
同一天,理想汽车官方微博发文,就召回与10月23日上海理想MEGA起火事件进行了说明。理想汽车表示,起火事故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与车主取得联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同时,与事故车同批次的理想MEGA 2024款车辆中,由于该批次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导致车辆出现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的情形,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202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在全国多地密集发生,涵盖小鹏、蔚来、小米、理想、阿维塔等多个主流品牌。从事故场景看,碰撞起火占比最高,如3月成都蔚来ES6碰撞后火情、10月成都小米SU7 Ultra失控撞绿化带起火等;静止状态自燃亦不容忽视,包括6月理想MEGA地下车库自燃、10月阿维塔06停车场冒烟起火、奔驰EQS充电后起火等案例。事故原因涉及电气故障、电池热失控、改装影响等,部分事件因车门无法解锁影响救援,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凸显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与严重性,也引发公众对出行安全的广泛担忧。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当下,质量安全已成为ESG实践中的关键:车辆安全直接关系消费者生命财产,是企业最基本的责任担当,行业内部分企业“重迭代、轻验证”的浮躁风气,恰恰违背了ESG的核心要求。对于品牌而言,竞争已从技术参数比拼转向责任公信力较量,唯有将安全融入供应链管控、产品设计、检测验证全流程,才能夯实品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产业规模扩张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病态内卷”导致供应链协同中的隐性风险被忽视,此次事件警示全行业,可持续发展需回归“安全优先”的本质,企业应强化全链条品控,延长关键部件验证周期,并主动排查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