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时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方案目标是到 2027 年,推广应用 80 万台(套)以上新型北斗独立定位终端,实现北斗应用总规模 500 万台(套),并培育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最终打造超 2000 亿元的北斗时空产业集群。方案还将加强与央企合作,整合基础设施资源,攻关关键技术,共建产业生态,并推动北斗在城市安全、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氢能重卡、低空经济等多个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和融合创新,形成“京津冀解决方案”。
🌟 **产业规模目标宏大**:行动方案设定了到 2027 年实现京津冀北斗应用总规模达到 500 万台(套)的明确目标,并致力于打造一个规模超过 2000 亿元的北斗时空产业集群,显示了区域在北斗时空产业发展上的雄心。
🚀 **推广应用与企业培育并重**:方案计划推广应用超过 80 万台(套)新型北斗独立定位终端产品,同时注重培育行业头部企业 10 家和“专精特新”企业 50 家,旨在通过市场推广和企业扶持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 **加强央企合作与生态共建**:将深化与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的合作,推动国家级北斗时空重点项目落地。此外,还将联合三地企事业单位整合资源,共同攻关关键技术,构建京津冀北斗时空产业生态。
💡 **多领域融合创新与示范项目**:方案强调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覆盖城市安全治理、共享两轮车、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典型场景,并积极探索在氢能重卡、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创新,实施前瞻性示范项目,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京津冀解决方案”。
IT之家 11 月 5 日消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1 月 4 日发布关于印发《京津冀协同推进北斗时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的通知。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 2027 年,推广应用各类新型北斗独立定位终端产品 80 万台(套)以上,三地实现北斗应用总规模达到 500 万台(套),引育行业头部企业 10 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50 家,打造超 2000 亿元产业规模的京津冀北斗时空产业集群。
行动方案提到,加强与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合作,推进其在京津冀落地建设国家级北斗时空重点项目。联合三地企事业单位整合相关基础设施资源,开展综合 PNT、时空大数据、北斗融合应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共建京津冀北斗时空产业生态。
IT之家从行动方案获悉,发挥三地重点企事业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针对城市安全治理、共享两轮车、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赋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共同探索北斗时空信息在氢能重卡、机器人、车路协同、低空经济、智慧康养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创新与跨区域应用,实施一批具有前瞻创新性和产业前景的北斗时空信息服务示范项目,形成北斗时空信息服务“京津冀解决方案”。