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代替人类 4小时前
提示词写作的艺术:从对话到共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提示词写作的演变与精髓,从最初的简单指令到如今与AI进行深度对话和共建。作者分享了从“使用”AI到“对话”AI的心路历程,强调提示词并非固定模板,而是对意图的持续校准。文中深入阐述了角色化、结构化、模块化等关键技巧,以及理性与直觉在提示词创作中的作用。最终指出,提示词写作的本质是人类重新学会清晰表达自我、理解思维边界的过程,是人与AI共同创造的一种新语言。

💡 **意图校准与方向探索**:提示词写作的核心在于持续校准自身意图,而非套用固定模板。作者强调,理解“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AI成为什么?想让它以怎样的逻辑思考?”是找到提示词写作方向的关键,每一次创作都是对意图的再确认。

🎭 **角色化与结构化是关键技巧**:赋予AI明确的身份(角色化)和清晰的任务结构(结构化)是提升输出质量的有效方法。这使得AI从执行命令转变为扮演角色,从而产生更具“灵魂”的内容。例如,让AI扮演“动画导演”来创作剧本。

🎨 **提示词的分化与融合**:文章指出,文字提示词侧重理性表达,而视觉提示词则更偏向感官调度。作者认为这两种提示词正在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通过组织思想和调度感觉来创造更丰富的体验。

🤝 **从命令到对话,再到共建**:提示词写作已从单向的“命令”发展为与AI的“对话”和“共建”。通过提问、倾听、补充想法,人与AI协同排练,共同创作出“华美乐章”,这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

🧠 **提示词写作是自我反思与学习**:掌握角色化、结构化、模块化、意图显性化和迭代反思等技巧,不仅能提升AI输出,更是人类在信息噪音中安静思考、练习清晰表达、直视思维边界的过程。这是一种“学会说人话”的修炼。

原创 猫叔的AI 2025-11-05 04:21 福建

提示词写作的艺术:凌晨三点的回忆与感悟

AJ问我:“晚上给大家讲讲提示词怎么写?”

我特想回她:“还能怎么写,AI写呗。”

但我知道,这事远没那么简单。


一、起点:从“使用”到“对话”2023 年 12 月 5 号,我第一次登入 ChatGPT,那时,我在即刻上看了很多的截图,我心里依然存疑,这玩意儿真有那么神吗?

于是我写下:

“在龙与地下城的世界,我是个盗贼,我的伙伴有矮人战士和精灵牧师。我们来到幽灵谷开始冒险。你要在适当的时候给我指引,描述环境,提供细节让我决策,并且反馈每个决策后的结果。”

屏幕亮起,文字滚动。

“我们刚刚进入幽灵谷。破旧的建筑遍布,空气里有铁锈味。阴影深处传来低沉的怪物声。我们应谨慎行事,或许能找到能帮我们的人或东西。”

我惊了,对面是不是有个印度小哥,碰巧还会D&D跑团?

我和它玩了十几分钟,然后激动地复制下全文存成文档,发给几个朋友,只写了四个字:

世界变了

很久以后我再看那些文字,像个热情的新手作家,逻辑顺、节奏齐,但...好像没灵魂。而现在,可以让AI写出有灵魂的东西了,就是因为提示词。


二、方向:我没有找到方法,但找到了路很多人问我: “你是不是总结出一套固定的提示词模板?”

没!

我找到的不是模板,而是一个方向。

在无数次失败与重写之间,我明白,提示词写作不应该背公式,而是在持续校准自己的意图

每个任务、每种风格都不同。你必须时刻反问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希望AI成为什么? 想让它以怎样的逻辑思考?

这就像拍电影,每次场景、演员、灯光都不同,你不可能只靠一个模板拍完所有戏,但你让所有环节都做出最好的决定提示词,就是干这事的。


三、角色化与结构化:从“帮我写”到“请你演”最早的结构化提示词,几乎都有一句开头:

“你是谁谁谁。”

后来,许多人觉得这种写法过时了,我也曾放弃。

但这半年我又发现,给AI一个身份,依然是极好的技巧,它让语言获得方向。

你是一名短剧导演,请以三镜头结构写一段 10 秒故事。你是一名老师,请用童话讲“时间是什么”。

只要角色明确、结构清晰,输出几乎不会跑偏。

😏当AI被赋予身份,它不再执行命令,而是开始扮演角色。那一刻,它才有机会“拥有灵魂”。


四、从文字到视觉:提示词的异化其实,我最早接触的不是文字,而是AI绘画。那时我就意识到:

😏AI绘画的提示词,并不是描述,而是摄影指导表。

后来我把它拆成模块,一种“万用模板”便诞生了:

{风格主线}风格 + {风格融合1} + {风格融合2}。 {性别}{角色},{气质}气质,{发型},{发色},{表情}。 眼部特征为{眼部特征}。 穿着{服饰主类}(材质:{服饰材质},色调:{服饰色调}), 搭配{饰品类型}与{饰品细节},整体偏向{服饰风格}。 背景为{环境主类}({环境细节}), 光影采用{光影主调}+{光影辅助1}+{光影辅助2}。 镜头视角为{镜头视角},焦距{焦距}。 时间设定{时间语义},氛围{情绪氛围}。 分辨率{分辨率},细节级别{细节级别}。 整体氛围:{修辞情绪}、{抽象概念}。

😏文字提示词是理性语言,视觉提示词是感官语言。 一个组织思想,一个调度感觉。 它们正在缓缓融合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五、提示词的分化:理性与直觉的两条河写提示词的过程,就像在两条河之间来回渡船。

一条是理性的河,水流稳定,桥梁分明,那是执行型提示词的世界。它要求我把思考拆成段落、步骤、格式像制表工一样精密。

另一条是直觉的河,夜色深处,光影摇曳。那是启发型提示词的领域。它不求逻辑,只求共鸣。那一刻我不再是命令者,而是倾听者,我在和AI一起探索某种模糊、却令人心动的感觉。

这两条河永远不会合流,但真正的写作者,学会了在它们之间划舟。有时我让AI放肆地做梦,有时我拉回它的现实边界。一放一收之间,文字才有了生命。


六、从命令到对话,再到编排有一晚,我在修改一个教学视频的脚本:“生成一段 10 秒的红细胞运输氧气的示意动画剧本。” 结果自然惨不忍睹。我叹口气,接着输入:“你是一位动画导演,请先告诉我:这 10 秒里,观众该感受到什么?” AI 想了想,回复我:“他们该感受到轻微的惊讶——那种恍然大悟的小幸福。”

嗯,它懂了。

从那天起,我不再用提示词命令AI,而是和AI对话、聊天;我问它问题、听它解释、再补充想法。我们之间像排练现场:我说节奏,它调表演;我提节拍,它补情绪。每个提示词都像一段旋律,AI 用它的方式演奏回来。

我开始相信:提示词不是我写的文字,而是我和它共建的华美乐章。


七、五个技巧:那些深夜的顿悟(谁叫我半夜不睡觉呢)

1.角色化,是同理心。 给AI一个身份,其实是在给自己一个镜子。 当我让它“成为哲学评论人”, 我在问自己:我真的理解哲学吗?2.结构化,是秩序感。 我们怕混乱,所以给思想一个框架。 结构,不是约束,而是节奏。3.模块化,是焦虑的解药。 当任务太大,把它切成一口一口的思考。 每个小模块完成后,心会安静下来。4.意图显性化,是诚实。 很多糟糕的提示,其实源自“不敢说出真正想要的东西”。 而AI最怕的,就是我们的含糊。5.迭代反思,是自省。 每当我让AI解释自己,我也在学着解释自己。 它给出理由,我看见了自己的盲点。

😏这些技巧后来都不再像技巧,更像一种生活方式。它们让我在信息的噪音中,学会安静地思考。


八、提示词不是模板,是语言我也曾经沉迷于“模板”,建库、命名、编号、复用,但越到后来,越觉得那像是在复制旧我。

提示词写作真正迷人之处在于,每一次都是一场重生。

就像手写信,没有两封一样。同样的句式,不同的情绪,会让输出像完全不同的人写的。

所以我渐渐不再追求“最优模板”,而去聆听那句最原始的提问:

“这一次,想和AI谈点什么?”

我不再像一个打字员,而像一个翻译,在人的心与机器的理之间,寻找可以被理解的语言。


九、反思:写提示词,其实是学会说人话很多人说,提示词是AI的技巧。我却觉得,它是人类久违的修炼。

我们活在一个话太多、心太乱的时代。人说“我想要”,但往往连自己都没想明白。

AI残酷的地方在于——它不懂暗示,它只要清晰。

每一次模糊的指令,都会生成一个模糊的世界。

而每一次清楚的表达,都像在迷雾中亮起一盏灯。

所以写提示词,其实是练习说清楚,练习不逃避,练习面对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

😏这件事比任何创作都残酷,它逼你直视思维的边界,让你知道自己的不完美。那种清醒,有时疼,却让人上瘾。


十、结语:理解有人问我:“写提示词的尽头是什么?”

是理解吧?!

理解语言的逻辑,理解思维的形状,理解自己在说什么。

也许有一天,AI甚至能读懂我们的沉默,提示词会像火柴一样被时代丢在路边。

但点燃的那束火光,会一直留在我们心里

那是人第一次学会用一种全新的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思考。

写提示词,不是教AI成为人,而是让人,重新学会成为自己。

我是猫叔,今晚会在 waytoagi 和大家聊一聊怎么写提示词

点赞:满足我的虚荣心

分享:拯救他人于水火

收藏:防止自己找不到这么好的内容

关注:让你能找到我

点击阅读原文有惊喜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提示词 AI写作 人工智能 Prompt Engineering AI对话 深度学习 创作技巧 AI绘画 人机交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