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前天 20:11
瑞银:美股现潜在泡沫早期,但未至危险顶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瑞银集团发布报告指出,当前美股市场已呈现泡沫形成的七个迹象,包括“逢低买入”心态盛行、人工智能技术引发“这次不一样”的论调、投资者代际记忆差异、整体企业利润增长承压、市场高度集中化、散户投资者积极参与以及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尽管如此,瑞银认为目前市场仍处于潜在泡沫的早期阶段,尚未达到危险的顶峰状态。其原因在于当前估值水平尚未达到历史极端值,科技投资占GDP的比重仍在可控范围内,并且未出现类似千禧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极端并购案例等典型的见顶信号。报告同时提醒,如果市场确实存在泡沫,可能体现在科技巨头的高利润率上,而未来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和资本投入增加,这些高利润率或将面临下行压力。总而言之,瑞银的分析表明,虽然需要警惕当前的市场状况,但尚未到立即担忧市场崩盘的时刻。

📈 “逢低买入”心态和“这次不一样”叙事:过去十年美股相对于债券的高回报率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兴起,共同助长了投资者“逢低买入”的习惯和对新技术将带来持续高增长的乐观预期,这与历史泡沫形成的初期特征相符。

💰 整体利润承压和市场高度集中:剔除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后,美国其余企业的盈利增长接近停滞,这与科网泡沫时期类似。同时,当前美股市值和收入的高度集中也增加了市场风险,少数大型科技股的表现对整体市场影响巨大。

🔔 估值尚未过高和长期催化剂:尽管估值处于高位,但尚未达到历史泡沫顶峰的极端水平。科技股的市盈率相对市场整体仍属合理,且科技投资占GDP比重不高,科技巨头的杠杆率也远优于科网泡沫时期,这些因素表明市场尚未出现过度扩张。

🚦 短期见顶催化剂缺失:目前市场上缺乏类似互联网泡沫时期的极端并购案例,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未达到可能引发市场崩盘的紧缩程度。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当利率接近名义GDP增速时,市场才可能真正见顶。

💡 后TMT时代启示:借鉴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的经验,即使是概念正确的公司,如果在泡沫中估值过高,其股价也可能经历长期下跌才能恢复。未来的价值可能更多地体现在能够利用新技术创造颠覆性应用的用户,而非仅仅是基础设施建设者。

当前美股估值高企引发市场对潜在泡沫的担忧,瑞银报告指出市场已具备泡沫形成的七个指标:"逢低买入"心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这次不一样"叙事、代际记忆差距、整体利润增承压、市场高度集中、散户积极参与以及宽松的货币环境。不过报告认为市场仍处潜在泡沫早期阶段,尚未达到危险顶峰,因估值未达极端水平、科技投资占GDP比重可控,且未出现类似千禧年泡沫时期的极端案等见顶信号。

随着美股估值持续处于高位,关于市场是否已进入泡沫区间的讨论日益激烈。尽管企业盈利表现强劲,但华尔街高管已开始警示可能的回调风险。

据追风交易台,瑞银集团(UBS)最新报告提出了一个包含七项指标的框架,得出结论:当前市场正处于一个潜在泡沫的早期阶段,尚未达到危险的顶峰。

他们指出,科技股的市盈率相对于市场整体而言接近正常水平,其盈利修正和增长前景更好,资本支出周期也处于早期。最关键的是,当前市场远未出现历史泡沫顶峰时的种种过剩迹象。

瑞银总结称,如果说市场存在泡沫,那可能体现在科技巨头的高利润率上。随着行业资本密集度的增加和竞争加剧,这种高利润率未来可能会面临下行压力。但就目前而言,市场距离真正的危险时刻尚有距离。

泡沫形成的七个前提

瑞银股票策略师Andrew Garthwaite及其团队在报告中提出,市场泡沫的形成通常需要满足七个前提条件。他们认为,如果美联储的降息路径与瑞银的预测一致,那么所有七个条件都将被触发。

    逢低买入心态: 过去十年,股票相对于债券的年化回报率高出14%,远超形成这种心态所需的5%门槛。

    “这次不一样”的叙事: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新技术叙事。

    代际记忆差距: 距离上一次科技股泡沫(1998年)已有约25年,新一代投资者更容易相信“这次不一样”。

    整体利润承压: 在美国,若剔除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其余企业的12个月远期每股收益(EPS)增长接近于零,这与科网泡沫时期的利润状况类似。

    高度集中化: 当前美股市值和收入的集中度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散户积极入场: 在美国、印度、韩国等多个地区,散户交易活动显著增加。

    宽松的货币环境: 目前金融条件已经宽松,若美联储按预期降息,货币环境将进一步放松。

泡沫顶部的三大信号

尽管泡沫的条件正逐步具备,但瑞银认为,市场距离真正的泡沫顶峰还有相当距离。报告从估值、长期催化剂和短期催化剂三个维度,分析了标志市场见顶的关键信号。

1、明确的估值过高:历史上的泡沫顶峰通常伴随极端估值。例如,在之前泡沫中,至少30%市值的公司市盈率会升至45倍至73倍,而目前“科技七巨头”(Mag 6)的动态市盈率为35倍。同时,股权风险溢价(ERP)也未降至2000年或1929年时约1%的极端低位。

2、长周期见顶催化剂:报告指出,多个长期指标也未显示见顶迹象。首先,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投资占GDP的比重远低于2000年水平,未出现明显的过度投资。

其次,科技巨头的杠杆率远优于科网泡沫时期。此外,市场广度并未像1999年那样严重恶化,当时纳斯达克指数接近翻倍,但下跌的股票数量几乎是上涨的两倍。

3、短周期见顶催化剂:从短期来看,市场也缺少见顶的紧迫信号。例如,尚未出现类似2000年沃达丰/曼内斯曼或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那样的极端并购案。同时,美联储的政策立场也远未达到触发崩盘的紧缩程度。历史经验显示,只有当利率升至接近名义GDP增速(预计2026年为5.2%)时,市场才会见顶。

后TMT时代的启示

瑞银回顾了2000年科技、媒体和电信(TMT)泡沫破裂后的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了几点启示。首先,泡沫破裂后,价值可能会流向非泡沫领域,在最初的抛售中,非TMT股票一度上涨。其次,市场可能出现“回声效应”或双顶形态。最重要的是,“概念正确但价格错误”,微软、亚马逊和苹果等公司股价从高点暴跌65%至94%,耗时5到17年才收复失地。

报告还强调,价值链的最终赢家可能不是基础设施的建造者,而是能够利用新技术创造颠覆性应用或关键软件的用户。

编辑/lambor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美股 泡沫 瑞银 市场分析 人工智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