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公司-快讯 11月06日 17:29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发布,2026年起施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务院发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旨在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提升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更好支撑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监测总体要求,强调依法、科学、诚信监测,建设现代化监测体系;加强公共监测网络建设,统一规划站点,开展重点区域和污染源监测,强化风险预警和应急监测;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行为,要求制定方案、使用合规设备、保证数据真实;规范技术服务机构行为,实行备案管理,确保独立公正服务;强化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推行平台管理、信用评价和分级监管;并对违法行为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监测活动,提升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服务于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条例》强调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加快建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并统一规划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加强重点区域、流域、海域及污染源的监测。

🏢 开展自行监测的排污单位需按照规范制定监测方案,主要监测点位安装视频监控,使用符合标准的监测设备,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

🔬 提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的机构需具备相应的设施、技术和人员,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独立公正地开展服务,不得接受存在利益冲突的委托,并按规定保存监测数据和记录。

🛡️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加强对监测活动的监督检查,推行利用管理服务平台开展管理与服务,建立信用评价制度,对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并对违反《条例》的行为追究严格的法律责任,例如使用不合格设备或篡改数据。

人民财讯11月6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生态环境监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活动,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保障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在支撑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条例》共7章49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明确总体要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应当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加强公共监测。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级分类、共建共享的原则组织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统一规划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组织开展重点区域、流域、海域以及跨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等的监督监测,加强对生态环境风险的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管理体系。三是规范自行监测。开展自行监测应当按照生态环境监测有关规范和标准制定监测方案,主要监测点位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备;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监测设备,建立健全监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不得以任何方式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四是规范技术服务机构行为。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设施设备、技术能力、技术人员和管理能力,并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独立、客观、公正开展监测服务,不得同时接受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的委托;按规定保存监测数据、记录等相关材料,保证业务活动全过程可追溯。五是强化监督管理。推动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服务平台开展相关管理与服务,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监督检查,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信用评价制度,对技术服务机构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六是严格责任追究。对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规范的监测设备、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反《条例》规定的行为,规定了严格、明确的法律责任。(新华社)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 环境监测 生态文明 污染防治 数据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