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文章通过分析台积电和ASML的成长历程,深刻探讨了“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真正的创新和成功源于远见卓识、深厚的技术理解和不懈的努力,而非偶然的运气。台积电开创了代工模式,ASML克服重重困难成为光刻机巨头,这些“从0到1”的突破者并非依靠运气,而是通过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和坚定的执行力,塑造了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文章批判了过度强调运气的论调,认为这会消磨奋斗精神,阻碍社会进步,并呼吁创业者和个人应专注于创新和实干,而非等待虚无缥缈的运气。
💡 **台积电与ASML的逆袭故事:从“废材”到英雄的典范**
文章以台积电和ASML的成长历程为例,生动展现了“废材”如何逆袭成为行业英雄。台积电在巨头林立的半导体行业中,挑战主流的“垂直整合”模式,开创了只做晶圆代工的“水平分工”模式,这一“异类”之举在当时被视为“废材”,但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ASML的道路则更为艰难,从一个被母公司视为“包袱”的合资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周期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经历了近十年的生存危机,最终凭借其在光刻机领域的突破,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这两个案例都证明了,开创性的商业模式和对核心技术的坚持,是企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基石。
🚀 **创新驱动的本质:远见、技术与实干,而非运气**
作者旗帜鲜明地反对“成功靠运气”的论调,强调真正的创新者,如台积电的张忠谋和ASML的关键人物,其成功并非偶然。他们凭借的是对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对核心技术的极致追求、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勇气和周密谋划。从发明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到集成电路的德州仪器,再到摩尔定律的提出者英特尔,这些从“0到1”的创新者,靠的是真知灼见和脚踏实地的工作,而非运气。文章指出,在半导体、国防、精密制造等任何有实质性技术和理论突破的领域,都看不到“运气”的身影,它们是无数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 **警惕“运气论”的危害:对个体与社会的负面影响**
文章深入剖析了“运气论”的危害。当运气成为解释成功的主流叙事时,容易导致社会心态的消极和停滞。它会让人误以为成功是“天注定”,从而消磨个体的拼搏动力,加剧阶层固化,阻碍社会流动。对于个人而言,过度依赖运气会让人沉溺于等待,放弃了通过努力和创新改变命运的可能。作者认为,尤其是在一个民族复兴的转型期,容易出现“复制”式成功,使得一些人误将时代红利和模仿能力归结为运气,而忽略了原创性和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因此,作者强烈呼吁,与其等待虚无缥缈的运气,不如聚焦于自身的努力和创新,成为自己命运的雕刻师。
原创 Janky 2025-11-05 07:46 浙江

我之所以如此不喜欢"运气",是因为它给了诋毁者武器、给了伪善者面具、给了懒惰者理由。而只有少数真实撞大运的人,才能从承认它的行为上获得救赎,除此之外毫无正向作用。你,最好还是别等运气!
最近看完了两本芯片传记,一本是关于台积电的,一本是关于 ASML 的。如果真要说当今哪些企业相对于人类命运是最重要的,我选这两者,以及在背后支撑他们的,众多长在基础科学之上的,大大小小企业和科研机构。而不是热门的互联网公司或者市值爆表的 AI 公司。
如果有一天,非友好的外星文明造访地球,最简单的选择是丢下两颗炸弹,一颗给台积电,一颗给 ASML,人类文明瞬间从计算时代回到上一个工业时代。
当然了这里只是比喻晶圆代工和晶圆光刻的重要性,因为你还会说没了这两者不是还有 Intel、IBM 、三星、中芯国际可以替补吗,这咱们就不杠了。看完这两家人类科技文明结晶企业的成长史,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着实感触颇多。01
"废材"逆袭为英雄的故事
我们总是乐此不疲的喜欢和想要看到,废材变成英雄的故事,而世界又总是慷慨的不断给我们提供着素材,台积电和 ASML 的成长史就是两个鲜活的例子。台积电成立于巨头环伺的时候,Intel、德州仪器、IBM 、三星为代表的,集芯片设计和制造为一体的半导体生产模式是行业标准,大佬们之间流行的说辞是“是男人就该有自己的晶圆厂”。但是张忠谋的选择是只做一家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向客户传达的理念是“你尽管设计芯片,我来帮你做出来”。所以当最新一代苹果手机的发布会上,演讲者宣布手机功耗降低 20%,续航提升 30%,性能提升 40% 的时候,你是不是以为都是手机厂商的芯片设计师以及操作系统软件团队的功劳?芯片设计,相比于大规模的芯片制造,门槛太低了。芯片设计师能构想和设计的芯片,取决于台积电能造出什么样的芯片,台积电又取决于 ASML 能提供什么样的光刻机。这就是现在硬件产品(手机、电脑、汽车等)企业和芯片制造的关系。台积电的成立是违反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异类之举,也许除了张忠谋自己,没有人相信这样的模式能够取得成功,这是这家企业当时在别人眼中的“废材”之处。但台积电发展得还算顺利,4 年之后就盈利了。相比于台积电,ASML 的逆袭之路就太艰难和波折了。ASML 这家企业成立于 1984 年,其光刻机的第一代原型却是落在了 1967 年,在飞利浦的实验室里。这个在实验室吃灰快 20 年的光刻机在 1973 年还完成了一次重大升级。当时的飞利浦管理层关注的更多还是能大规模生产灯泡和洗衣机的流水线,对这个未来决定了半导体行业命运的光刻机从没引起足够重视,ASML 这家合资企业的成立,也是飞利浦想要甩掉这个“包袱”的选择。就连 ASML 的第一批员工,那些大多数“被迫”从母公司飞利浦转移到 ASML 的员工,都觉得遭到了母公司抛弃,他们觉得天都塌了。ASML 成立的时候,市场没有一点他的位置,那时的光刻市场早就被美国和日本的同类企业占据着,美国的 GCA 和日本的尼康、佳能。更糟糕的是半导体行业恰巧进入了阶段性下行周期,连 2 年后的意向客户都没了。困难远比 2 年更长久,ASML 开启的是近乎 10 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直到 1993 年才开始盈利。被亲妈抛弃、被员工不耻、被客户鄙视(老美对于欧洲的偏见)、被同行不屑、被伙伴敷衍(蔡司),ASML 的开局可畏是十足的废材代表。02
成功靠运气的说法,是国民精神之砒霜
如果一个成功人士告诉你,他的成功主要靠的是运气。普通人听来是觉得很愉悦的,一来觉得自己遇到了一个谦逊的成功者,这是幸运且有趣的。二来于自己尚不甚成功的境遇是一种抚慰。但试想一下如果运气论调成为主流,因为上面陈述的它的优点使得它太容易被传播,那么社会会进入到一个什么状态?我想应该和美国快乐教育之下的那个国民状态差不多:阶级矛盾加深、底层再无翻身之日、民众智力退化。为什么?因为运气天注定,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是天选之人,我辈尚未成功静待运气即可。这背后的理论,足以消磨一切拼搏突进之气,而这本是普通人最重要的人生武器。我大致明白,为什么我们有如此强烈的运气论调。核心还在于我们民族的复兴之路,还未完全跨过“复制”的阶段。改革开放之后,太多先富起来的人,真的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赚到的钱,这些前辈说自己是运气发家,我是相信的,那是时代之运和莫名其妙的运气在加持。进入互联网之后,我们如今的科技领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遵循 Copy To China 真理,一切都围绕着美国有什么做成功了,我们再跟进,然后在中国大内需市场做大做强的公式在行动。以至于到了现在,还有大佬在自己产品里像素级公然致敬海外同行。他们的成功,哪里是运气,那几乎就是必然,只是姓李的成功还是姓王的成功而已,必定得有一个。抄袭并不可耻,但要适时而止。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的崛起,没有一个不是靠低端产业起步、靠低质量的模仿完成早期积累。他们的早期商品和中国小商品一样,曾经就是欧美人眼中的低价伪劣产品。但是他们已尽早且迅速的摆脱了模仿者的标签。
模仿一时爽,一直模仿一直爽,有人爽够了就一直模仿,这是致命诱惑。
我想这就是我们很多人笃信运气论的原因吧,因为大众看多了这样的成功故事,自然就觉得成功只需要靠模仿、靠关系和资本运作即可,没那么复杂。回顾台积电和 ASML 的发展历程,我总是惊叹于其领路人那双能够穿透时间的毒辣眼光和谋略。台积电的张忠谋和 ASML 的历任 CEO 以及关键人物。他们对行业的理解、技术的深度、历史的发展、未来的判断、以及过程的设计、笃定的自信和面对困难的勇气,你可以从书本的字里行间去感同身受,你最终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这些从 0 到 1 的开创者哪里靠的是运气,他们分明就是未来世界的雕刻大师,我们都生活在他们精心设计的世界里而已。同理给到发明晶体管的贝尔实验室、发明集成电路的德州仪器、发明摩尔定律的 Intel。这些完成人类历史上从 0 到 1 的创新者,哪里来的运气,只有站在行业顶端的真知灼见和埋头苦干。不要再说成功靠运气了。我们几乎不会在任何有实质技术和理论突破的领域里,听到运气两个字。两弹一星没有运气、国防航天没有运气、精密制造没有运气、粮食安全没有运气、科技发展也没有运气。我之所以如此不喜欢"运气",是因为它给了诋毁者武器、给了伪善者面具、给了懒惰者理由。而只有少数真实撞大运的人,才能从承认它的行为上获得救赎,除此之外毫无正向作用。你,最好还是别等运气!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