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
在德国西部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有一片群山围绕着茂密的森林,其中一座山因其危险性被称为”绿色地狱”的纽博格林赛道。
这条赛道因专为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大型汽车公司测试性能而闻名。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我们是否正在见证美国经济帝国的终结?list 2 of 4欧洲真要摆脱中国的影响还是仅想追随美国?list 3 of 4美元稳定,黄金上涨;欧佩克决定暂停增产,石油稳定list 4 of 4美国降息对国内和全球有何影响?
2025年的比赛中,这条赛道见证了一次新的电动汽车性能测试事件,中国小米公司——在比赛前一年制造了第一辆汽车——以7分05秒的成绩完成了赛道,比保时捷此前创下的7分07秒记录还要快。
作为世界著名汽车性能比赛场地,小米公司——一家以手机和家用电器闻名的公司——的胜利,成为中国快速和出人意料地崛起至清洁能源的主导地位和巨大的技术优势的象征。
小米公司——一个历史不到20年的公司——的崛起,也反映了其与美国苹果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苹果在去年停止了开发电动汽车的项目,尽管它在过去十年内曾为之投入大量的努力。
苹果与小米之间的技术竞争,以及中国公司在销售市场上的胜出,只是中国在制造领域崛起成功的一部分,而这种成功是美国无法阻挡的。
这一主题也成为了一项研究的核心——该研究由视野研究中心发布,题为”中国崛起的原因及美国未能阻止或遏制其崛起的原因”。
苹果与小米
这项研究从回顾小米的成长历程开始,证明了其在市场上的强势崛起和影响力,尽管该公司的成立时间较短。这项研究指出,小米于2010年在北京由工程师和企业家雷军以及若干前谷歌和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创办,秉承”以人人可负担的价格创新高品质科技”的愿景。
短短几年内,小米就成为了中国市场最畅销品牌之一,继而扩展至印度、欧洲和中东市场。到2021年,小米短暂地超越苹果,成为仅次于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手机销量品牌。
2021年,小米正式宣布进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并于2024年推出其首款车型”小米SU7″,其定位为直接与美国特斯拉竞争的中国汽车。此款汽车在2025年的纽博格林赛道上创下了性能测试记录,从而展示了它的工程和性能实力。
另一方面,美国计算技术巨头苹果曾在2014年考虑开发电动汽车,这在当时与其财务能力相符——其市值达到6000亿美元、现金储备达到400亿美元,远远超过小米的财务资源。
但美国没有中国的能源系统或制造能力,因此,苹果无法轻易利用现有基础设施。
其结果就是,苹果公司董事会于2024年停止了这个持续10年的电动汽车开发项目,解散了三分之一的项目团队,并将剩余人员转向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
该研究提醒人们,苹果与小米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反映了中国崛起与美国在应对或阻碍这一进程中所表现出的困惑。这也引发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能否继续保持这一惊人的崛起势头?美国是否仍将难以找到阻碍或终止这一势头的有效方法?

中国模式崛起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西方对中国经济放缓以及其无法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持乐观态度,但中国制造模式却呈现出引人注目的增长速度。其中主要原因包括:
1- 制造业自给自足与技术进步
这一战略目标背后是坚定的政治意图。2015年,北京的规划者公布了“2025中国制造”计划,这是一个极具雄心的项目,旨在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
该计划目标是发展中国制造业在能源与高技术材料等领域的能力,同时减少对进口和外国企业的依赖,提高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政府以巨额财政支持推进这一愿景,每年投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至2%。正是因为这些努力,中国成功占据了无人机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内取得了重大成就。
2- 深度基础设施投资
促使中国模式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及系统的投资,这些系统能够促进创新与高效生产。这些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包括交通系统,例如公路、铁路和港口。
在过去30年内,中国建成了一张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其长度是美国高速公路网络的两倍。此外,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线路长度比全球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长,还建设了一张规模庞大的港口网络,其中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超过了美国所有的港口。
这项研究对比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的高速公路以及高铁网络,表明截至2024年末,中国共拥有19万公里的高速公路,而美国只有7.87万公里,欧盟仅有7.5万公里。
3- 成功建设数字网络
中国建立了一个本地互联网网络,并迅速覆盖了几乎所有居民,同时还对外部网络进行了管控或屏蔽,以避免其进入国内。
互联网网络的发展为中国工业领域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并建立了一个高技术生态系统。
4- 电力领域的进步
电力已成为中国基础设施的核心。在过去30年里,中国在电力站建设方面领先全球,目前每年的电力生产量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这一充足的电力供应推动了依赖电力的运输系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高铁和电动车领域。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其他因素促进了中国模式的崛起,例如工业劳动力的增加、企业家不断增强的雄心,以及美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出口限制的努力未能完全奏效。
尽管以上原因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模式发展,但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资源浪费和政府腐败问题。
美国未能阻止中国崛起的原因
这些原因主要包括:
1- 对中国的轻视
部分美国领导人仍旧抱有对中国老旧的印象,认为中国在工业和技术方面依然落后,并因此忽视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2- 美国在科技领域内的主导地位
美国在许多重要领域占据优势,例如软件、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由美国大学引领的创新体系,这使美国对中国的崛起缺乏关注。
3- 美国基础设施落后于中国
美国未能更新其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建设的基础设施,更糟糕的是,它没有建立足够适应当今巨大技术挑战的深层基础设施。
4- 美国工业部门的萎缩
美国在阻止中国崛起方面失败的核心原因之一是美国工业部门持续萎缩,其产品延迟生产、工人裁员、生产质量下降等问题更加严重。
除此之外,美国公司还面临挑战,难以提供与中国和印度类似的低工资劳动力。
研究指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最近决定对中国征收高达100%关税,这可能会产生广泛而复杂的影响。
尽管这一决定的动机是应对中国对稀有金属和战略供应链的控制,但仍存在许多障碍和限制因素,并削弱了这一政策的有效性。这使得它与其他试图阻止中国崛起的即兴政策一样,缺乏全面规划和协调的政治努力,因此预计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这项研究总结道,美国目前在应对中国科技和制造业进步方面束手无策,仅仅试图阻碍中国,而未能集中精力营造创新和制造的适宜环境。如果美国继续从全球体系和其机构中撤退,那么中国势必填补这一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