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月06日 13:59
餐饮店员工虚假核销消费券,骗取政府补贴被判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上海静安区发生一起利用政府餐饮消费券进行虚假核销的诈骗案。餐饮店员工许某等人伙同店长、主管,通过虚构用餐订单,不出餐却直接使用消费券结账,骗取政府补贴款共计24万余元。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行为,在不承担运营成本的情况下非法获利。此外,另一案例中,餐饮店主曾某也利用电商平台漏洞,雇佣“黄牛”大规模刷单,骗取平台补贴20余万元。最终,两起案件的涉案人员均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部分人员适用缓刑。

💰 **虚构订单骗取补贴**:餐饮店员工许某等人通过虚构消费者用餐订单,在实际不出餐的情况下,利用政府发放的“乐品上海”消费券进行核销,从而骗取政府补贴款项。此举绕过了正常的消费流程,在零成本运营的情况下非法获利。

⚖️ **诈骗罪名与判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涉案被告人许某等人有期徒刑,部分适用缓刑,并处以罚金。法院认定其行为侵犯了国家财产所有权,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所有被告人均已全额退赔赃款。

📈 **电商平台“刷单”套利**:另一案例中,餐饮店主曾某利用电商平台的“漏洞”,通过雇佣“黄牛”大规模虚构交易订单,以零成本套取平台补贴并刷高销量数据。这种行为同样构成诈骗罪,且数额巨大。

📱 **平台监控与法律追究**:电商平台通过数据监控发现了曾某的异常交易并报警,最终导致其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最终判处曾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其自首、认罪认罚及退赔行为被纳入量刑考量。

⚠️ **消费券使用规范**:此类案件警示消费者和商家,利用政府或平台提供的消费券进行虚假交易以骗取补贴是违法行为,会面临法律的严惩。规范使用消费券,促进真实消费,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

IT之家 11 月 6 日消息,各地政府经常会推出一些餐饮、购物类补贴券,来促进当地的线下消费。然而,用“幽灵订单”套政府补贴是违法行为。

央视新闻今日曝光了一则违法案例,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不久前对一起餐饮店员工合伙虚假核销 800 余张“乐品上海”消费券的诈骗案提起公诉,经最终确认,许某等人骗取补贴款共计 24 万余元。

根据正常的消费券使用流程,消费者在店内用餐后结账,用 POS 机扫描其付款码即可自动抵扣。而虚假核销,则是先虚构一笔“客户用餐订单”,再由店长、主管或前台通知后厨不出餐,直接使用消费券结账,也就是说,餐饮店在不承担运营成本的前提下“空手套白狼”拿到了政府补贴。

消费券被使用次日,涉案财务人员从公司账户中转出这笔钱,再由店长分发给使用消费券的员工,通过这一操作方式,除去自行垫付的消费款项,每人每单可获利 125-150 元不等

9 月,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许某等有期徒刑三年至二年不等,适用缓刑,并处罚金;在法院审理期间,4 名被告人均已全额退赔赃款。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马烨雯进一步解释,本案中,被告人的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侵犯的是国家财产所有权。

IT之家从报道获悉,除了政府补贴,电商平台“薅羊毛”也可能涉嫌违法。曾某经营的餐饮店参与该补贴活动,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平台“漏洞”—— 核销虚假消费的订单既能零成本套取平台补贴,还能刷高销量数据,可谓“一举两得”。自 2023 年 9 月起,曾某让员工和熟人购买本店套餐,直接核销而不实际消费,以此来骗取平台补贴。

曾某小规模“刷单”未被平台发现后,逐渐发展到雇佣“黄牛”大规模“刷单”,短短几个月骗得 20 余万元

2024 年 10 月,电商平台通过数据监控发现异常交易并报警,曾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曾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交易事实的方法骗取平台财物,其行为构成诈骗罪,且数额巨大。综合考虑曾某系自首,自愿认罪认罚,对电商平台进行退赔并获得谅解,且预缴罚金,判处曾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消费券 诈骗 补贴 套利 法律 Consumer Vouchers Fraud Subsidies Arbitrage Law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