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问一号环绕器近期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这是中国航天器首次实现对星际天体的观测。此次观测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迄今为止最接近的探测器之一。阿特拉斯于2025年7月1日被发现,是第三颗已知的穿越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可能形成于30亿至110亿年前的古老恒星周围,其研究对探测系外行星成分、演化和早期恒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尽管观测难度极大,天问一号团队克服了距离遥远、目标暗淡、速度快等挑战,成功获取了包含彗核和彗发的清晰图像,展现了其卓越的姿态控制和成像能力。
🔭 **中国航天器首次观测星际天体:** 天问一号环绕器成功利用高分辨率相机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这是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标志着我国航天器首次对这类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天体进行直接观测。
🌠 **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星际访客:** 阿特拉斯是已知的第三颗穿越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其形成于约30亿至110亿年前的古老恒星周围,可能比太阳系更古老。研究该天体有助于科学家们了解系外行星的成分、演化过程以及早期恒星的历史,为探索宇宙的起源提供宝贵样本。
🚀 **艰巨的观测挑战与成就:** 此次观测在约3000万千米的距离上进行,目标天体尺寸小、亮度极暗(比火星表面目标暗1万至10万倍),且相对速度极快。天问一号团队克服了这些极端困难,依靠高精度的姿态指向控制能力和创新的成像策略,成功捕捉到了包含彗核和彗发的清晰图像,展示了探测器优异的性能。
🛰️ **天问一号任务的持续成功:** 自2021年2月进入火星轨道以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稳定运行四年八个月,状态良好。此次成功观测星际天体,进一步证明了其任务的可靠性和科学探测的先进性,为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这也是我国航天器首次观测到星际天体。期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阿特拉斯于2025年7月1日由位于智利的巡天望远镜发现,是已知造访太阳系的第三颗星际天体,沿双曲线轨道穿越太阳系。
该天体可能形成于银河系中心古老恒星周围,推测年龄约30亿—110亿年,有可能比太阳系年龄还老,是探测系外行星成分、演化及早期恒星历史的稀有样本,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高分辨率相机获取数据由地面应用系统接收和处理后显示,图像中该天体彗星特征明显,由彗核及其周围的彗发共同构成,直径达数千千米。

天问一号团队于9月初开始着手准备阿特拉斯观测工作。
由于该天体观测距离遥远(约3000万千米),自身运动速度快(约58千米/秒),相对天问一号环绕器的运动速度更快(约86千米/秒),目标尺寸较小(彗核直径约5.6千米),在火星轨道上观测亮度非常暗(当前在地球上不具备观测条件),拍摄难度极大,对火星环绕器姿态指向控制能力和成像策略都提出很高要求。
天问一号环绕器上携带的光学载荷原本是为拍摄明亮火星表面而设计,这是首次尝试拍摄如此遥远且相对暗淡的目标,该目标比拍摄火星表面目标暗1万到10万倍。
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2月进入火星环绕轨道,迄今已稳定运行4年8个月,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