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前天 00:07
贝叶斯思维:在不确定中做出最优决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贝叶斯定理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贝叶斯定理提供了一种量化不确定性、更新认知、做出理性决策的框架。文章将贝叶斯思维比作一种“用概率更新认知”的思维方式,并阐述了其在量化先验信念、动态调整策略、以及形成概率化思维三个层面的应用。作者强调,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VUCA时代,掌握贝叶斯思维是持续进化、接近真相的关键。

💡 **量化先验信念,将直觉科学化**:贝叶斯思维强调将模糊的“常识”或“直觉”转化为可衡量的先验概率。例如,通过历史数据量化“高端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看重程度”或“经济下行时低价商品销量上升的概率”,从而为决策提供一个数据驱动的起点,避免主观臆断。

🔄 **动态调整认知,在不确定中持续优化**:贝叶斯思维的核心在于“用新数据更新旧认知”。当外部环境变化时,决策者应基于新证据计算后验概率,动态调整决策模型。这体现为小步试错与快速迭代,而非固守原有策略,从而使决策始终贴合市场变化,例如视频推荐算法根据用户行为实时调整。

📊 **概率化思维,拥抱不确定性而非消除**:顶尖决策者构建的是包含多种可能性的“决策沙盘”,而非单一确定性剧本。他们用概率区间替代绝对判断,例如评估项目成功概率为65%,并考虑竞品上市可能导致概率下降至40%。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避免过度自信,并为风险预设应对机制,认识到决策质量在于过程的合理性而非结果的必然性。

来源:红与绿

导读:

对风险的掌控是面对不确定事件时最坚实的底气。正如巴菲特对风险本质的洞察:“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所以,面对风险,巴菲特会选择“将盈利概率乘上可能盈利的数量,减去亏损的概率乘上可能亏损的数量”,让“不知道”变得可计算、可优化,再去做决策。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名鼎鼎的贝叶斯定理:

先验概率P(A):在观测到新证据B之前,事件A的初始概率。

似然度P(B∣A):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观察到证据B的概率。

边际概率P(B):证据B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总概率(通常通过全概率公式计算)。

后验概率P(A∣B):在观察到B后,事件A的更新概率。

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公式的四个部分,就是:

(事件B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事件A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事件A单独发生的概率)÷(事件B单独发生的概率)。

贝叶斯定理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定理。它的表达式十分简洁,涉及的运算只有乘法和除法。它的提出者只是一个生活在18世纪的普通富绅,研究数学也只是业余爱好。尽管如此,贝叶斯定理仍旧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便癌症测试呈阳性的人中有99%都没有癌症,测试的准确率仍然可以高达99%;为什么DNA鉴定只有两千万分之一的概率匹配错人,但它仍有很大概率导致冤假错案;为什么一个科学结论明明具有“统计显著性”,但它仍旧有很大概率是错的。

AI本质上也是贝叶斯定理的一个具体应用。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AI所做的事情就是“预测”。一个可以分辨猫狗图像的AI应用,本质上就是在根据过往的训练数据和当前的图像信息去“预测”人类对图片的判断。这些和你谈笑风生、为你生成高质量图像的AI,本质上也是在做预测,只不过它们预测的是人类作家、人类艺术家面对这些提示词时会如何作答。这些预测行为的基础都是贝叶斯定理。

所以,每次我们面对不确定的事物做出决策时,都可以利用贝叶斯定理来判断该决策在多大程度上算是个好决策。它描述了在已知先验概率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新证据来更新信念。而贝叶斯的决策思维,正是源自这一核心理念。它是一种基于概率推理的决策方法,其核心是利用贝叶斯定理来更新概率分布,从而做出最优决策。

在决策过程中,贝叶斯决策理论将这种概率更新过程与决策规则相结合,以最小化预期损失或最大化预期效用。

那么,如何将贝叶斯定理真正用于决策中?

如果我们不把贝叶斯定理看成一个严谨、教条的数学工具,而是一种“用概率更新认知”的思维方式,就能快速把握其精髓:它不追求绝对正确,而是通过不断吸收新信息,调整决策方向,使成功概率最大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贝叶斯思维在更广泛决策中的三重境界。

1、先验信念,你的“直觉”如何科学化?

我们做决策时不仅会依据新信息,也会依据先前的经验信息。一般情况下,我们称之为“常识”。每个决策者都有先验信念(Prior Belief),比如:

“高端消费者更看重品牌价值。”

“经济下行时,低价商品销量会上升。”

传统决策的问题在于,这些信念往往固化为教条,难以调整。而贝叶斯思维要求量化先验概率,用数据回答“这件事历史上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根据历史数据,高端消费者选择品牌的概率是70%。”

“过去三次经济衰退中,低价商品销量增长的概率是80%。”

这就是“先验信念”的本质:把模糊的直觉变成可衡量的起点。其关键点在于:先验不是偏见,而是可调整的起点;量化你的原有认知和假设,避免“我觉得”式决策。

2、动态调整,如何在不确定中持续优化?

贝叶斯思维的核心是“用新数据更新旧认知”。当市场环境变化时,决策者不应固守原有策略,而应计算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即:

后验概率∝先验概率×新证据的权重

以视频推荐算法为例:平台不会一成不变地推荐“热门”,而是根据你的观看记录(先验)和最新点击行为(新数据),动态调整推荐列表。

再拿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例:某车企最初根据行业报告设定“一线城市家庭用户购买电动车的先验概率为35%”,但当季度销售数据显示25-35岁单身白领的购买比例超出预期40%时,企业立即调整用户画像——将“高收入单身群体”的权重从15%提升至30%,并针对性开发车载智能娱乐系统。

这种调整不是推翻原有认知,而是有针对性地微调各个参数,让决策模型始终贴合市场频率。其关键点在于:市场在变,你的决策模型也要变;小步试错+快速迭代,比“赌大方向”更可靠。

3、概率化思维,为什么高手从不说“绝对”?

决策高手构建的不是单一剧本,而是包含多种可能性的“决策沙盘”。

贝叶斯决策者不会断言“这个项目一定成功”,而是说:“基于现有信息,成功概率是65%,但如果竞品提前上市,概率可能降至40%。”这种思维模式能避免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 Bias),并在风险来临前做好预案。

“概率化思维”,是一种将未来状况拆解为概率分布的能力。它让决策者既能聚焦高概率事件,又为小概率风险预设机制。其关键点在于:用概率区间替代绝对判断;决策质量不取决于结果,而取决于过程是否符合贝叶斯逻辑。

4、其实,人人都是天生的贝叶斯主义者

虽然在某些人为的、精心设计的场景中,人们很容易出现一些行为偏差,虽然大多数人不擅长复杂的贝叶斯运算,但在大多数日常场景中,我们的决策非常符合贝叶斯定理的计算结果。

因为大脑的工作内容就是分析这些信息,然后推测这些信息的起因。在产生预测偏误的情况下,大脑会根据新信号不断更新预测,努力降低偏误程度,尽量让预测模型符合现实——这仍然是一个贝叶斯式的过程。预测就是先验概率,感官数据就是似然函数,更新后的预测就是后验概率。

而且至关重要的是,虽然你的预测会不断根据感官信息进行更新,但本质上来说你是生活在自己的预测里,而不是数据中——你体验到的不是感官数据,而是脑内预测。

根本上来说,我们的“体验”就是建立在感官数据上的一种贝叶斯模型。由此可见,意识本身就是一个贝叶斯式的分析模型。

所有和决策相关的事情都会涉及贝叶斯模型,因为它可以将新信息和先验判断以最佳方式整合在一起。用贝叶斯思想去认知世界,你就会发现很多现象变得更好解释了。

当然,贝叶斯定理很难完美地应用于真实世界当中。我们依靠其做出决策的这些先验概率,都只能是近似值而已。你(或他人、机构、决策模型)做出的决策,实际上都是贝叶斯定理的近似值。

但是,贝叶斯定理是不确定情况下做出最佳决策的理论基础,决策越符合贝叶斯模型表现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更准确地说,贝叶斯定理代表了理想决策,决策人在多大程度上遵循贝叶斯定理,决定着该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是一个正确决策。

事实上,无论是怎样的决策过程,无论你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对世界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无论你掌握的信息多么有限,无论你是正在寻找高浓度葡萄糖环境的细菌,是正在利用复制行为传播遗传信息的基因,还是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增长的政府,只要你想把事情干好,你就离不开贝叶斯定理。

总之,在VUCA时代,贝叶斯思维提供了一种“持续进化”的决策框架:

未来属于概率化思考者——他们从不说“绝对正确”,却能比对手更接近真相。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最大的确定性就是掌握“与不确定性共处”的智慧。

AI持仓军师!一键洞悉持仓,机会风险全掌握

编辑/jayden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贝叶斯定理 决策思维 概率论 不确定性 AI Bayesian Theorem Decision Making Probability Uncertainty A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