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一篇关于青少年辍学的论坛帖子,在短时间内从理性讨论转变为充斥着“送去工厂”和“送去外卖”等极端言论。作者对此现象表示困惑,质疑为何在当下仍有如此多人推崇“苦难教育”,并将责任推卸给孩子。作者认为,对于普通家庭的未成年人而言,读书是主要出路,生活本已不易,强制经历“苦难”并非解决之道。将孩子送去工厂或外卖行业,可能让他们过早认为可以脱离学业自食其力,并接触不良社交圈。作者强调,家长应从自身出发,反思教育方式,而非寄希望于让孩子吃苦来变得乖巧懂事。
🤔 **“苦难教育”的争议与反思**:文章指出,在关于青少年辍学的讨论中,部分评论转向极端,推崇让孩子去工厂或送外卖,即所谓的“苦难教育”。作者对此表示不解,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问题的根源,并将家长自身的责任推卸给了孩子,质疑其合理性。
📚 **读书与生存的现实考量**:作者强调,对于普通家庭的未成年人,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其生活本已充满压力。强制性的“苦难”经历,如过早进入工厂或从事体力劳动,可能会让孩子过早产生脱离学业自食其力的想法,反而不利于长远发展。此外,这类环境也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圈,带来负面影响。
💰 **经济能力与教育理念的冲突**:文章探讨了“苦难教育”背后的经济逻辑。作者认为,如果家长能提供远超零工收入的生活费,让孩子体会赚钱不易,那么“吃苦”的教育方式或许有一定道理。然而,对于多数初高中生家长而言,每月提供几千元的生活费可能难以做到,这使得以“吃苦”为目的的教育方式显得不切实际,并且忽视了家庭经济状况对教育选择的影响。
起因是论坛里有一篇关于小孩青春期辍学的帖子,早上看到的时候评论大多数还是一些理性分析原因的,下午干完活一看几乎被“送小孩去厂里””去跑外卖“淹没了我在想为什么都这个时代了还会有这么多推崇苦难教育的?为什么家长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就期望孩子吃点苦头能够自动变得乖巧懂事孝顺爱读书?学生时代并没有离我很远,op 也是在普通家庭里成长出来的普通人,因此个人觉得能够有一定的发言权,对我而言这种苦难教育反而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暴政。对于一个在国内普通人只有读书一条路可以走且除了生活费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未成年人,生活本就是压抑无趣的。断然的送去工厂里打工、送外卖这样陡然增加他的个人收入只会让他觉得自己就算不读书也能在社会生存吧?更何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觉得你的孩子去到这些地方能交到什么样的朋友?如果你每个月给孩子的生活费远超这些零工的收入,那我觉得这种让孩子知道来钱不易的想法没有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可能初中高中的学生家长,你舍得一个月给孩子小几千的生活费?或者说你有心给孩子小几千的生活费?如果你反问我如果不要苦难教育要什么教育好?我只能说这小孩不是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