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聚焦“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宋宏坤指出,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且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体系。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调节能力至关重要。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组成。技术创新呈现多元化趋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其他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新型储能的调度运行水平和调节作用持续增强,“十四五”以来,该领域直接带动投资超2000亿元,并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产品。
💡 中国已构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且产业链最完整的新能源体系,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包括了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为能源转型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 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成功突破1亿千瓦,这标志着新型储能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 技术创新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同时其他类型储能技术如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也在快速突破和应用,共同推动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
📈 “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领域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超2000亿元人民币,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万亿元,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并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性能优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贡献了中国力量。
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能源转型”平行论坛11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宏坤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新能源大规模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推动新型储能等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建设。宋宏坤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已突破1亿千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呈现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其他类型储能技术快速突破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中国新型储能调度运行水平持续提升,调节作用不断增强。“十四五”以来,中国新型储能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超两千亿元人民币,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超万亿元,向世界各国提供了性能优异的产品,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力量。(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